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科學問題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9.32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問題探究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問題探究論文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

它是一門綜合性極強、資訊量極大、知識面極寬的基礎性課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意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小學科學課本是以單元編排爲特徵的教材,系統性、針對性較強,那麼如何運用網絡資源的優勢,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有利於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如何提供網絡資源的平臺,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拓展有利於提高自主學習的空間,進一步激活課堂,使科學教學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據教學內容,豐富網站材料,營造學習環境

通常的專題站一般由“教材知識”、“拓展資源”、“討論協作”和“評價檢測”四個模組組成。在實踐中,我們從學科“學”的實際出發,以科學教材爲基礎線條,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思想,在網站建設中突出內容的豐富性和有序性,以達到資源、平臺、工具的優化合理組合。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和搭建自主互動學習的平臺。

1、選擇材料,豐富內容,創設環境。

在網絡環境下,使科學教材資訊與學生之間產生作用,達到科學教學的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提供的教材資訊更適合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展開,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者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要求有針對性地尋找選擇豐富網站內容的資源。例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後代的》。

在網站中除了提供動植物繁殖後代過程性資料之外還針對學生平時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點,單獨增加了繁殖後代具體的操作過程,使學生有機會進一步學習並指導其實踐操作。同時,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的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教者在網站中增加了一位醫生的介說並配上圖片,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既有興趣又比較形象直觀,從而使學生“我是怎樣出生的”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懂得生命來之不易,應珍惜生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2、優化結構,豐富內容,營造環境。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自主學習,如果將蒐集到的資訊和科學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堆砌在文字上,自主學習時隨時點擊,那麼學生的學習就比較亂,其認知過程就缺少一個有序的進程。那麼,就會影響在有限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因此,教者認爲必須對其內容依據問題進行排序,突出資源的主題性、序列性。例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岩石與礦物》,教者設計了“導讀臺”提供學習問題序列,以激發學生保護資源的意識。將與教材有關的內容製作成導航圖,指點學生閱讀資訊與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助於學生在整體瀏覽中圍繞中心問題自主學習,在部分品讀中圍繞重點問題自主探究,在獨立思考中圍繞解答問題閱讀資訊,在自主學習中圍繞解決問題處理資訊提高發展。

二、依據學生需求,豐富網站形式,細化學習流程

科學教材編排單元性比較強,因而就爲網絡環境下開展問題探究自主學習提供了主題性明顯的特點,教者如何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再根據教材特點,編排呈現網站形式非常重要。總體上其網站內容形式的呈現上可歸納爲三種形式:學前瀏覽、學中導航和學後延伸。

1、學前瀏覽,拓展概念,激發興趣。

科學課匯入新課時,由於學生學前概念比較膚淺,對新的學習內容存在着不確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設計整體學前瀏覽內容,以拓展學生的已有概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我們的地球》這一單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題的內容,以豐富的地球資訊與呈現形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快速瀏覽,然後再讓學生提出更進一步探究學習的問題,爲本單元或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中導航,提供資訊,培養能力。

科學課堂教學中教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學習形態,適當提供有助於開展問題探究自主學習的`主題內容,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探索學習資訊,解答學習問題。例如《我們的地球》就設計了這樣三個中心問題,這實際上爲本單元的教學建構了一個知識體系,形成了知識網絡,也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導航,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學後延伸,豐富概念,陶冶情操。

學生透過學前瀏覽和學中導航兩個階段的自主學習,其知識更加豐富、興趣更加濃厚,但腦海中所產生的問題可能也更多,這就更需教者在此時提供更多的知識資訊,讓學生進一步去搜尋,以滿足學生渴求知識的慾望和探索未來的精神。例如《我們的地球》這一單元學習後,教者認爲,可依據學生的所提出的問題再次提供一些網站資訊讓學生再去瀏覽學習,也可編排一些主題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資訊,讓學生永遠做學習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據學科特點,豐富網站途徑,優化教學方法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教師作爲引導者,進行着問題設定、資源提供、內容設計、任務提出以及組織協調等學習導航的工作,而學生作爲探究者,則進行着明確任務、圍繞問題、探索實踐、自主學習等實踐的任務。這就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空間,途徑與方法。教者認爲,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別於常規性的課堂,特別是科學課也有別於其它學科。因而透過實踐與研究,筆者依據科學學科的特點將網絡環境下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操作歸納爲“問題探究”教學方式及“主題探究”教學方式兩種。

1、問題探究,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根據科學教學內容,相當一部分教材的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實驗活動,那麼這樣的課型就可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中的《折形狀》一課的教學,教者在網站中提供了關於形狀方面的模型、建築以動植物的外形等,讓學生點擊瀏覽,提出問題匯入新課。然後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體會各種形狀與承受力的關係。最後組織討論,再次點擊進入網絡,說一說,網絡中的物體爲什麼這樣設計。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始終圍繞本節課的學習中心,展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討,而教師則是課前作好準備,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並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適時進行個別指導,及時捕捉動態資訊,調控教學進程。師生真正成爲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共同分享集體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題探究,拓展知識,增強意識。

科學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不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實驗,而只要進行主題式學習與討論,就能達到學習目標。因此,教者建議這一類型的課堂教學可選用“主題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

例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岩石與礦物”中《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一課。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礦物資源對人類有何作用,你對地球上的礦物資源有何思考,並出示開採、提煉、運用的相關圖片,確定本節的學習主題是:礦物資源日益減少,人類怎麼辦?圍繞這一主題組織的探究活動。接着組織小組討論。在整個課堂教學結束前還可以上學生對資源開發與保護,新能源研發等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課後進一步開啟網站,蒐集相關資訊。這樣的教學活動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距離,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透過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網絡環境下小學科學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豐富了科學教學內容,拓展了課堂教學時空,激活了課堂教學活動。同時,也進一步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了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嘗試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爲學生將來投身資訊化時代進行終身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