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對現代教師的啓示

學問君 人氣:1.29W

教育環境的和諧就是要求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對現代教師啓示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談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對現代教師的啓示

 [摘要]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儒家,道家,墨家等各有各的主張和思想。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作爲中國現代教師一定可以從中國古代淵源流傳的優秀文化中汲取到作爲中國教師的智慧,從而對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教師 古代思想文化 教育 智慧

近現代以來,中國教育不斷向前發展。但是中國現代教育大部分理論和思想都是西方國家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理論和思想的先進性和優秀性。只是當我們學習和借鑑西方思想和理論的時候,也應該重視本國一些優秀的思想理論。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作爲中國人,一定具有中國人所特有的特色,包括思想,行爲等等,這些特色是西方國家所不具有的。那麼中國教師同樣也可從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中汲取現代教育的智慧。

一、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觀點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觀,它所包涵的內容非常廣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裏傳道的“道”指的就是一種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並不是傳授知識的工具,除了傳授知識,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天人合一”講的是一種和諧的觀念“故人者,天地之心也。”《禮記·禮運篇》,就是說“天人合一”這種和諧必須是有人主動發起的。這種天人合一不是武俠小說裏面的含義,它具有內省性和道德意義,是尋求心靈的寧靜與開闊,尋求人與人,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在中國當今教育裏體現在素質教育裏的道德發展和心靈發展。一個教師若是能理會這種思想進而影響學生,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價值觀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中國教師把這種思想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可以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育過程的和諧性

這主要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和諧;知識和能力的和諧;品德與才能的和諧;認識與情感的和諧;內心世界與外界的和諧。

(二)教育環境的和諧性

教育環境的和諧就是要求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這三方面功能互補,形成三位一體、整體優化的育人環境。

二、中國古代因材施教,由博返約等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溫故知新,學思並重,由博返約等都是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現代中國教師可以從中汲取到優秀的教學智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教師應儘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學生。對於傳授知識而言,教師應更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所謂循循善誘和學思並重就是爲了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同時學到知識,而不僅僅是學到知識。然而中國的現實卻與此相反,這也是中國學生缺乏創新的原因之一。現在中國的學生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太過注重專業化而忽略了博學。這裏並不是說不用專業化,“博”和“約”應該是一種辯證關係。孔子說:“博學於文,約之以禮”韓愈在《進學解》中一方面強調博學,提倡“俱收並蓄,待用無遺”,另一方面,又特別重視精約,提出“提其要”“鉤其玄”的主張。那麼現在不是要專業化人才嗎?爲什麼要“博”呢?因爲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人是要追求幸福的,不能把人當機器去進行教育。專業化的教育只會把人培養成有生命的機器人,這必然導致社會的矛盾。作爲教師必須明白這一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給學生傳遞全面發展的意識。我們今天所追求的理想教育,倡導最優化的教學,提倡人文教育以及素質教育,這些都可以從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中找到縮影。

三、中國古代“以身作則”的思想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實不只是儒家,道家﹑墨家等都有提到這一思想。如果一羣學生能以一個教師爲榜樣,那麼這個教師一定是個了不起的教師。教師的言行無疑會影響到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造成影響。所以一個教師擁有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對於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思想境界時常會表現在人格魅力上。如果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吸引學生,那麼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如何能做到“不令而行”,需要教師不斷去提升自己,教師學習也應由博返約。而教師的精神修養也可以從“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當然這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爲中國現代的教師,面臨着艱鉅的任務。但是既然選擇成爲一名教師,就應勇敢的擔起責任,以身作則,提升中國教師應有的智慧,幫助自己的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王建輝.古代教育思想的現代傳承[J].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全忠,谷小龍,鄔淑紅.古代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實踐的啓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2).

[3]張玉霞.從《論語》探析孔子素質教育思想的現代理論價值[J].管子學刊,2007(1).

[4]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