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廣告與消費流行

學問君 人氣:1.32W
淺談廣告與消費流行
    論文關鍵詞:廣告 流行 消費 需求
  論文摘要:廣告導致的消費流行多種多樣,它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和公衆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具有深厚的物質基礎和主客觀原因。只有掌握流行的條件才能塑造消費流行。
  
  廣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銷方式,促銷方式隨着市場營銷觀念的演進而不斷深化。消費者地位的日益被重視,使得現代廣告活動確立了“以消費者爲中心”的指導思想。現代廣告本着“進入潛在顧客”心智的原則,站在買主的立場上,從外向裏,爲消費者設計生活,其直接結果是廣告引導了消費時尚、加速了消費流行,控制了某種文化趨向。譬如:呀呀學語的城市兒童最先學會的居然盡是些廣告詞。“牛肉在哪裏?”這則廣告,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以致在很多場合已成了弄虛作假的代名詞。研究廣告與時尚、流行的互動關係,有助於尋找廣告傳播的最佳途徑。
  流行,心理學上解釋爲“以某種目的開始的社會活動,使社會集團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間中能夠一起行動的心理強制。”它代表了某種生活格式,是衆多人相互影響、迅速普及的結果,它會引起衆多人的注意、興趣和模仿,影響到社會的各種人,使人們相互之間發生連鎖的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突出表現在裝飾、禮儀、生活行爲三個方面,廣告在傳播過程中形成的消費流行大致有這樣一些:
  物質的流行。比如時裝、化妝品、裝飾品、髮型和耐用消費品的設計等,這些物質形態的流行反映了城市生活中的時髦事物或熱點現象,一般都是透過廣告的力量來完成的。以洗髮水爲例,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對頭髮裏的頭屑根本不屑一顧,正是在中美合資廣州寶潔公司曠日持久的廣告宣傳下,中國人才認識到,有頭屑是件丟人的事,於是人們恐慌了,這種恐慌便慢慢發展爲一種時尚:用進階洗髮水去頭屑。
  色彩的流行。商品的標準色是現代企業商品的代表色,它能體現企業經營理念,表現商品特性,在增強氣氛、吸引注意方面,能產生強烈的訴求力,使企業和商品的形象能快捷、準確地爲消費者所把握。因此,那些具有強烈的識別效應、知覺刺激、引發生理反應以及影響生活習慣、社會規範、宗教信仰、自然景觀的色彩在廣告促銷中一旦出現,就成爲其他企業竟相仿效的色彩系統。像可口可樂的紅色、IBM的藍色、柯達的黃色、富士的綠色等,已經成爲色彩世界中的經典色而被仿效。
  語言的流行。成功的廣告,其廣告詞往往不脛而走,流行於社會,被應用於各種場合,成爲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口頭語。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擋不住的感覺”,“味道好極了”,“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等等。流行的廣告語直接反映了流行品背後的意識形態,對這些詞彙的解讀,是探尋人們觀念心態的一把鑰匙。
  行動的流行。一些廣告中宣傳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往往也會成爲人們的日常行爲方式。如保健、上網、休閒、娛樂等等,都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現,透過廣告的'宣傳而成爲一種消費行爲的流行。
  廣告形成的消費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進程,人們價值觀的取向,公衆行爲規範的選擇。縱觀人類流行史,每一次的流行變遷無不映射出當時的時代特徵與社會變遷的軌跡。廣告以其特有的形式反映時代精神,廣告形成的消費流行以不同的面貌特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運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及文化思潮的變化。誠如《流行預測》一書的作者Rita·Perna所說的:“流行,就定義而言,是時代的一種表現”。廣告語進入社會日常生活後形成的流行語就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變化,折射出人們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態。日本民間廣播聯盟研究所在對廣告宣傳與社會語言生活進行調查後指出:如果把成爲流行語的廣告辭按不同時代有順序地排列,就會構成一部社會世態史。孩子們會因其語感和節奏把它們作爲語言遊戲,用於開玩笑、打岔別人講話、寒喧、應答、感想、說明等;成年人則把它們賦予某種情愫,表現某種特定的心態。透過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近一個世紀廣告大戰的帷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廣告語言所承載的時代觀念的嬗變: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以“提神、解乏、令人爽快”爲廣告定位,向社會輸送着嶄新的時代觀念“喝新鮮飲料,幹新鮮事兒”;20世紀30年代,百事可樂崛起,面對竟爭對手,可口可樂從美國經濟飛速膨脹,積極向世界擴展這一基礎上確立了廣告的訴求點,“可口可樂,一個全球性的符號”;到“二戰”結束,可口可樂這一響亮的廣告語已不單純是一種行銷手段,它包含了更多的經濟、文化、乃至政治的意味成爲世界範圍內的時尚品牌;20世紀60年代,百事可樂瞄準“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亮出了“新生代的選擇”這一面旗幟,很快被崇尚個性、張揚自我的新生代所認同,百事可樂成了“年輕、活潑、時代的象徵”,喝百事可樂成了年輕一代人的時尚;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痛定思痛,緊隨時代,推出了“擋不住的感覺”這一口號,又一次把美國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地,成爲宣傳美國生活方式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