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學問君 人氣:3.2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篇1

【摘 要】漢語言文學是當前教育體系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繼承的前提基礎。在當前全面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關係到學生具有怎樣的漢語言文學功底,也關係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從長遠角度來說更關係到我國人才強國偉大戰略決策的最終成敗。本文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策略。

【關鍵詞】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目前狀況分析;策略

中職業學校是我國當前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必定趨勢,是爲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爲主要目標。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以培養出具有一定水準又有具體技術性的人才爲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由於中職學生成績較差、素質水平低的種種限制,使得中職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對着種種困難與難題,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更是一個難點,由於其學生的基礎知識差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理解能力不夠,成爲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和關鍵理由。因此,怎樣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當前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作爲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着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其主幹內容是我國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存活價值和作用的關切,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甚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和社會責任感。隨着就業環境的日益複雜和中職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用人單位針對複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漸增加,這就促使中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要進行一場教學改革,在創建好學生的道德系統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中職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着眼於應用性能力的培育。

二、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

1、教學模式因循守舊。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許多學校的教師仍舊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高。長期在這種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同時,漢語言文學的知識結構未能根據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致使知識老化嚴重,與現實社會相脫節。

2、教學觀念落後。由於受到就業壓力的影響,學校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專業課程的教學上,而不少學生和家長也認爲學好專業課是未來找個好工作的敲門磚,他們認爲漢語是母語,只要會說,會讀,會寫,就算是懂得漢語言文學,而不用浪費時間將精力放在對漢語言文學的專門學習上。結果,漢語言文學被邊緣化,學生不願意學,老師不願意教。

3、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單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仍然採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等單一教學手段,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方式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運用不夠到位,多媒體教學所具有的圖文聲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應採取的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體系。完善課程結構體系,使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具有經濟實用性,是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形勢,也是新課改的全新要求以及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課程結構體系是課程之間及其內部各成份的結合方式,它的優化與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到學校課程整體功能的發揮以及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樹立科學的課程結構觀,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內部結構,爲優化課程設計、增強課程的整體功能提供理論保證,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奠定基礎。教育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學校在進行課程結構的設計中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進行合理的課程設定。歸根結底,學校的課程設計就是要依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儘可能做到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

2、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身需要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此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點,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感情,對東方文化親合力和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並影響學生創新素質形成。所以,中職漢語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教師需要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於拓展,力求指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爲上善於探索、潛心實驗,不斷歸納和進步。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傳聲筒,要適當透過文化評論等各種形式激勵學生思維,並對社會文化現象實行深思,如博客、新媒體等各種文化傳播形式均能夠成爲學生深思的理由。

3、轉變教學觀念。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有所轉變,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除了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紮實的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夠不斷髮現理由並透過深入分析,能夠獨立解決理由的能力。我國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理由,新課改不但爲其提供解決方案,還對教師教學觀念的及時轉變發揮着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學活動圍繞着教師展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視學生爲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來展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程度,在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前提下,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自在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以往被動地接受知識爲主動地去攝取知識。

4、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激發,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要轉變過去的“以老師講,學生聽爲”主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效運用實際訓練、軟件教學、多維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使得以前枯燥的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充滿學習的美、人文的美,讓學生衝破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學習氣氛,讓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漢語,真正地走進中職學生的內心。因此,我們要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學有所得的價值,讓學生們有拓展自己思維的空間。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師應採用新模式、新策略不斷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改革教學模式,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置身於一個充滿濃厚漢語言文學氣息的課堂環境;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悟人生的真理,體味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從而真正地實現漢語言文學“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彩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5).

[2]王曉歡.淺談提高漢語言教學質量的途徑[J].科學與財富,2011(10).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篇2

一、關於人文素質的含義

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及國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社會環境變的日益複雜,人文素質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人文素質指的是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1]。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構成了人文素質。人文知識是人類關於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例如:文學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歷史知識、宗教知識、哲學知識等等。人文思想是支撐人文知識的基本理論,人文思想具有鮮明的特徵和很強的個性色彩,是人文素質的主要內容。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所蘊涵的知識方法。透過分析不難看出人文方法就是解釋人文思想的產生,所以說掌握人文方法就是要學會用人文思想考慮問題、解決問題。人文精神是支撐人文方法、人文思想的基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核心,其是人類文化真諦所在,人類的很多精神都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例如: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等等[2]。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人與文化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從字面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突出的是以人爲主體的原則。強調的是人與人的相互尊重,突出人人平等。人文素質培養對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培養都有着重要意義。

二、漢語言文學概述

漢語言文學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弘揚及傳播我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爲傳統文化繼承奠定了基礎[3]。漢語言文學是傳統人文學科,內容不僅包括了大量的.文化、知識、藝術,還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值得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文藝理論素養和漢語言文學知識。漢語言文學知識中包括了大量的歷史、思想、哲學、藝術、新聞等等。漢語言文學學習具有培養學生文學修養,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學鑑賞能力的作用。漢語言文學教育目的在於使學生具備堅實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基礎,並具有語言文字分析、解讀能力。透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更好的書面表達和語言表達能力,漢語言文學教育促進了學生內在與外在美的高度統一。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在提升學生人文素質中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多是十六到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環境日趨複雜,很多社會風氣和現象都污染着這些青少年的心靈。很多青少年缺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職業觀,甚至是非觀念模糊不清,分不清對與錯,崇尚物質和金錢。所以一些中職學生在爲人處事上存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爲十分不文明。道德水準低、缺乏道德意識、行爲不良這都是青少年缺乏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中職學生是我國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組成。據統計自二零一一年以後,我國年均中職畢業生總人數達六百八十五萬人,就業率達百分之九十六。可想而知中職學生在勞動力市場所佔的比例。如果學生自身素質不能得到保障,不僅影響學者就業,更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培養中職學生人文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很多學生缺乏人文素質的原因和教育不足及教育方法存在問題有着一定的關係,但這也並非教育單方面的原因,還與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生自身因素有着很大的關係。如何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質成爲了教育者研究的課題。透過不斷的實踐證明,漢語言文學有着很強的人文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有着很大幫助,學科中滲透的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將中職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加強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意義重大,提高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是強化中職人文素質教育,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社會的主要手段,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樂觀心態有着很大幫助。漢語言文學教育目的不在於傳業本身,而在於他對學生心靈的培養和淨化。

