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現代化音樂教具的探索 談“數字音樂合成器”在中小學音樂教學

學問君 人氣:3.08W

有關課題榮獲1998年廣東省優秀論文一等獎、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教育部教研論文三等獎。全文1997年4月、5月全文連載發表於《中小學音樂報》。

現代化音樂教具的探索 談“數字音樂合成器”在中小學音樂教學

一、時代召喚新一代的高效音樂教具

自從國家教委重新修訂的《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頒行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正式步出了“音樂課即唱歌課”的窄小衚衕。

目前全國各地的校園音樂活動五彩繽紛,各地的重點中小學,以及近年來全國範圍內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私立學校,除緊抓常規音樂教學外,更是把音樂作爲一門重要的視窗學科,在器樂、舞蹈、綜合表演和創作等項目上狠下功夫,頻頻進行彙報或交流演出。師資日趨高水平化和專業化,爲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也對作爲重要教學條件之一的教具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在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具鋼琴,做爲一種樂器,它的存在價值是舉世公認的,在我們音樂日常教學和活動中幾乎少不了它,但在教學內容日益豐富,訓練效率、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其作用的發揮卻常常顯得“捉襟見肘”。由於鋼琴單純的機械屬性、笨重的身軀和高昂的價格,決定了它的作用與功能在現代音樂教學中是相對低效的。隨着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一代代新的音樂用具先後問世,並在專業領域推廣運用。其代表產品諸如MIDI系統、數字合成器等等,鋼琴作爲教具的全部功能僅僅是其中的“滄海一粟”而已。

但是,現在我們爲什麼在教學中仍離不開鋼琴呢?一個原因是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都是以鋼琴“爲樂器之王”而把它當做學習和表現音樂的最佳工具,我們已習慣與它打交道,並且世代因襲地崇拜它,因而從心理上難以接受新的事物。另一個原因則是由於我們音樂教育界還不瞭解近年來推出的新型樂具爲我們實現全新、高效的音樂教學和創作,已經在客觀上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筆者在近幾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深知這些新型設備做爲教具在全國音教領域推廣後帶給我們音樂教師的巨大作用和潛力,因而不避自身淺陋,把自己近幾年來的摸索所得儘可能詳盡地整理成此文,期盼能拋磚引玉,在現代化音樂教具革新的探索上開創全新的前景。

二、數字音樂合成器簡介

數字音樂合成器與MIDI同樣是將電腦應用到音樂編程以後的產物,融物理聲學、音響學、計算機技術爲一體,它之所以冠以“數字”,是因爲其輸出音樂的表現爲數字方式,其音樂表現功能近年來趨於完善,最爲常見的品牌有“雅馬哈”、“羅蘭”、“柯肯”等國外產品,目前價格一般略貴於低檔鋼琴,隨着多媒體電腦的逐漸普及和市場衝擊,其價格一直趨於下跌。合成器具備較完善的演奏、編程與貯存功能,外觀象電子琴,能按操作者的意圖“無中生有”地製造出豐富的多聲部音樂。它目前常使用在錄音棚與專業樂隊中,而在教學領域的運用幾乎爲空白。

MIDI與合成器功能相似,但由於合成器體積較小,功能相對集中、完善,而且操作更自由、方便,因而,在對未來的音樂教具開發中,筆者首推帶有音序器的'數字音樂合成器。如果就操作技術難度而言,其實只要具備中師以上音樂水平,比學習操作普通電腦更爲簡單,一般認真學習一個月便可以較熟練地掌握。

三、數字音樂合成器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由於數字音樂合成器作爲樂具在音樂領域幾乎具備“面面俱到”的功能,因而它另有“智能音樂工作站”的美稱。當把合成器這種“工作站化”的教具引入中小學音樂教學領域,其作用與能量是驚人的:

1.在“練聲訓練”時徹底解放教師。練聲是音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練聲訓練時,往往是教師不停地彈奏鋼琴給學生提供音高讓學生集體跟唱。練聲訓練時,使所有教師最爲頭疼的是無法離開鋼琴到學生中間去巡聽或糾正每個學生的發聲,因爲鋼琴永遠只能側放在教室的一角,而且“人離聲息”,教師顧此失彼,在練聲訓練時教師往往明知不少學生跑音,方法錯誤,一般也只能無奈地固守在鋼琴旁聽之任之,其教學質量、效率可想而知。而合成器進入課堂後,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便會迎刃而解,由於合成器具備即時演奏錄音記憶功能,任何一條練聲伴奏曲只需在課前花1分鐘左右便可錄製好,課堂上只要按一下鍵鈕,便會完全按教師的意圖以比永遠是“單聲道”的鋼琴更優秀的立體聲自動播放出來,這樣教師便可以在練聲訓練時自由地穿梭於學生中進行輔導,從而得以完全“解放”,其效果比兩個音樂教師用鋼琴作爲教具同時執教一個班更爲有效和理想。筆者在對外進行合成器演示公開課時,首先在這個教學環節上引起了校外同行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