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客家童謠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4.2K

客家童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在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客家童謠的教育功能,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又可以從小培養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起到保護和傳承客家傳統文化的目的。本文擬在探討客家童謠的來源、特徵和教育功能的基礎上,提出客家童謠在幼教中運用的對策。

客家童謠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論文

一、客家童謠的來源和特徵

客家童謠來源於客家人的生產和生活,是一種極爲質樸的口頭文學,被譽爲“客家文學的瑰寶”。客家童謠內容豐富,有的描述客家風土人情,有的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有的勉勵兒童要發奮讀書, 比如《四四方方一張臺》《烏了哥》《月光華華》《禾畢子》等,就是引導孩子從小要養成不亂吃東西、愛讀書、尊敬長輩、愛惜公物等良好品德行爲。客家童謠通常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主題思想鮮明突出,琅琅上口,朗誦起來頗富音樂性,異常順口,語句簡練,學過永久不忘。

二、客家童謠對幼兒的教育功能

(一)語言教育功能

客家童謠具有形象生動、句式重複、疊音押韻等語言特點,還善用起興、擬人等修辭手法,能形象、生動地開拓兒童的視野和訓練兒童的口才,發展兒童的語言,啓迪智慧,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孩子們可以用口唱,還可以邊唱邊遊戲,使孩子們從笑聲中獲得教育和啓迪。

(二)藝術教育功能

客家童謠具有形象、生動的藝術特色,非常講究押韻不斷地換韻,自然流暢,生動活潑。除了押韻,童謠還採用常見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物象爲吟唱對象,如《火螢蟲》《蟾蜍羅》《阿鵲子》等,這些東西都是兒童可以見到的,吟唱起來既便於記憶,又有助於培養幼兒對藝術美的迅速捕獲能力,懂得審美賞美的能力。

(三)社會教育功能

一首客家童謠就是一首客家生活的田園詩,是一幅客家民俗的風情畫。客家人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聽童謠、念童謠,潛移默化中傳遞着客家文化,塑造着客家人的特質。如《月光光》它將崇文重教的精神根植到了兒童的心靈深處;《韭菜花》作爲勞動遊戲的客家童謠,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懂得熱愛勞動、珍惜勞動。

(四)科學教育功能

客家童謠取材廣泛,以全景的方式展現了客家風土人情與生活場景,有的向兒童介紹了客家家庭生活中有關事物的知識;有的介紹了一些食物的特點和功用。有的是關於日用器具的形狀和功用的。總之,客家童謠用平實樸素、簡明易懂的語言講述着事物的原理,讓兒童在誦讀過程中掌握日常生活常識,瞭解事物功用與價值,擴大對周圍世界與社會的科學認識。

三、在幼兒教育中運用客家童謠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的孩子對客家童謠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現代的孩子們更喜歡的是流行歌曲,而對客家童謠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呱呱墜地起,現代歌曲包圍了孩子的.世界,原汁原味的客家童謠受到了冷落。作爲客家孩子的“啓蒙”教師——客家父母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客家傳統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忽視孩子對富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客家經典童謠的傳承,導致現在的孩子知道客家童謠作品的很少,能完整吟唱的更少。

(二)客家方言的傳承斷層

客家人說“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但在近年的經濟大潮中,越來越多的客家人爲了生計走向大都市時,他們缺乏講客家語言的氛圍,對自己孩子的方言教育意識逐漸淡薄,導致他們中大多家庭教育以普通話爲主,漸漸忽視對客家方言的傳承,出現斷層,導致客家童謠也逐漸被人遺忘。

(三)客家童謠作品的匱乏

現在流傳客家童謠大部分還是以前的作品,現代的客家童謠作品嚴重匱乏,其中部分內容已不符合當今社會的實際,部分內容高深難懂,甚至有些流於世俗,低級趣味。再者,客家童謠大部分都是透過大人的口頭傳達形式,沒有很完整的配套書本,使小孩雖然學會但不瞭解其中的含義,導致其教育作用大打折扣。

四、客家童謠在幼兒教育中運用的對策

幼兒園是小孩的聚集地,沒有課業負擔,要成爲傳唱客家童謠的主陣地。我們要透過加強客家童謠的傳承和宣傳推廣,編寫適合幼兒學習的客家童謠教材等方式,在幼兒教育中積極運用客家童謠,充分發揮客家童謠的教育功能。

(一)加強客家童謠的傳承和宣傳推廣

當前,客家童謠主要是透過口頭傳唱的方式進行傳承的,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家庭傳播。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熟唱童謠的人老去,年輕人多數不會吟唱童謠了,且由於客家方言的侷限性,客家童謠的傳播自然不會廣泛。我們可以舉行“客家童謠節”“客家童謠吟唱比賽”等活動,讓客家童謠流傳得更遠。同時,我們要藉助現代傳播媒介,使客家童謠傳播得更遠、更好。

(二)編寫適合幼兒學習的客家童謠教材

要開展好客家童謠進校園活動,就要編寫一些適合幼兒吟唱的童謠教材,把客家童謠的學習列入客家地區幼兒園的教學大綱。爲此,我們要蒐集一些內容適合幼兒園年齡特點的童謠,編寫成標準的客家童謠教材。教材要集知識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賞性和科學性於一體,要能起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

(三)創新幼兒學習客家童謠的方法

在客家童謠的教學中,教師們要採取靈活多樣、寓教於樂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習快、效果好。一是遊戲活動學習法。爲了提高幼兒對客家童謠的理解,我們要把童謠和形象的肢體動作和遊戲加以結合,以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在學習“月光光”等童謠中,鼓勵幼兒一邊講,一邊做相應的動作,使他們輕鬆理解和背誦客家童謠。二是思想教育學習法。

客家童謠的特色在於它濃郁的風格性,只有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客家韻味,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刺激他們學習的慾望。如《缺牙耙》就是寓教育於趣味性、知識性的好兒歌。孩子們學習了這個歌謠後,就知道不安心工作的孩子,結果就會一事無成。三是閱讀想象學習法。把客家童謠裏的作品改編成奇靈古怪的漫畫形式,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如《大番薯》等以動漫的形式加以配圖,讓小朋友閱讀時如迴歸田園、置身其中,在自由並充滿想象力的氛圍中感受客家生活,學習客家文化。

總之,將客家童謠運用到幼兒教育中,既是一件意義重大又實屬不易的工作。身處客家地區的廣大幼教教師要共同努力、積極行動,讓客家童謠綻放出異彩、煥發出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