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簡析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呼喚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學問君 人氣:1.73W

論文關鍵詞:人文素質;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簡析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呼喚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迫在眉捷,這就需要從大學語文教學在人文素質培養上着手,改革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辮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教師應在具體的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創新,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迫在眉睫

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人文素質,是指學生經過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而形成的內在素養和品質。人文素質包括文化素養、藝術修養、思想道德素質等諸多因素。人文素質可以而且必然轉化爲人的外在行爲。一個人人文素質的高低,在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理想追求、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爲習慣等方面都能體現出來。

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專業、輕素質,重教育、輕德育的現象。大學生越來越實際,就業壓力日趨嚴重,學生選課不能不考慮就業的需要,除了專業課和英語、政治等必選課外,多數學生都會選技能性、應用性的課。他們關心重視的不再是個人整體素質的提升,而是專業技能、職業能力的培養,因爲技術性、應用性的課程可有助於謀職。一些人文性的基礎學科幾乎無人問津。這些既非實用又不盈利,也非生產性的人文學科與技術教育相比,處於弱勢地位。我們看到,不少學生放棄了情感的追求和心靈的陶冶,導致境界低下,審美弱化,心理脆弱,理想缺失,總之,人文素養嚴重不足。而大學語文的人文教育內容弘博深厚,擔負着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多項重任,而它處於邊緣化的狀態,使得所有關注人文學科教育人士深感優患。難怪不少資深學者驚呼:大學生人文素質欠缺,人文教育已陷人困境。

人文素質教育強調,人應具有全面的知識結構,促使人的知識、情感和意識等全面健康發展,併爲生存競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提高境界和事業境界。人文素質對人才特別是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來說尤其重要。

而高校由於缺乏人文素質教育,隨之而來的間題也日漸顯露:不少大學生雖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但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強,在撲朔迷離的社會中,往往茫然失措;在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中,孤立無助;在成功面前,常無法自持;在遭遇挫折之際,又無力自救。有的步人社會後,很快喪失了理想和才情,人生的價值被慾望、名利所扭曲。物慾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由此產生的缺乏社會責任、躲避政治、遊戲人生等庸俗化的東西,在大學生中也不乏市場。所有這些,都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文科學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學生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二、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重要作用

《大學語文》是全國各類高校普遍開設的公共課,也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非中文專業必考科目。我們強調素質教育,《大學語文》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毋庸諱言,學生厭學、老師困惑。學生認爲《大學語文》好像“高四”語文,好多篇目已經學過,不但沒有文學的魅力,反而像高中語文一樣枯燥,成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課;加之課程多任務重,對《大學語文》自然了無興趣。任課老師則認爲該課是非中文專業課,感到前途渺茫,一些高校,大學語文教師更是青黃不接。《大學語文》課程這種艱難困境和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如果不及時改變,那將是一種悲哀。

其實(大學語文》可以起到文理滲透、文化科技交融、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營造大學文化氛圍的作用。不僅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訓練思維能力,培養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審美情趣,豐富和發展良好的個性,而且有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苦樂觀、大局觀,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但由於一個時期以來物質主義、實用主義、工具主義、理性主義成爲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是否有用、是否可以直接創造財富、是否對學生的就業有着直接的幫助成爲了教育選擇的標尺,因而導致人的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嚴重失衡,知識、智力、技能也失去了原本具有的意義,不再代表人的本質力量,而只標誌個人獲取物質財富的'水平差異。可以這樣說,忽視人文素質教育是過去相當長的時期裏我們的教育思想中最大的、也是最嚴重的缺失,它的不良影響如果得不到儘快的校正,必然對中國社會新的歷程產生相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