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組討論在中學政治教學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83W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不可否認,“小組討論”是實現由“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學模式向“學生中心”教學模式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組討論在中學政治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衆多教育者的重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已成爲教育者們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由於“小組討論”具備一些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優勢,所以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時候“小組討論”僅僅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反而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有效性。本文就從三個方面來談如何讓小組討論有效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討論、中學政治、有效運用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衆多教育者的重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已成爲教育者們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由於課堂討論是以學生間的相互啓發、相互學習爲主,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不可否認,“小組討論”是實現由“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學模式向“學生中心”教學模式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這一課堂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由於受到教師的認識程度、教師對討論的設計、課堂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課堂討論誤用、濫用,使得小組討論僅僅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反而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有效性。那麼,怎樣才能讓“小組討論”展現出它應有的魅力呢?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個人觀點:

一、明確目標、精心組織,避免討論的隨意性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尤其當遇到有他人來隨機聽課的時候,教師爲了彰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理念,在授課過程中隨意地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前後隨機組成一個臨時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這種做法的隨意性往往造成學生對討論的目標不是很明確。雖然很多時候這種討論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對這種上課方式也很歡迎,但是由於教師缺少計劃性地指導,所以學生往往會把這一討論活動當成是一次小小的課堂放鬆,討論的效果也不盡人意。這種討論的隨意性,造成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因此,沒有教師對討論的精心設計,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深入而真實的探討。所以,教師在運用討論這一教學手段時,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確:“小組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來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爲了活躍課堂。其次教師在備課中對“小組討論”一定要有完整的設計:討論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如何準確的進行表述、採用何種組合進行討論、學生討論的結果有哪些可能、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該做些什麼、時間該如何掌控等等。只有事先對“課堂討論”做好充分的設想,纔有可能真正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發揮其該有的功效。

二、明確分工、鼓勵發言,避免“無言堂”或“一言堂”

中學課堂上的討論經常會發現“無言堂”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爲中學生大多處於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其是女生)存在着羞澀心理,怕出風頭,擔心自己在討論中表述的觀點出現錯誤或不被認同而被人譏諷等。當然,也有部分同學雖然存在譁衆心理,好出風頭,但由於知識貧乏,對課堂討論的內容不熟悉,缺乏信心,所以緘口不言。加之有些同學性格內向,所以課堂討論時可能出現“鴉雀無聲”的情況。再有原因也可能是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沒有認真做好充分準備,所選討論的話題要麼太難、太抽象,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導致學生不會講;要麼話題太簡單,或陳舊乏味,學生不願講。另外一種現象就是“一言堂”,主要原因是教師在組織討論時缺乏一定的分工,沒有給小組成員佈置好明確的分工,再加上上述一些原因,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討論中僅僅等待成績優秀的學生髮言,久而久之,“課堂討論”便成爲少部分優等生展示的舞臺,出現“一言堂”現象。那麼,怎樣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們可以先從分組入手,爭取能給每一位學生髮言的機會。在分組時,既可以由教師分好固定的小組,也可以由學生在課堂上臨時地自由組合。

學生自由組合更容易導致同質分組,有利於相互交流,但減少了他們和不同意識形態、不同觀點辯論、爭執的機會。教師分組可以把具有不同觀點和不同經歷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既可以把口若懸河和沉默寡言的學生分在同一組,也可以讓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容易使討論變得具有挑戰性和批判性,但小組成員差別過大也會影響討論的效果。其實,無論哪種分組方式都有它的利弊,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課堂討論的目的、內容、話題的難易度等來選擇分組方式。無論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採用何種分組方式,都應給每一個小組成員明確任務,任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有時爲了增加討論的效果,會使不同的成員在討論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有的學生側重於傾聽,有的學生負責觀察、記錄、總結別人的觀點,有的學生負責把本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這些分工可以不固定,小組成員所負責的任務可以輪流擔任,以便使每位學生在討論中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避免出現“無言堂”或“一言堂”的現象。當然,在課堂討論的具體操作中我們不能忽略教師的引導和管理作用。教師雖然不能同時參加所有的小組討論,但要細心地關注小組討論的狀態,傾聽小組討論的話題,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啓發性引導,鼓勵“無言者”在討論中能夠積極發言……總之,只有透過教師的精心組織和耐心引導才能使“課堂討論”真正成爲課堂上的常態化活動,發揮應有的功效。

三、把握時間、恰當評價,避免教師代言

真正深層次的討論是需要時間的,但有的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到教學進度的問題,所以只會利用課堂上一點點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討論,往往是學生的思維剛剛被開啟,就因爲時間的限制而草草收尾;還有的教師由於對課堂討論準備地不充分,看到學生討論的氣氛熱烈而沒有及時地終止討論,最終使學生的討論逐漸偏離主題,導致課堂的教學時間不夠用;也有的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干涉較多,缺少有效評價,尤其是遇到學生討論的`結果不是教師想要的時候,往往就代替學生髮言,直接把正確的答案公佈,這就失去了“小組討論”的意義,違背了課堂討論原本的初衷。對此,教師首先要真正認識到課堂討論的意義,把握好課堂討論的時間。討論的時間過少,交流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思維便不能充分地展開;相反,討論的時間太長,學生也會感到厭煩,到後來討論會演變爲“閒談”,討論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其次,爲了保證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必須建立必要的激勵評價機制。對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予以恰當的評價,從而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討論成爲一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的過程。此外,教師應該明白,面對一個問題,學生思考方向不同,認識的層次不同,討論的結論就不是唯一的。

教師如何評價學生討論的結果,這對學生以後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影響很大。因此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珍視在討論中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表揚有創見的學生,充分肯定討論的成果,以激發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成功感,讓學生在自主討論習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評價、學會創新。最後,教師在課堂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偶發狀況,只要設計了討論環節,就一定要尊重學生討論的成果,給予他們充分展現的機會,並在討論結束後根據學生反饋的討論資訊,做出恰如其分、言簡意賅的總結,而不是僅僅做學生的代言人。

參考文獻:

[1]竇躍武.《淺談成功的課堂討論的基本要求》[J].科學之友.2010(3)

[2]謝玉堅.《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課堂討論》[J].德育.2012(8)

[3]羅春英.《提高中學課堂討論教學實效性的原則、思路和方法》[J].凱里學院學報.2007(10)

[4]李文甫.《優化思想政治課堂討論方式初探》[J].教海探航.第721期

[5]金英.《政治課如何開展課堂討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