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5.13K

現我國正處社會體制轉型期,由於利益關係,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矛盾和衝突,從而引發許多社會熱點。而隨着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大衆對於社會熱點也越來越關注,尤其是大學生。大學生是網絡媒體的主要受衆羣體,對於社會熱點的關注程度比普通羣衆要高出許多。爲此,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不能忽略社會熱點,而需將社會熱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當中。

關於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探析論文

一、社會熱點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社會熱點是存在於特定時期的社會矛盾的集中表現。社會熱點在帶給人們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可能會引發民衆思想的混亂。大學生是社會熱點的主要受衆羣體,社會熱點對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社會熱點可幫助瞭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現高校瞭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主要方式是輔導員的評價及座談會等,透過這些途徑所獲取的學生思想動態資訊真實性不高,且不具代表性。但是在網絡上卻通常可看到學生對於某個社會熱點的討論,此討論都是出於其真心想法,且代表了大部分學生的普遍看法,因此其更有利於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第二,社會熱點有利於高校思政教育落於實踐。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透過“兩課”展開,學生雖能學到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純理論的灌輸不但會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失去興趣,而且也不利於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社會熱點具背景、事件、解決方法及影響等,在高校思政教育當中引入社會熱點,不僅激發了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的熱情,而且透過理論結合實踐,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第三,社會熱點爲高校思政教育指明方向。社會熱點是特定時期社會矛盾的集中表現,社會熱點的出現到最終的解決,不但體現了國家的思想、政策,而且也反映了特定時期內民衆的普遍訴求。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及道德觀念,若僅侷限於校園而不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那麼高校思政教育不但片面,而且體現了其無長期規劃。因此,引入社會熱點可爲高校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二、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

介於大學生對於社會熱點的關注程度如此之高,且其對於大學生“三觀”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爲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忽視社會熱點,而應將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當中,透過建立相應的教育機制,並採取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其能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有機的結合。

第一,設定專門的機構,以收集並整理社會熱點。學校應重視社會熱點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設定專門的機構並安排相關人員,將學生特別關注的社會熱點進行收集並整理,同時採取課堂反饋或是問卷調查的方式以瞭解學生當下的思想動態,這樣纔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疑惑和思想矛盾。

第二,改善教學模式,加強思政教育效果。改變傳統的灌輸理論知識的教育模式,採取引導式的教學方法,適當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輕鬆、活躍。同時站在客觀地角度分析社會熱點,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此外,還可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關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講座或討論會,幫助學生深入瞭解社會熱點及其背後隱藏的理論思想,使思政教育得以延伸,而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或是理論。

第三,以社會熱點問題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有些學生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但也會有部分學生因對社會實踐不感興趣而將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不利於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爲此可以社會熱點爲切入點,利用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這一特徵,激發學生對於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如引入“空巢老人”這一社會熱點,激發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的活動,這樣不但實踐了思政教育活動,而且也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有利於加強學生自信心。

第四,構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隨着經濟及技術的發展,現網絡已非常普及,也成爲了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夥伴,尤其是針對大學生。可以說,網絡已成爲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大部分大學生與同學或是朋友交流都是藉助網絡實現,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也是網絡。爲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可建立相應的網絡平臺,並在平臺當中添加社會熱點問題。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蒐集社會熱點資訊,爲思政課程作準備,而且透過瞭解學生在網絡上所討論各種社會熱點問題也有利於學校全面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同時還便於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達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結語

社會熱點爲大學生觀察社會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機會,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思政教育工作當中引入社會熱點不但拓寬了大學生的社會視野,而且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進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當中,應根據高校具體情況和當下的社會事實,將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融合,充分發揮社會熱點的重要作用,從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