四、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傳播的學術載體,是我國教育中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漢語言文學所展現出的人文價值,是學生精神文明培養的主要途徑,對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道德系統和道德觀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社會環境複雜,競爭壓力巨大的今天,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對學生來說有着至關重要,影響着學生的一生。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篇3

中職院校如何改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管理,培養中職畢業生的漢語言文學能力成爲新的課題。筆者首先闡述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管理概況及意義,然後深入挖掘中職教學管理中的漢語言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結合德育,提高重視程度,增加師生互動等改善措施。

一、中職教學管理中漢語言文學概述

中職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素質,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初中生,透過系統正規的思想文化和專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爲一門傳統的學科,是我們傳統文化表達和繼承的載體,我國的中職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已爲國家培養出數以百萬計的技術型人才。儘管如此,我們的中職教育中,漢語言文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二、中職院校學生漢語言文學教學管理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大多數中職院校爲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管理,將課程實行規範化管理,對任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學校領導隨機聽課等方式,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接受漢語言文學教育。多樣化教學,選修文學常識教育、文學作品鑑賞、寫作等課程,現場模擬談判、辯論等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藝術修養

在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可以感受到藝術和美的薰陶,提高鑑賞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學習欣賞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他們開拓眼界,着眼未來,立足現實,明辨是非曲直,淨化心靈,擁有健康的思想品質,培養各種興趣愛好。

三、中職院校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多數中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在思想和觀念上存在一些問題,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教育管理部門規定的一些課程,把與學生綜合素質息息相關的可能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漢語言文學的能力的培養放在一旁,現今社會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能把技術與綜合素質融合起來,做到不僅能發現問題更能解決問題的人才。部分中職院校逐步注重漢語言教學,開設漢語言教學相關課程,但教學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問題,只重傳統方式和照搬高初中或高中甚至本科的學校模式,只是簡單地在認知層面開設公選課,而未對其進行深入貫徹的講解和指導通讀,忽略了對學生創新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也只是注重與現實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沒考慮深層次的提高自身語言文學素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單一枯燥

漢語言文學作爲一門重要的教育課程,是學習其他學科門類的基礎。在中職學校裏,很多教師還遵循着最原始的教學方式,以備課,照本宣科爲主,學生主要以背誦,聽寫爲主,如對課本上的字。詞。句的講解很詳細,但學生卻對此毫無興致,不能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將重點放在課本的固有知識體系上,但在新時期,教師在教學講授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應當適當對知識進行補充和創新,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各種社交平臺、公衆號等多種網絡資源,對知識進行補充和豐富,查找相關的人文故事,生活趣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相關的任課教師可以適時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文化古蹟,將其與教材上的知識銜接起來,在教學上避免“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成爲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漢語言的教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在的多媒體方式授課,如製作精美的PPT,播放人物傳記資料、圖片等,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未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不再僅僅侷限於專業技能,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現代社會的進步,企業的發展需要的人才要具有專業的素養,良好的口才,過硬的文筆和強大的實際操作能力。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在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能獨立思考,結合社會環境與理論知識,形成自己對世界、對社會的認知和見解。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與灌輸文化知識並重。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用社會新聞要事,近期社會上問世的作品等這些新鮮事來吸引學生,使其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感覺到生活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還應注意採取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對某一新穎的主題以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展開,不僅幫助學生鍛鍊口才,更能體現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提取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與熱情。

四、中職教學管理中漢語言教學改善措施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視程度

中職院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開設專業技能課程,忽視漢語言文學相關課程的開設,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基本上靠中小學的知識積累,因此造成了文學素養缺乏,綜合素質較低的現象。因此,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視,學校的領導也需要轉變觀念,吸納具有高水平的文學素養的教師進入自己的師資隊伍,開設相關的課程,鼓勵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實踐

首先,相關教學部門在課程設定上應充分開放,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新穎生動的課程實踐來吸引學生,如可以開展文學作品鑑賞,面試技巧交流,與人相處之道,文章寫作實踐,詩歌創作大賽,演講比賽等實用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不僅僅侷限於在教室裏學習語言,在課外同樣可以學習漢語言文學。語言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能停留在書本上,需要多讀多看,並付諸實踐。

(三)提倡案例講學,增加師生互動

新鮮的教學案例不僅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並不是單純地掌握一些理論知識,而是透過分析與討論總結如何運用相關的理論去解決當代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應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同時部分案例可以讓學生以演講表演的方式演繹出來,從刻板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教師積極引導,開拓學生思維。

(四)完善教學考覈制度

完善的考覈制度有利於督促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考覈制度應該多樣化,打破傳統的寫論文或者考試的形式。考覈的內容應綜合平時的表現,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演講或者表演的積極程度、出勤率等,對待考覈的制度要嚴謹,要嚴格對待,不能放任學生的抄襲等不良行爲。

五、結語

爲解決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制度首先要有所改善,加強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其次,教師要解放思想,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運用現代化的媒體作爲媒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最後,作爲學生個人,也要高度重視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