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元認知理論與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

學問君 人氣:1.19W


  論文摘要:元認知理論的研究爲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開啟了一個突破口。論述了元認知理論的三個維度,並針對目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學生元認知能力相對薄弱的現狀,提出對民族院校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的幾點策略,以期進一步探索提高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突破口和方法。

  論文關鍵詞:元認知;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策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認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認知和資訊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李子建等,2007)基於這種認知,近年來大學英語改革的主旨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的模式,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承擔起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對學生的意義構建擔負起幫助和促進的作用。於是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採取何種策略能夠使教學更加有效、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提高。在對學習者認知心理方面的研究中,元認知理論的提出被認爲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和突破口。大量實證研究也已經證明,運用元認知理論及元認知策略,對學習者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自主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元認知理論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弗拉維爾(Flavell)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元認知這一概念。他認爲,元認知是“以認知的過程和結果爲對象的知識,或是調節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的實質是“個體對當前認知活動的調節。”(Flavell,1979)心理學家布朗(1984)認爲,元認知是意識到的關於認知領域的知識和認知的控制,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監控兩部分。 Stemberg則概括了元認知的本質,即元認知是“關於認知的認知”。Cathy認爲:“元認知是指學習策略的自我知識和以一種有效率、有效果的方式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姜英傑,2007)與認知相比較,元認知是對內在的、抽象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和監控,透過對認知活動的調控間接地使主體的認知活動有所進展。
  1.元認知知識
  元認知知識是元認知的基礎。Flavell認爲元認知知識包含個人變量(personal variable)、任務變量(task variable)和策略變量(strategy variable)三個維度。周震認爲,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要獲取正確的元認知知識,就要首先對認知主體有一定了解,即對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動機、語言知識水平、記憶特點、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自我能效等方面有所瞭解(周震,2006)。這些構成英語學習者元認知知識的第一個方面,即個人變量。任務變量是指對在完成認知任務或目標中涉及的各種有關資訊的認識,可以具體分爲對認知材料的認識、對任務性質的認識和對任務目標的認識。具體到大學英語元認知的研究中是指學習者對所要完成的教材的各種資訊的瞭解,主要包括對教材各單元語言學習目標的瞭解、對語言知識重點、難點的瞭解、對所涉及的閱讀技巧、寫作技巧的瞭解等。策略變量是指在完成認知任務中各種相關策略的知識,包括有關策略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具體到大學英語中就是指完成教材各單元學習任務所要掌握的各種策略的知識,如知道什麼是略讀策略、什麼是篇章分析策略,知道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及如何使用。
  2.元認知體驗
  元認知體驗指伴隨並從屬於智力活動的有意識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Flavell(1979)認爲有很多元認知體驗是關於在某一認知活動中已經取得進展或將取得進展的資訊。姜英傑將元認知體驗細化爲成功時的體驗、失敗時的體驗、順利時的體驗和挫折時的體驗。(姜英傑,2007)元認知體驗是情緒、情感過程的參與,可以使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或挫折感、修改或放棄就目標、制定新目標。元認知體驗的結果爲認知主體提供了修改或增補現有元認知知識的依據,把體驗到的學習目的、手段和任務結果間的相互關係同化到元認知知識中。元認知體驗的作用還表現爲它對認知策略的主動監控、調節和統攝(劉萍,2007)。
  3.元認知監控
  元認知監控指認知主體以當前的認知活動爲對象,不斷進行一系列積極的自覺監測和調節活動(劉萍,2007)。元認知監控包括計劃、監控和評價三個方面。認知主體首先要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對學習活動進行計劃和安排。在學習過程中,認知主體要努力控制自己,排除干擾,實施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認知主體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檢查,以適時採取措施補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總結經驗教訓。
  事實上,元認知活動與認知活動在學習活動中並不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它們有所重疊。研究證明,學習者在學習的認知活動中都會運用一定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但是學習效果卻存在差異,其優劣就在於運用策略的靈活性和恰當性,而靈活與恰當取決於學習者對學習做出的自我評價和調控能力(陳唐豔,曾潔,2007:45-48),這也就是與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有關。Skehan(1994)認爲,反思、監控與評價是運用學習策略的關鍵因素,缺乏這些因素,學習者只能獲得零散的、無助於整體學習的技巧。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學習者學習能力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優劣與學習者作爲認知主體的元認知水平的高低存在正比例關係。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在於培養學生的純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還應增強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陳唐豔、曾潔,2007)。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獲取一定的元認知知識,運用恰當的元認知策略,促進學生有效的個性化學習。

  二、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對元認知理論的研究爲大學英語改革的展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論支援。國內高校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也積極探索對元認知理論的應用和對它在廣度、深度上的拓展研究。元認知理論對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則更加重大,這是因爲與國內普通高校相比較,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
  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因爲受到地域與教育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整體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隊伍年輕化,理論水平層次較低,但這並沒有侷限到這支隊伍對專業水平更高化的要求。以北方民族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爲例,近幾年來,我校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積極探索。針對大學英語教改的需要,我校大學英語改革採取了分層管理、分級教學制度,充分利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課堂授課逐步向互動式教學轉變。廣大教師針對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能、實現有效的個性化學習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雖然這種探索尚處於初級階段,但已對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整體而言,我校大學英語教學在對學生元認知知識的培養、元認知策略的訓練與研究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向國內同行借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