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動漫黑塔利亞與語文閱讀教學

學問君 人氣:1.81W

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帶着作者情感的文字進行解讀的過程,閱讀所要達到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談談動漫黑塔利亞與語文閱讀教學

內容摘要:

閱讀教學逐漸成爲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不但越來越失去吸引力而且存在着對文字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以及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的問題。參考日本動漫《黑塔利亞》,其運用擬人化、對話性的手段將二戰背景下的各國紛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而它“講解”文字的趣味性、情感性也是給予了語文閱讀教學以一定的啓示。本文透過比較探討《黑塔利亞》在解讀二戰史實這一文字的創新之處,得出現代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改進之處,並加以借鑑。

關鍵詞:

黑塔利亞;閱讀教學;趣味性;情感性

在語文教學中,文字閱讀佔據着大部分的比例,有關閱讀教學問題的爭議也是最大的,從爭議的角度來看,可以歸納爲機械唯物主義和讀者自發主體性兩種。機械唯物主義主張文字至上,文字的內容都能在讀者頭腦中形成反映;讀者自發主體性認爲在文字閱讀中讀者處於主體地位,有關文字的反映或是質疑都是獨立的、有意義的。但是以上兩種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帶有自身的侷限性,機械唯物主義過分強調文字,忽略了讀者、作者以及文字之間的對話,而讀者自發主體性甚至造成了讀者本身的封閉性與文字開放性之間的對立。

同時,放任庸俗主體性自流,在當前閱讀教學中,比機械唯物論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和破壞性。機械唯物主義存在的的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以及讀者自發主體性中的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也是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嚴令禁止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透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由此也能看出,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的不僅是文字,而且還有學生自身的領悟,教師需要用趣味性的方式、結合學生的能力進行引導,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魅力。近年來,日本動漫《黑塔利亞》逐漸風靡,也引發了教師及學者們對教學的啓發。

《黑塔利亞》是一部以二戰爲背景、講述各國聯繫發展的動漫。與其他動漫不同的是《黑塔利亞》是完全忠於二戰這個史實以及各國之間的關係都是真實的,並不因爲動漫的性質而加以虛構;與講述二戰背景下各國聯繫的紀錄片不同的是,《黑塔利亞》將各國塑造成一個個有個性、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進行描述。這樣將歷史與動漫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更加輕鬆有趣,而且也易於掌握。把史實當成文字,《黑塔利亞》也可以認爲是對文字的獨特的解讀了,從中也就能捕捉出一些有關語文閱讀教學的啓發了。

一、任何的閱讀教學都不能脫離文字本身

從機械唯物主義到讀者自發主體性,閱讀教學經歷了只注重文字到注重讀者主體的過程,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多數教育權威卻忽視了讀者自身的有限性,造成了一些對經典文字的肆意歪曲,也由此出現了違背文字主體的理論觀點,如:《背影》中的父親違背了交通規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破壞生態、《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薛寶釵是近親結婚等。這些荒謬之談就是讀者把主體圖式中的侷限性強加於文字之中,忽視了文字的開放性。

因此,在閱讀中,對文字的觀察瞭解並不是隨意的、完全的讀者自發主體性的,而是需要帶着一定的預期進行,與作者以及文字進行對話,真正感受作者寓於作品中的感情、領悟作品。動漫《黑塔利亞》用一種擬人化的方式將歷史故事柔軟地表現出來。在讀者看來,歷史是遙遠的、複雜的,戰爭是血腥的、殘酷的,但是《黑塔利亞》將參與戰爭的國家描繪成一個個富於特色的人物形象,弱化了歷史性和戰爭性,貼近了讀者們主體圖式中的日常生活。雖然如此,但《黑塔利亞》在把國家塑造成人物形象時都帶上了國家本身的特色或是風土人情,如,意大利從小學習畫畫,愛吃意大利麪;德國嚴謹,愛喝啤酒;日本固執;美國愛吃炸雞和漢堡等。

