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討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7W

論文摘要:校企合作已成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其重要性與必然性不言而喻。因此,應在校企合作重要性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並結合計算機行業、專業的特點,對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探討。

關於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討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討

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中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計算機類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實踐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目前由於難有大規模的計算機企業成批地提供真實職業環境的實訓場所,學生普遍缺乏有針對性的實際練習,對工作環境陌生,不熟悉工作的具體環節。因此,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要及時吸收和借鑑行業內各種先進的工作方法和經驗,接受先進的技術,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環境,必須針對計算機行業的特點、專業特點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探討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這是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探討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的可行模式,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專業對口頂崗實訓難由於計算機行業屬高技術性行業,技術和硬件升級換代非常快,學校的教學、學生的能力等方面與企業實際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學生很難融入企業的實際生產中,更不能獨立承擔企業工作,只能作爲生產觀摩人員或從事一些極爲簡單的輔助性工作。

學生集中實訓難計算機企業規模一般不大,企業人力、物力資源有限,而且專業技術性較強,要企業成批提供工學結合崗位不太現實。因此,學生過於分散,既不利於實訓教學,又會加大管理成本。

計算機系統商業數據的保密性、安全性要求較高存儲在計算機中的商業數據安全很重要,相關設計行業對此多嚴加防範。像財務數據、客戶資料、圖紙檔案甚至生產加工任務單等,任何一份檔案或單據流失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因此,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實訓時只能停留在點到爲止的狀態,難以進入真實業務操作的平臺,這就使得實習實訓流於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職業院校自身的問題職業院校的科研優勢和技術優勢還不夠強,一方面,學校沒有形成技術和人才優勢,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的產品研發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弱,造成合作的不對等性,導致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興趣。

適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幾種校企合作模式

由於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種種困難和問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筆者認爲,根據計算機行業和專業的特點,適合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訂單式”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以學校爲主體,突出企業全程參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依託企業,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技術人員、經費、企業前沿資訊等各方面資源,有效地打破傳統實踐教學自我封閉、脫離社會的局面。透過職業性與教學模組化的有機結合,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企業對崗位(羣)知識結構的要求展開,實現職業院校技能教育、就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宗旨。透過聯合培養,爲企業量身定做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學校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瞭解企業對學生技能及職業能力的要求,並將生產實踐融入教學之中。但是,由於計算機行業的特殊性,某個企業需要大批量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計算機類專業“訂單式培養”的難度較大,學校可以結合某些大型的計算機培訓集團和行業協會,進行“點對面”的“訂單式”培養。 “校企實體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學校與企業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辦學。企業和學校訂立章程,企業以設備、場地、技術、師資、資金等多種形式向職業院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分享辦學效益。如學校與資訊技術公司合作成立“軟件學院”、“網絡學院”等,形成共同體。由於企業是全方位、深層次的參與,與簡單的合同合作模式相比,這種模式更爲穩定,更爲深入,合作形式、合作內容更加多樣,更加全面。在解決貧困生接受職業教育的問題上,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具有較大的優勢,不僅合作企業可以與院校協商,與貧困生簽訂勞動合同的預備合同,由企業代學生繳納學費,待學生畢業後可用其工資償還,而且還可以開展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實現免費職業教育。但這種模式也存在問題,由於企業是市場主體,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宗旨與職業教育的公益性之間必然產生矛盾。雖然有矛盾,但在某個項目上開展合作還是可能的。

“引企入校”模式這種模式是由學校提供場地,將企業生產線或行業鑑定所等引入學校,學生定期不定期地開展見習或頂崗實習。如引進企業筆記本電腦生產線,由教師和公司技術人員共同管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實訓項目都在生產線上完成,學生可獲得實際職業環境的操作機會,同時公司還可按月給學生髮放工資。再如,可將公司技術研發部門以經營獨立運作、技術雙方合作的形式引進院校實訓中心樓,讓教師和學生參與項目開發及測試工作。又比如,可在校內引進資訊技術工作室,將教室、實訓室、工作室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按教學計劃組織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教師、學生與入駐企業一起,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商業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等工作,形成“實訓即創業”的特有培養模式。

“校辦企業”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實行校內實訓資源的優化重組,加大教學硬件設施的投入,引入市場機制,依託專業開辦經濟實體(如文印社、軟件開發項目、電腦服務公司、資訊技術工作室、藝術設計工作室等),形成“教學—實訓—科研—生產經營—社會服務”五位一體的辦學模式,使實體生產經營與教學、科研相結合,讓教師和學生爲企事業單位安裝網絡並進行日常的維護、網站設計製作等,生產經營的收益主要用於設備更新和創業基金。在這種模式下,校辦企業爲學生提供完全真實的實訓環境,學校教師也是校辦企業的技術員工。校辦企業不僅成爲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雙師型”教師的專業技術培訓基地,而且成爲社會服務的場所和學生職業素質的訓導場所,使校辦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發揮最大效能,同時也可保證校辦企業的良好運營和健康發展。

“課程內嵌型”模式國內有一些從事教育服務和教育產業投資發展的公司,這些公司緊跟前沿技術,採取以企業的真實項目爲教學案例,以項目設計爲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學校可以與這樣的教育服務機構結成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結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在教學中完全嵌入其以企業真實需求爲導向的課程計劃、教材及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例如,CPPI是銳捷網絡公司推出的網絡精英人才培養計劃,旨在爲院校提供四大行業綜合實訓課程(通用職業素質課程、崗位訓練課程、職業技術認證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並透過教學支撐體系、師資培養體系和先進的教學指導方案及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搭建網絡教學環境,把銳捷先進的核心專業技術和認證體系引入課堂,幫助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在校園內就能獲得來自廠商的技術、認證和培訓,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零適應期”的基礎上平穩就業,增強就業競爭力。此外,還可以利用“銳捷網絡學院”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計劃、培訓基地合作計劃、教師培訓合作計劃,以及示範性專業、精品課程、創新網絡教材開發計劃等一系列合作。又例如,“Cisco(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是Cisco公司面向全球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職業院校可與思科公司合作,採用思科公司完整、嚴格、與市場接軌的網絡課程體系,培訓掌握最新網絡技術的人才。再例如,計算機職業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鳥Aptech針對職業院校的教育特點,開發了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計算機職業培訓課程,課程的學習緊密圍繞項目開展,並且項目的設計和選擇注重與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着重傳授學生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技術知識、操作技能,可使學生了解工作的相關流程,走出校門就能順利進入職場。這種模式已在國內一些職業院校試行,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計算機行業有其行業的特質,根據行業特點、專業特點、地域特點、時代特點,靈活採用適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多層面、多種類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做到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既能爲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爲學校拓展產學研結合的渠道,同時能帶動專業建設,真正實現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從而推進學校、專業、行業、企業的發展,實現人才培養與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