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職資訊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設想

學問君 人氣:1.64W
中職資訊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設想

 論文摘要:21世紀,的資訊化程度愈來愈高,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學校開設資訊技術課正是爲了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這一要求。資訊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於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中職學校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複合型專業人才,相應地,資訊技術課程教學就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樹立自主創新的學習理念,形成較全面的資訊技術素質,從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本文分析了資訊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方法的現狀,並提出了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設想。

  論文關鍵詞:中職;資訊技術課程;教學現狀;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爲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的選用直接關係到教學目的能否實現,關係到教學內容的體現,以及學生對於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程度。一種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因此,教學方法的探討是教學工作者經常論談的話題。那麼,對於中職資訊技術課而言,究竟何種教學方法更適合其教學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剖析中職學生的學情、教材所呈現的特點、課程知識體系結構等。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才能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資訊技術課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由“知識本位”轉變爲“能力本位”。這就要求我們大膽改革現有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筆者在多年的中職資訊技術課教學實踐中,以課程目標爲依據,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現結合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心得。

  資訊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中職當前的資訊技術課堂還普遍採用着“粉筆+黑板”的傳統教授模式,存在着照本宣科,死教書,教死書的問題。隨着教學的進展,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少。
  中職資訊技術課通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有:(1)以傳遞資訊爲主的方法(如傳統講解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形式強調學生對教師行爲的依賴,規定教學內容,甚至是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設計以“灌輸知識”爲本,透過規定教師的行爲,把規定的教學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教學目的就是傳授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爲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常用於資訊技術課程中的基礎性知識教學,如的發展歷程、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以及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特徵等等。(2)以直接感知爲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在資訊技術課程的授課過程中,許多教師習慣藉助示範性實驗,或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演示法使學生獲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做很多示範動作或操作,學生則須模仿和反覆不斷地練習。雖然這種模式相比純板書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但是仍然需要教師進行長時間的講授。過多的語言(聽覺)刺激,時間長了容易引起學生聽覺、視覺疲勞,注意力下降,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
  (二)課程內容滯後,體系結構不完善
  “近10年來,中國資訊產業以年均30%的增速飛快發展,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早在2004年年底,資訊產業已佔到GDP的7%,成爲國民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但是,在如此好的行業形勢下,目前我國400萬名IT專業學生卻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這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分委員會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委主任蔣宗禮教授對我國IT現狀的表述。21世紀的今天,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而相對應的課程內容卻更新緩慢。一方面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另一方面是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相對穩定,資訊技術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更新速度總是遠遠落後於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有些課程內容相對陳舊,新知識、新技術含量低,缺乏適用性、超前性。教學內容的陳舊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體現不出教育的先進性,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
  中職當前的資訊技術課程體系結構過於講求知識的系統性,不注重知識的模組化教學。多數教材比較注重從計算機的誕生、發展到它的作用以及意義等,而忽略了它的實際應用。例如,講解某種編程語言時,先講解它的基本構造特點,然後講解相關的函數,再講解語句,到這時,學生已經覺得這種語言對於他們的知識基礎而言是遙不可及的,根本提不起興趣繼續學習。因此,對於中職學生,教師應因材施教,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能夠理解的、願意學的知識模組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