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育成本覈算研究管理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7.15K

摘要:全面實施教育成本覈算對加強高等院校的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效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建立高校教育成本覈算模式,勢在必行,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以高校現有會計覈算體系爲依託,剖析了教育成本覈算的滯後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弊端,提出建立新的教育成本覈算模式,以適應市場、時代的需求。

教育成本覈算研究管理的論文

關鍵詞:高校教育成本模式覈算

舊的高校會計覈算體系,通常只覈算經費支出,至於開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則無人問津。高校既無籌措經費的壓力,也不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成了經濟覈算的從動者,從而淡化了效益意識,忽視了經濟效益考覈,也排斥了教育成本覈算。因此,高校對國家下撥的教育經費,只是簡單地計算支出數,並以此作爲向國家申請預算的數據資料而已,長期處於“年初報預算,年終報決算,支出靠撥款,不足伸手要,教育成本不計算,經濟效益無人管”的狀況,從而造成高等教育人、財、物的極大浪費。雖然後來國家對高校財務制度進行的改革中取消了預算內外割裂覈算和使用的`辦法,實行了“覈定收支,定額或定向補助,超支不補,節餘留用”的預算管理模式,但由於其仍侷限於計算預算收支餘超的階段,並未真正實行教育成本覈算,從而致使高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辦學效益變成了一句空話。而這種教育成本覈算的滯後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種弊病,嚴重製約着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使高校有限的教育經費造成了嚴重的浪費。這與目前高校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優化資源配置,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不相適應。因此,必須改革高校現行的會計覈算模式,建立新的教育成本覈算體系。

1確立教育成本的概念

成本作爲一個經濟範疇,隨着產品交換而產生,又隨着產品經濟發展而不斷改變其表現形式。隨着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外延具有了全新的意味。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動中爲培養進階專門人才所耗費的物質勞動和活勞動的價值總和,並且這些資源的價值是那些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價值。它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教育成本是指培養一名合格人才,國家、家庭和社會所耗的全部費用,其中包括:第一,有形成本,即可以用貨幣計量和表現的耗費。它又可分爲:社會成本,即國家和社會直接承擔的教育費用;個人成本,指學生家庭負擔的教育費用,包括學生在校期間交納的學雜費、住宿費和必要的生活費用等項開支。第二,無形成本,指學生由於把時間用於求學而引起的機會成本。狹義的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培養每個學生所耗費的全部費用。目前主要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①傳授知識消耗的活勞動報酬,如教職工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部分、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支出等。②學生助學金(包括學生獎貸學金、勤工助學基金、困難學生補助費)、物價補貼、醫療費用等。③傳授知識所應具備的物質技術條件消耗費用,如實驗器具、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設備等的消耗。④教學和行政管理費用,包括辦公費、實習費、水電費、取暖費、差旅費、行政儀器設備費、校園綠化衛生費等。⑤其他費用,指除上述耗費以外的其他開支,如外籍專家費、外事活動費、學生活動費等。

2確定教育成本的核算對象

根據高等學校的特點,應分別按照各專業、類別、層次的學生作爲成本覈算對象,編製成本計算單,全面反映各專業、各層次學生生均教育成本和教育總成本。高校成本覈算對象按專業性質劃分爲:理工、農醫、文史、藝術、財經、師範等;按培養學生層次劃分爲博士、碩士、學士(本科生)、專科生等等。劃分成本覈算對象,有利於教育成本的歸集和分配,以便於準確地計算各級各類學生的培養成本。

3明確教育成本項目

教育成本項目的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教育成本計算的準確性。教育成本按計入方式不同分爲直接成本項目和間接成本項目兩大類。直接成本是指適宜於直接計入培養對象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①學生費用。指直接用於學生的助學金、獎學金、貸學金、勤工助學基金、學生物價補貼、特困生補助費,以及學生實習實驗費、醫療費、學生活動費、招生費、畢業生派遣費、體育維持費等等。②教學費用。指直接從事教學的教師、教輔等人員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醫療費及教學差旅費、水電費、資料講義費、其他業務費,和修繕費等等。間接成本是指不適宜直接計入,但爲了組織和協調整個學校正常的教學及與教學相關的活動而開支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①管理費用。指從事教務管理、圖書管理及黨務、行政、後勤等部門人員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醫療費、辦公費、差旅費、師資培訓費等。②社會保障費用。指學校離休、退休人員的工資及各項福利待遇等費用。③固定資產折舊費用。④其他費用。

4選擇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

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有學年教育總成本、學年生均教育成本、某屆學生生均教育成本三種方法。

(1)學年教育總成本是指某一學年在校學生所發生的全部教育成本。其計算公式爲:

教育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透過對教育總成本的核算,可以瞭解和掌握學校教育成本總水平,便於從宏觀上控制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學年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一學年在校學生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學年生均教育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某學年在校生摺合人數

某學年在校生摺合人數的計算方法: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以本科生數爲標準,將各類在校生摺合成標準單位數,即本科生爲1,碩士生爲2,博士生爲3,專科生爲0.5,據此計算出某學年在校生摺合人數。某學年在校生摺合人數=某學年在校本科生人數+某學年在校碩士生人數×2+某學年在校博士生人數×3+某學年在校專科生人數×0.5。

學年生均教育成本是高校培養某屆畢業生正在發生的教育成本,它爲高校透過對不同年度教育成本的比較,分析升降原因,找出差距,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降低教育成本提供了可靠依據。

(3)某屆學生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畢業生在校期間全部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計算公式爲:

某屆學生生均教育成本=畢業生在校期間每個學生生均教育成本之和

某屆學生生均教育成本是培養某屆畢業生已經結束的教育成本,將這一指標在同類高校這間相互比較,可以促使高校開展降低教育成本的經驗交流,起到降低高等教育整體教育成本的作用。

運用以上3種方法覈算教育成本,對於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5建立教育成本覈算的會計原則

5.1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實際成本是指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實際投入的人、財、物的貨幣表現值,按實際成本計價方法覈算,方法簡便,結果也較準確。

5.2會計期間學年制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育成本覈算期間的劃分不同於企業會計期間的劃分,不能採用日曆年制,而是採用培養週期學年制。這裏所說的培養週期是從培養對象入校至畢業的時間,我國學年制是指從每年的8月份至次年的7月份爲止的時間。

5.3權責發生制原則

在學生培養期間,培養投入與收益對象的培養進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學儀器、設備、房屋、圖書等,在一定時期內均爲一次性投入,這些投入可以培養很多屆學生。一般情況下,投入在先,實施培養在後。因此,先開支的費用應按照比例計入當期和以後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將當期開支的所有費用全部計入當期的教育成本中去。爲此,須增設“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累計折舊”三個總賬科目。“待攤費用”帳戶,是用來覈算人才培養過程中,一次性投資可在本學年和以後各學年重複使用但又不構成固定資產的圖書資料、低值易耗品、小型儀器、儀表等的購置費。該費用需要分攤到以後各學年的成本中去。“預提費用”帳戶,是覈算應屬於該學年成本負擔,尚未支付但預先按規定提取計人本學年的費用,如應付稅金、提取的職工福利費等。“累計折舊”帳戶,是用來覈算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過渡性科目。

參考文獻

1李彤.高等學校會計[M].北京:中國物價局出版社,2002

2劉善敏.人力資源會計[M].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