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情感共鳴中開展文明行爲的養成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8.54K

摘要:在開展文明行爲養成教育的工作中,如何使學生對教育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是廣大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問題。本文透過探討情感共鳴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舉例說明了如何在開展文明行爲養成教育中運用情感共鳴的策略。

情感共鳴中開展文明行爲的養成教育論文

關鍵詞:情感共鳴;文明行爲;就餐教育

開展大學生文明行爲養成教育一直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這關乎學生的文明修養、個人發展,甚至影響他們能否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怎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習慣是否文明及自覺養成文明行爲的習慣是高校輔導員一直探究的問題。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育過程中,方法的選擇甚爲關鍵,需運用必要的方法策略———情感共鳴。

一、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共鳴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在當今的教育工作中,有許多教師受舊教育觀的影響,普遍存在重書本及課堂教育、脫離實踐的問題,導致學生只是在概念上認識什麼行爲是文明的,什麼行爲是不文明的,沒能將自己的認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嚴重影響了文明行爲養成教育的實際效果。所謂情感共鳴,是指兩個人或一個羣體在日常行爲和生活上產生了一種靈魂上和精神上的無限延展和溝通。而我們的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是教師按照一定社會、階級要求和學校培養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行爲思想教育,並透過學生積極的認識、體驗和踐行,內化成其行爲習慣的活動。只有充分認識情感共鳴的積極作用,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利用情感共鳴策略,使學生能對文明行爲教育內容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完成文明行爲養成教育的任務。

二、強化學生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意識

總結近年來學校在開展文明行爲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可以看出,學生之所以違背社會的文明行爲要求並違反學校的文明行爲規定,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在制定學校的行爲規範時沒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體驗他們的想法和情感。其突出表現,一是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內容上,教師習慣把社會的行爲規範和學校的文明行爲規範作爲主要甚至唯一的內容進行灌輸,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未能充分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很少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方法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發展,導致學生對開展的教育活動不感興趣,學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限制和束縛,其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興趣愛好得不到充分發揮,個性差異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認。

三、重視教師在文明行爲養成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在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爲養成教育過程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具有導向作用,要充分認識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採用有效的手段———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認同感。當然,要達到這種狀態,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的文明行爲養成教育的內容,創設某種情景,做到“以境育情”。現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文明行爲養成教育內容舉例:

1.把情感共鳴運用到文明着裝教育

有的學校對學生着裝有嚴格規定,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穿拖鞋、短褲、奇裝異服等,部分規定相對嚴苛,導致許多學生存在很大的牴觸心理。如果學校在制定相關規範時,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求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可能減少學生的牴觸心理,使學生能夠在文明着裝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從而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2.把情感共鳴運用到文明就餐教育

許多大學食堂存在學生插隊、不排隊、不回收餐具、浪費食物等嚴重問題。以往的做法多是由食堂工作人員收餐具,學生會維持秩序,併到處貼海報、拉橫幅宣傳節約,但情況並不樂觀。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學生的文明就餐意識。學校在開展文明就餐教育活動時,透過類似“假如那個插隊的就在你的前面”“假如餐桌上都擺滿了剩菜、剩飯、餐盤,你找不到座位”等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共鳴,相信要解決不文明就餐行爲就變得容易多了。

四、結語

情感共鳴運用於學生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涉及諸多方面,如語言文明教育、文明就寢教育等。總之,學校在進行文明行爲養成教育時,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運用新的方法,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教師的主導意識,把情感共鳴對教師、教育內容和學生所起的橋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主動接受這些文明行爲教育內容,健全自身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楊健.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其教育[J].合作經濟與技術,2011(428).

[2]劉美霞.高校輔導員工作微探[J].教書育人,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