同樣,在描繪二戰時,把戰爭當成各人物日常生活之間的矛盾來敘述,出乎意外但是卻忠於史實,沒有加以扭曲修改。這些生活化的敘述基本上是貼合史實的,貼合生活的,只是爲了喜劇化的效果而進行了一點點誇大。但是來看看對於《燭之武退秦師》的解讀:現在大多數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想來講解這篇文章,賦予燭之武“於危機之中挺身而出,爲救國奉獻了自己”的特點,也闡述這是一篇表達了愛國之情的經典之作;其實,透過另一位老師的講解我們可以瞭解到與衆不同的一面也許是最真實的一面,《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而《左傳》是我國編年體的敘事史書,其中也記載了燭之武與佚之狐兩人之間的關係。

佚之狐與燭之武是死對頭,在國家危難,無回天之力時,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這種情況下,燭之武也就並不是主動地去見秦君,就算妥協了出去的方式也是“夜縋而出”,那也就更加說明了燭之武回鄭國的微小可能性了。燭之武,如此一個悲劇的人物,有着一個如此悲劇的命運,爲什麼到了大多數語文教師那裏他就成了一個熱血的男兒,懷抱着偉大的愛國情懷呢?如果把這種大多數教師的“以爲”強加給學生,他們有的也只是這種被誤解了的“真相”,是自認爲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對文字斷章取義的解讀也就不能成爲閱讀的一部分了。解讀並不僅僅是被動的接收,而是主體的“同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帶上一定預期進行,基於文字本身,將文字的情節環境、人物背景描繪成讀者所熟悉的,也就是成功的了。

二、閱讀中的趣味性教學

隨着電視電腦的普及,大多數影視進入我們的視野,這對傳統的文字閱讀是非常有衝擊性的。因此,傳統的文字閱讀要吸引讀者羣,就需要有創新,需要用一種貼近生活、更具衝擊性、趣味性的方式來詮釋。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歷史是他們所必須學習的知識,但是處於成長中的他們,往往對歷史事件、戰爭爆發的原因不得其解而進行機械的記憶,這種狀況下的知識只是處於短時記憶中,就算進入了長時記憶,知識也知識處於角落中,難以回想。而《黑塔利亞》將戰爭的各參與國塑造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將二戰背景下各國的矛盾描繪成人與人日常交往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當摩擦上升爲矛盾時,戰爭也就爆發了。人是處於社會中的人,對於摩擦每個人都深有體會,這樣解讀下由各國的性質個性所導致的戰爭也就不難被讀者理解了。“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在閱讀與鑑賞的課程目標中如是說到。也就是說在閱讀過程中,閱讀的主體———讀者和閱讀的客體———文字之間需要教師學者利用創造性、趣味性搭建一架橋樑,把二者連接起來,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趣味性。文字只有與讀者已有的.圖式產生共鳴,才能內化爲讀者內在的東西,讀者也才能與作者、文字進行對話,感受到閱讀的興趣。

三、閱讀中的情感性教學

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帶着作者情感的文字進行解讀的過程,閱讀所要達到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讀者理解文字,更需要讀者體會其中的情感,因此採取情感性教學是具有創造性的有效性的方式。日本動漫《黑塔利亞》就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二戰中的參與國塑造成帶有鮮明特色的人物。在《黑塔利亞》的解讀中,二戰這個文字中的國家不再是地圖上經線緯線圍繞出的地理概念,也不再是由各色顏色構成的國旗,而是以立體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是富於人文氣息的、鮮活的。二戰中的利益紛爭、刀光劍影也被展示爲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從這種另類的解讀方式中,讀者對於文字的情感性感受的也就更加深切了。

隨着教育的發展,語文閱讀教學得到越來越多學者教師的關注,而在在語文課改的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之處、改善的空間以及機會也在不斷增大。從日本動漫《黑塔利亞》也啓發我們基於文字,運用趣味性、情感性的方式展開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效率及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紹振.解讀語文《序:讀者主體和文字主體的深度同化與調節》[M].2010年4月第一版.

[2]孫紹振,孫彥君.文學文字解讀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

[3]李本友.文字與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哲學詮釋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