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農產品流通現狀

學問君 人氣:2.97W
    【摘 要】本文深入淺出的對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通、市場化程度較低等方面的問題做出分析,並針對性的提出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 問題 策略
  
  一、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現狀分析
  
  (一)資訊不對稱,盲目跟風
  農產品的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過剩,是農產品市場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究其原因,是由於農產品結構調整滯後,生產、技術、加工、流通資訊不靈,農產品流通的網點、規模、設施等與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需求極不相稱,適應農村市場商品流通的體系不健全所致。市場資訊的形成機制和資訊傳播手段的落後,使農戶缺少市場資訊的指導。這樣,生產就很難適應需求的變化,農產品面臨嚴峻的市場問題,也就必然導致農業增產不能增收。
  (二)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薄弱
  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總量不足,裝備落後,在大中城市要稍微好些,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包括縣鄉,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大多簡陋陳舊,流通輔助設施建設滯後。主要表現爲儲藏條件差、能力低。過去,我國農產品十分短缺,倉儲設施的建設較少,隨着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農產品出現大量的剩餘,這就要透過儲藏等方式進行吞吐,調節市場的供應,以緩解農產品的季節性矛盾。但是,由於沒有相應的投資以及缺乏引導和管理,我國的農產品儲藏設施的建設處於盲目無序的狀態。
  (三)農產品交易市場不規範,方式單一
  農產品流通主體發育緩慢。現在傳統的方式主要是一對一式的現貨交易,多數企業和農戶之間是買斷關係,訂單農業履約率不高,農民受益有限。農民流通合作經濟組織化程度和市場覆蓋率低,一家一戶的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如同散兵遊勇,各自爲戰,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現代化的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不普及,期貨交易、遠期合約交易形式更少。這種狀況造成交易市場運作的效率很低。
  (四)農產品營銷觀念和手段落後
  我國農民雖然在生產方面已經努力地去適應市場的需要,但在銷售方面顯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關鍵在於他們還不能走出去,主動地選擇最有利的市場去銷售,而是被動地等待市場的選擇。目前,農民自己的經銷組織較少,這樣,農民不僅會失去大量的'商業利潤,同時也增加了農產品的運銷成本,使一些在產地價格較低的農產品進入銷售地以後價格較高,同時也會發生區域性的供求矛盾。就農產品的營銷手段而言,目前是比較落後的。
  
  二、加強農產品流通的有效策略
  
  (一)培育多層次農產品市場,拓寬農產品流通主渠道
  目前,我國農產品收購、儲藏、運輸等基礎設施,遠遠不能適應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批發市場是我國當前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70%的農產品透過批發市場進入零售環節。進一步擴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支援範圍和規模,培育多層次的農產品市場勢在必行。繼續支援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系統建設。鼓勵蔬菜、水果、肉類、水產等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恆溫冷藏保鮮庫、低溫冷凍冷藏庫、氣調保鮮庫等冷藏貯運設備,實現對生鮮農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全過程的保鮮冷藏。繼續支援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和檢測、安全監控、資訊、結算、廢棄物處理中心等準公益性設施項目。支援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工、分撿、包裝等農產品增值加工設施,以及交易廳棚、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加大農產品營銷力度
  1.加強農產品市場的調查研究和資訊的採集發佈。建立主銷市場農產品需求資訊庫,加強市場資訊的採集發佈。積極建設大宗農產品預警系統,爲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2.積極建立健全農產品營銷網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建立和充分利用農產品銷售的資訊平臺、農產品流通協會等,建立健全農產品銷售視窗,扶持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建立連鎖店,在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設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專銷區或專櫃。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淺析農產品流通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