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分析基督教對英國文學的影響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6W

一、基督教對英國文學的影響

分析基督教對英國文學的影響論文

基督教文學,尤其是基督教宗教經典《聖經》對英國作家的影響至今不衰。《聖經》既是猶太教的經典,又是猶太民族的文學總彙,基督教將其歷史傳說、宗教故事、民間風俗、誓言聖詠、愛情詩歌等內容承接過來,與自己的福音故事、使徒聖蹟揉爲一體,形成了聖經故事,成爲後世文學作品化用不盡的創作源泉。

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都曾從《聖經》中汲取營養,尋找素材。瞭解基督教及其與英國文學的內在聯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

二、莎士比亞及作品與基督教的關係

莎士比亞作爲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受基督教的影響甚大。關於他生平的權威記述流傳下來的並不多,因此很難準確判斷莎士比亞的宗教信仰。但一個人的作品即是他信仰的最真實的反應。從莎翁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受基督教文化影響之深且具有濃厚的基督教意識。《聖經》給予了莎劇無窮的養料,在莎劇中隨處可見《聖經》典故的援用。他在他的喜劇、歷史劇、悲劇、詩和十四行詩中,曾數百次地引述過聖經中的句子,表達了對基督教很多思想的認同。

莎翁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表達了人應該追求超驗的存在意義,即超越現世存在的永恆意義。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位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對生命及超驗存在有着他自己的思考。面對生與死這個永恆的話題,莎翁認爲人的生命有限,讓生命的價值無限化即是人活着的意義。

三、班揚及班揚作品與基督教的關係

班揚(John Bunyan,1628-1688)是英國文藝復興後期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作家。他出身貧寒,是一個補鍋匠的兒子,也是一名清教徒。班揚少年入伍,歷經戰爭之苦,青年時期又經受多年信仰危機,甚至因宗教信仰遭受了12年的牢獄之災。也正是在此期間,班揚懷着教徒純潔的心靈和虔誠的寫作態度寫了《天路歷程》,此書被譽爲“心路歷程的嚮導”。

班揚以一個宗教徒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生活的世界,發現了這個世界中太多的醜惡,他因此而彷徨、無助。然而他又從自己的信仰中獲得了信心,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法。他希望把這種信心與感悟帶給身邊的人,點亮更多人的心靈,因而寫了《天路歷程》。

他想以此書告訴人們,通往天國的歷程即是人們在世間經歷的日子,基督徒的歷程也象徵着人類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一個善良的旅行者披荊斬棘,絕路逢生,會被愚昧矇蔽也會有絕望的時候,但憑着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會到達終點。班揚以絕妙的諷刺來描繪人間百態。希望以清教徒的標準淨化17世紀的英國社會。

四、英國文學作品與基督教的深層內涵

英國文學的很多作品中都帶有明顯的宗教情懷,基督教的一些內在精神在英國文學的很多作品中可以得到明顯的體現。如對原罪的肯定,對贖罪的認同,對仁愛的宣揚往往是作品的主題。基督教的善與惡、罪與贖等概念被很多作者一再地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重複引用。以下文章將從原罪、贖罪、仁愛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原罪

基督教認爲人生而有罪,這種罪體現爲人難以抵制的貪婪和私慾。基督教認爲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離上帝的結果,人的一生就是爲了贖罪,爲了洗滌生而帶來的罪惡。以莎士比亞戲劇爲例,莎翁對人的本質的理解與基督教有一致之處,都視人爲有罪的存在,都認爲罪惡源於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與基督教有本質的差異:基督教認爲人性的救贖只能依賴神恩,而莎翁戲劇體現的卻是人的自由意志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自我救贖。莎士比亞戲劇中將罪惡看做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壞力,儘管破壞力使人無法徹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內驅力可以使人在對自我有限性的觸摸中,生髮出對宇宙的敬畏感,獲得人性的提升與精神超越。

1.原罪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體現

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特別是戲劇作品,其中劇情的展開,追其根源都是由於人們的原罪。

2.原罪在班揚作品中的體現

在《天路歷程》中,基督徒有兩個目的:一是卸下背在背上的裝滿了生命恐懼與邪惡的重任,其二就是要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聖城。天路客們的靈魂逐步經歷了悔罪皈依,抵禦皈依後的誘惑,經受對主忠愛的嚴格考驗,最終達到信與義的完善的四個階段的發展,根據基督教的拯救方案和拯救教義,這一發展過程正是一個人的靈魂在拯救之路上的歷程。它淋漓盡致地再現了聖徒們由今生到永世的神聖信仰之路,也真切地展示了人們爲某一理想而艱苦跋涉的人生旅途。

