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隔代教育中習慣養成的對策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5W

1 研究背景。

隔代教育中習慣養成的對策探討論文

家庭每一個兒童一生中進入的第一所學校,對於每一個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當下新生代 80 後父母們爲了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些會選擇將孩子交給祖輩進行教育。隨着時間的推進,這種隔代遺傳面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祖輩們缺乏科學的教育兒童的方法,在培養兒童良好習慣的問題上缺乏技巧。

然而,習慣的養成其實是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爲最高層次。所以,隔代教育中的習慣培養問題就自然地成爲了一個大家關注的課題。

2 對策與討論。

2.1 理論角度。

(1)祖輩應注意自己在孫輩面前的言行。在學習心理的研究中,無論是認知派還是行爲派,研究的焦點都集中在獲得直接的經驗及直接的強化上,班杜拉則提出了另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那就是觀察學習,他認爲透過觀察榜樣可以形成任何一種從直接經驗中得到的行爲。學習者只要在一定的條件下觀察到他人行爲,不必親自體驗去強化,只是透過觀察學習,榜樣替代反應就可以得到行爲的強化。譬如,在一個攻擊性實驗中,班杜拉讓兒童觀察榜樣的攻擊行爲,兒童就會自主地學會這種攻擊行爲。

這種理論同樣可以運用到隔代教育中的習慣培養問題上。在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很多兒童之所以會有很多陋習,就是因爲他們每天和祖輩待在一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經常看到祖輩進行某種不良的行爲,久而久之,也就透過“榜樣強化”,習得了這種不良習慣。[1]

因此,作爲祖輩,首先應該積極接受子女的建議和批評,因爲很多不良習慣他們自身沒有避免在兒童面前做的意識,也不覺得這樣的習慣是不良習慣,比如隨地吐痰,便後不洗手等等。其次,祖輩在與孫輩共處的時候應該注意儘量避免自己的不良行爲,如若有一些行爲自身無法剋制,譬如抽菸,應該儘量避開兒童進行,或者在不小心做過了之後,給自己這種行爲貼一個壞的標籤,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要學習。

(2)引導兒童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評價。在觀察學習理論中,班杜拉提出強化是促進學習的因素之一,強化對於學習行爲的表現是必要的因素,班杜拉注意到三種強化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即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其中班杜拉比較強調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的作用,所謂自我強化是指人能夠自發地預測自己行爲的結果,並依靠資訊反饋進行評價。這是強調學習的認知性和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2]

班杜拉的強化理論對隔代教育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隔代教育中,祖輩可以透過表揚、實物鼓勵或者其他形式來強化兒童好的習慣,促進兒童記住這種行爲。當然,爲了避免兒童單純爲了獎勵而做出好的行爲,祖輩應該透過運用外在獎勵的形式促進而透過將這種行爲過度到內在行爲,獎勵的同時也應促進兒童更加積極地養成好習慣。因此,在家庭中,祖輩應重視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促進兒童可以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2.2 隔代教育角度。

(1)家庭成員之間儘量對兒童習慣培養問題保持一致性,有爭議時要儘量避開兒童私下裏討論。在家庭中祖輩的教育要儘量與父輩的教育思想相一致,因爲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父輩和祖輩不能統一教育方式,在培養兒童習慣的方式、以及培養什麼樣的習慣上有完全不同的想法,這會讓孩子成爲最終的受害者。[3]

同時,這也會增大家庭矛盾發生的機率。

因此,祖輩在遵循以往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要主動地多和孩子的父母溝通,在習慣培養問題上保持統一和一致。

2.3 實施策略角度。

(1)培養好習慣、要講究方法策略,適當地採取幽默暗示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兒童的好習慣,要講究一定的策略。直接強烈責備、嚴格擺正是不會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對於一些小的習慣問題,長輩們最好能將問題指出來,又不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

在此我想舉一個例子,有一天家裏來了一個帶嬰兒的客人,尿布正好不夠用,於是一位爺爺就把孫子的毛巾遞過去。孫子馬上上前阻止,說這是自己的洗臉毛巾。爺爺不動聲色地說,對不起,可是別人不會這樣晾洗臉毛巾啊。於是從此以後,小孫子每次都把自己的洗臉毛巾折得整整齊齊的,再晾起來。

在這個例子裏這位爺爺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他沒有直接說你這裏做得不好,而是比較婉轉地用一種“誤會”來提示他毛巾要疊整齊。小孫子自然比較容易接受。假使這位爺爺不是這樣說,而是直接當着客人的面子斥責孫子毛巾晾得像尿布一樣的話,我想這個孫子是一定會有受到輕視和侮辱的感覺的。

(2)表揚孩子的好習慣的同時,不用貼標籤的.方式強化兒童的壞習慣。對於兒童的好習慣,大人若是及時給與表揚鼓勵或者是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兒童的這種行爲就會受到強化,這樣就可以促進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祖輩在對孫輩的習慣培養教育上應該着重注意這一點,及時進行表揚,並且多多鼓勵孩子做出良好的行爲。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反覆多次進行這種行爲模式之後,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一點,若是兒童有不良的習慣,祖輩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去刻意地給予暗示和強化。[4]

例如在孩子面前對別人說“:這孩子就是喜歡拖拖拉拉”“我這孫子就是不太懂禮貌,見人也不打招呼,您別介意”諸如此類。這種貼標籤行爲事實上是對兒童的不良習慣給予了一個強化,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兒童自身也認可了自己是這樣的性格,那麼再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兒童會自然地朝着被貼了標籤的那個方向走,非常不利於兒童好習慣的養成。

(3)用耐心去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養成好習慣。祖輩雖然有着豐富的教育經驗,但畢竟已經是幾十年前的經驗,因此,重拾對低齡兒童的習慣培養教育對於祖輩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兒童們生活經驗不足,遇到問題容易退縮的心態,有時候會激發祖輩們的怒氣,認爲孩子太脆弱不夠堅強,而事實是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兒童遇到的磨練少,面對困難時產生退縮、軟弱的心態是比較常見的。

因此,在兒童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祖輩應該多多督促孩子們去完成好的習慣行爲,因爲習慣的養成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反覆不斷強化,兒童自己沒有很難有這個意識,所以祖輩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耐心糾正、積極引導。萬萬不可在最初就提出一個很高的目標教育孩子完成,應該先把目標設定得低一些,再引導孩子逐步養成。

參考文獻

[1]黃祥祥。論隔代教育與兒童心理的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4)。

[2]沈敏。探究隔代教育在幼兒個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5):76-77.

[3]王乃萍。現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178-178.

[4]張得朕。3-6 歲兒童禮儀教育在幼兒習慣養成中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4):452-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