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研究

學問君 人氣:1.21W

所謂現代物流是指以現代資訊技術爲基礎,整合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儲存、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綜合性物流活動模型。以下是本站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研究論文,以供參考,歡迎借鑑閱讀。

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研究

 摘要: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環節是分散在生產和流通各個領域單獨執行的,物流成本高,損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現代物流(Logistics)以現代資訊技術爲基礎,以系統的觀念進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還處於落後的傳統物流階段,推進我國農產品現代物流必須努力實現農產品物流的系統化、資訊化、標準化,並不斷提高物流技術。

關鍵詞:農產品 物流 現代化

物流作爲第三利潤源,可以創造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是增值性經濟活動,同時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環境負擔的經濟活動。我們研究物流的目的在於儘量地降低物流成本,減輕物流造成的環境負擔,使物流活動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還比較落後,成本高,損耗大,增值弱。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不僅能夠實現“物暢其流”,而且還能夠實現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農民收入,這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的界定

傳統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儲存與運輸及其附屬業務而形成的物流活動模型。物流的功能環節是分散在生產和流通各個領域單獨執行的,物流成本高,損耗大,效率低,效益差。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形成了以企業爲核心的物流系統;之後,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擴展到企業之間相互聯繫、分工協作的整個產業鏈條,形成了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業務;在此基礎上,出現了爲工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即第三方物流企業。隨着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和網絡時代的來臨,物流活動範圍空前擴大,供應鏈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物流在概念上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漸被現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謂現代物流是指以現代資訊技術爲基礎,整合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儲存、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綜合性物流活動模型(閔耀良2004)。現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規模大、速度快、輻射面廣、效率高見長。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與社會化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相適應的經濟合理的綜合服務業態和運作方式。現代物流理念的本質,就在於以系統的觀念進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將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資訊等功能環節集成整合,一體化運作,而傳統物流之所以能夠發展爲現代物流,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計算機網絡和資訊技術的支撐,這將原本分離的商流、物流、資訊流和採購、運輸、倉儲、代理、配送等環節緊密聯繫起來,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以資訊技術爲核心的'現代物流相對於傳統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處於傳統物流階段

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農戶或基地—→運銷大戶。運銷大戶建立與批發商穩定的購銷業務關係,也有一些運銷戶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直接設立視窗。這種農產品物流方式在我國農產品流通中佔有較大的比例。

2.農戶—→客商。這一物流方式也較爲普遍,如大型連鎖超市、農貿市場的批發商等在農產品收穫時直接到農戶田頭收購。

3.農戶或基地—→加工企業。這種方式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將自己基地的初級農產品和從農戶手中收購來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或直接出口,或出廠銷售給內地的批發商,或設立視窗直接零售到消費者手中。

4.農戶或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社員和基地上的農產品收購來,或銷售給與自己有業務關係的批發商,或將農產品運往自己在外地設立的批發視窗、零售視窗進行批發或零售。

5. 農戶或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企業—→出口。這一物流形式由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爲流通的中介組織發揮作用。他們接受農業加工企業由於出口需要的委託,或發動本社社員,或自辦生產基地,種植某種出口加工企業指定的農產品,然後按加工企業要求制定出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出符合出口企業要求的農產品,提供給加工企業,加工企業按出口要求進行加工,然後外貿出口。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多數農戶的生產經營是單戶經營的形式,農產品的銷售多爲分散方式。這說明我國的農產品物流尚處於傳統物流階段。這一階段的我國農產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損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國農產品物流與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主要經濟指標的對比情況。

透過對比可知,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家的4~6倍,損耗率是發達國家的3~4倍,加工增值約是發達國家的1/5~1/4。物流作爲第三利潤源在我國農產品領域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

三、我國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的制約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僅置我國農業生產小型化、分散化,而且還使我國的農產品流通主體小型化。農村改革釋放出來的大量的農村富裕勞動力紛紛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搞起了農產品運輸、加工等,這樣的流通主體通常是以家庭爲單位,規模較小,難以實現農產品物流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銜接,難以獨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環節,於是出現諸如專業運輸戶、專業包裝公司、專業儲藏公司等,這些小型企業物流技術不高,設備落後,難以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物流現代化。

2.體制因素。我國分部門管理體制使物流基礎平臺分割,比如現有的鐵路網與公路網接點不同,各自規劃,甚至完全分離,相互之間轉換起來很困難,需要不斷地重新裝卸、運輸和組織,這必然造成物流環節銜接差,物流運轉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另外,“分竈吃飯”的財政管理體制,是地方保護主義存在的根源,地方保護主義的最大危害就在於阻止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保護本地企業的利益。這樣做的結果是人爲地割斷了農產品的跨區物流,造成了嚴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術因素。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技術低,是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高、損耗大的重要原因。在發達國家,糧食早就採取“四散”即散裝、散卸、散儲、散運。而我國糧食運輸大量的還是採用傳統的“包裝運輸”方式,成本高、損耗大、效率低。在生鮮農產品儲運方面,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一條冷鏈:田間採後預冷——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站冷庫——超市冷櫃——消費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仍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爲主,物流環節的損耗率高達20%。我國的農產品包裝技術落後,不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一文中例舉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事例:中國的蔬菜運到日本,中國農民種植、車運、船運,非常辛苦,要經過很多環節。而日本的物流業在日本港口碼頭附近就有工廠,拆開集裝箱後,迅速搞成小包裝,兩根大蔥一個塑料袋;兩三個青椒一個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裏。這樣就賺大錢,而我們只賺很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