(二)救贖

救贖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基督教認爲人因爲罪而與上帝隔離,生命被罪惡困綁,罪使人成爲被奴役者,而救贖者則是透過自我救贖,使人得釋放。從基督教的角度看贖罪,上帝是救贖者,只有上帝能把人從罪惡釋放出來。

1.救贖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體現

莎士比亞倡導的救贖觀與基督教有明顯的區別。基督教認爲救贖要依賴神恩,而莎士比亞戲劇體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這裏也有莎翁作爲人文主義作家代表的特點,他認爲人的理性可以發展意志中善的一面,人的自由意志足夠強大來使人實現自我救贖,制約邪惡的意志,達到精神純淨,求得自由。

2.救贖在班揚作品中的體現

《天路歷程》書中借用了寓言和夢境的形式,透過隱喻的基督形象來闡釋自己的基督宗教思想,以基督精神來審視世俗社會。

書中的敘述者在夢中看到一個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讀一本書,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將遭天火焚燬,驚恐不已。這時一個叫“傳道者”的人指點他必須逃離自己的故鄉,前往天國。基督徒揹負着世界的重擔,從此踏上了艱難而勇敢的歷程,爲自己、也爲他人尋找救贖。所謂的天路歷程就是漫長的救贖之路,這一歷程分十個階段,他生動再現了基督徒生活的艱難與勝利。每次試探和困難,歡樂與悲傷,平靜與誘惑其實都是現實生活人們的真實經歷。只有經歷這些,克服這些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我救贖。

這種救贖之路不僅僅指基督徒通向透過天國的'贖罪與懺悔之旅,也具有普遍意義。即人在生活中掙扎困頓,感覺無法解脫之時,透過心靈的反思與懺悔,洗淨心中的罪惡和邪念,最終必能抵達心靈的聖城,尋找到靈魂的安寧與解脫。儘管《天路歷程》一書中充斥着大量的夢境場景,班揚卻認爲人生不是浮夢一場,而是一條充滿艱辛曲折的救贖之路。

(三)仁愛與正義

基督教的一些思想有着積極的意義,對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的身心自修都有着一定的影響。很多信徒篤信基督教,重要的原因即是它對人性和人格提升的積極意義。宗教是基督教的本質特徵,但是它的另一層魅力便是它針對普遍的人性,爲人類提供終極關懷的意義。

基督教有三種基本教義即是愛、信、望。它宣言仁愛,倡導人們心懷愛與寬容。《聖經》中基本上是從三方面來闡述愛的。即上帝對人的愛;人對上帝的愛;人與人之間的愛。其一,上帝的本性就是愛,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其二,我們對上帝必須奉獻完全的愛,這種愛指引着我們的思想,指引着我們的行動。其三,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以上帝的愛爲根基的。貫穿整部聖經的愛的理念都是建立在上帝先愛了我們的這一根基之上的。上帝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的子民,而他的子民更要懷抱仁愛之心來面對這個世界。

基督教這種思想,成了後來新教基督徒參與社會生活,進而影響社會的動力。這也爲基督教找到了一個極佳的出發點,使它成了關切社會、不消極遁世、宣揚正義仁愛的宗教。

而對於英國文學作家而言,他們在作品中吸收了這些基督教思想的有益成分,甚至有意把《聖經》故事的寓意和基督教宣揚的教義融入到了作品的情節和人物性格里。

1.仁愛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體現

在喜劇中,他描繪世俗的愛情、友誼與寬恕、仁慈等人的主體性力量。在歷史劇中,他宣揚將善外化爲公正、仁慈和智慧、力量。

2.仁愛在班揚作品中的體現

在《天路歷程》中,天路旅客“基督徒”經歷的邪惡世界,實際是作者班揚生活的現實世界的生動寫照。班揚在書中表達了蔑視世俗醜惡,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天路歷程》一書承載了作者班揚的宗教及道德理想,有着濃郁的基督教氣息,代表了作者本人對17世紀英國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生活的認識,也是班揚深陷囹圄12年的發憤之作,寄託了他變革現實、拯救人類、尋求美好精神家園的強烈願望。

結論

我們作爲讀者和英國文學的愛好者,並不一定篤信基督教,也並不一定認同基督教的所有教義和觀點。但是瞭解基督教爲我們更好地解讀英國文學,特別是中世紀的英國文學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以基督教爲切入點,我們可以發現這種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已經滲透到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文學作品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莎士比亞和班揚同是受基督教影響的英國作家,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世紀的英國,當時基督思想已經遠遠超越了宗教的意義,成了影響人們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的人文理念。從英國文學的作品主題中,人物性格中,小說背景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基督教原罪、仁愛、寬容、罪與惡的許多元素。理解了它們,我們才能在300多年後的今天更好地理解當時的英國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