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議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路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4.63K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具有極大的自主性、開放性和人文性,特別是教材選文,包含了相當豐富的人文內涵以及十分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無論是章節編排還是內容的選擇都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給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面對如此內容豐富的教材,如果教師自身缺乏足夠的文學素養,那就難以真正地挖掘出教材所蘊含的意蘊,也難以幫助學生架起與文字進行溝通的橋樑。如教師在講授《女神》時,若沒有足夠豐富的知識儲備,就沒辦法和郭沫若的後期作品進行比較,也不能使學生全面瞭解郭沫若及其文學創作,課堂就沒有了情趣。所以,語文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以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對話,或如高山之瀑,或如長河激流,抒情敘事,皆成文章。“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作爲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學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夠知道該從什麼地方着手去教,才能夠讓所教授的內容更加吸引學生。

小議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路徑論文

鼓勵創新,拓寬學生文學閱讀視野

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能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受到思想和審美薰陶。在對學生的閱讀有效性進行衡量時,不應只注重閱讀的量,還必須要重視閱讀的質。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於文學與閱讀的內容有着明確的教學目標,並且教學要求也十分注重實用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文字來教給學生具體的閱讀策略,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變機械灌輸爲鼓勵創新,即鼓勵學生創新性閱讀,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地對文學作品進行拓展、延伸,也就是要超越文字,超越束縛、禁錮、定勢,盡情享受創新閱讀帶來的樂趣,大膽展示內心的感受,實現歷史與現實的溝通。在進行文學教育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開啟認識人生、自然和社會的大門,爲學生展示出真、善、美的新天地,爲學生創設出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良好外部環境。教師要清楚認識到,文學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就能夠發揮出效果的,而重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我的體會。例如,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只有瞭解了作者的創作背景,才能夠更好地瞭解文章的文學價值。朱自清還是一位詩人,因此在“荷塘月色”中還蘊含了詩性美的三個元素:音樂美、詞藻美以及意境美。同時,還必須要認識到課外延伸閱讀的重要性,透過延伸閱讀來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並以此來豐富自身的情感,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

精心指導,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學觀念。語文教師不能只注重各種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對各種文學形象進行解讀時要防止步入僵化教條的境地,不能將教師個人的閱讀鑑賞體驗強加給學生,而必須是經過學生自己的想象力與情感的內化。當學生能全面立體地去感受文學形象時,就能夠對自己的人格和辯證思維進一步完善,並對作品中所蘊含的意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於一部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而非去直接界定或得出一個結論,影響學生的判斷。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透過這樣的方法來提升他們的鑑賞能力,並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文學鑑賞的樂趣所在,學會如何獨立去思考、感悟。例如在教授《項鍊》一課時,作者透過“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識項鍊”這個過程來對資產階級的虛榮心進行了批判,同時還批判了享樂主義思想,但是如果只是告訴學生文章批判了什麼,那麼學生就可能產生出“女主人活該倒黴,文中人物都是自作自受”等類似的想法,而不會去想到小人物自身的艱難處境,也難以理解小人物在底層進行掙扎的那種悲哀命運,到最後連起碼的同情心也不會有了。然而這種教學現象是非常普遍的',這不能說都是教師的錯誤,很多時候是現行高考制度導致的悲哀。文學是一種藝術,有其自身所獨有的個性,這種個性並不是一些籠統的大概念能夠概括的。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做法卻與此相反,我們的語文教學造就的是千千萬萬個讀者最終卻只有一個魯四老爺、一個王熙鳳。要怎樣才能夠改變這樣的現狀呢,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夠引導學生去自己進行體驗。《項鍊》一課不僅僅需要讓學生體會到路瓦栽夫人的愛慕虛榮,還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路瓦栽夫人的誠實堅強和勤勞以及在後來面對佛來思節夫人時的巨大勇氣。爲此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你是喜歡十年前的路瓦栽夫人還是喜歡十年後的路瓦栽夫人,請給出理由。”由於對文章的理解、學生自身的認識水平和體驗等都不相同,那麼觀點、理由等自然就不會相同,這是很正常的,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們。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文學寫作興趣

文學教育僅有教師的“教”是不夠的,學生自身的積累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學生要積累就必須要對文學有足夠的興趣,並將興趣轉化爲動力。贊可夫曾說過:“應開啟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但是該如何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呢?古人之所以能夠寫出流傳千古的錦繡文章,並不是光靠想,他們都有着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體悟。因此,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從學生自身的體驗着手,創設生活情景、活動情景、情感情景、想像情景等。例如進行景物寫作訓練時,習作前,先帶學生去風景秀麗的公園進行參觀,而不談習作的事。學生面對公園的美麗景緻,很自然地就會產生出很多的感想和感嘆。面對這樣的情景,教師需要抓住契機,適時地問一句“這麼美的公園,我們怎樣才能讓它永留心中?”以此來作爲引子,激發出學生的表達慾望。這樣不僅使一次具體、生動的習作能夠輕鬆完成,更重要的是學生喜形於色,樂於寫作。

和其他學科一樣,語文學科也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學生的文學素養只有透過不斷運用和實踐,才能夠全面提高。語文學科教學還應有更多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應有更豐富的想象,有更真、更美的情和愛,所以,我們必須要正視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文學教育走出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重重迷霧,讓高中語文教育綻放出文學教育的絢麗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