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不善學語言者的英語學習策略訓練

學問君 人氣:3.04W

【論文關鍵詞】不善學 學習 策略訓練

淺談不善學語言者的英語學習策略訓練

【論文摘要】本文從分析語言學習策略入手, 討論瞭如何對不善學語言者進行英語學習策略訓練, 包括對學習者進行學習策略診斷, 並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制訂策略訓練計劃, 確定策略訓練方案以及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施訓練方案。
  
  一、引言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始於上世紀70 年代中期的美國, 隨後很多國家的語言研究者加入了這支日漸壯大的隊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人們逐漸意識到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學比教更加重要, 教學的中心應是教會學生如何學而非學什麼, 只有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才能不斷主動地接受新知識。因此, 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熟練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還要教會學生學習外語的策略。外語教師也不僅是外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 同時還必須是學習策略的訓練者。
  早期的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善學語言者(goodlanguage learners) 身上, 80 年代中期以後, 研究人員開始用比較的方法考察善學語言者和不善學語言者在策略使用上的差異,例如文秋芳(1995) 曾經對比研究過兩名學生的策略使用情況, 其中一名成績優秀, 另一名成績不理想。Ellis(1999) 指出: 善學者和不善學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着五大差別: 第一, 善學者關注語言的形式, 多用參考書獲得相關的語言知識, 對語言的新知識比較敏感, 較多監控自己的二語行爲, 善於從錯誤中學習; 第二, 善學者也關注語言的意義, 從上下文中猜測意義, 並設法表達自己的意思;第三, 善學者通常積極參與一切可能對語言學習有益的活動, 甚至自己創造學習語言的機會; 第四, 善學者通常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較高的意識程度, 並能根據自己學習的情況很好地進行調控; 第五, 善學者能靈活、恰當地使用策略, 並不是同等注意語言的形式和意義, 而是根據需要,有時注意語言的形式, 有時注意語言的意義。
  tbown 和NinaSpada(2002) 曾經指出成功語言學習者的特點, 其中與策略使用有關的是: 1.願意猜測詞義或語義並且結果常常是正確的; 2.如果某種知識缺乏, 也試圖透過已有知識把它弄懂; 3.不怕犯錯誤; 4.儘可能多練習; 5.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話語; 6.不管自己所講是否合乎標準, 仍積極參與; 7.喜歡語法練習; 8.充滿自信。
  二、學習策略診斷
  根據上文所歸納的善學者的策略使用情況, 參考程曉堂, 鄭敏(2004) 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分類, 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 可以概括出不善學語言者在策略使用上的缺點和不足:
  1. 在認知策略方面
  (1) 對語言的形式關注不夠, 不擅長使用工具書和參考書;
  (2) 在使用英語時不擅長監控自己的語言行爲, 表現爲無法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或者即使意識到了但無法糾正;
  (3) 不擅長利用推理, 歸納等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
  (4) 對語言的意義關注不夠, 不能借助情景或上下文猜測詞義或段落大意。
  2. 在元認知策略方面
  (1) 沒有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和計劃;
  (2) 沒有積極參與課內外英語學習活動的願望;
  (3) 不擅長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 無法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 在情感策略方面
  (1) 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有較強的挫折感;
  (2) 缺乏信心, 通常有較強的焦慮和害羞。4. 在交際策略方面
  (1) 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能有效地尋求幫助;
  (2) 不能主動尋求與他人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3) 使用英語交際時更注重形式而不是意義的表達。
  認識到了不善學習語言者在策略使用上的不足是對學習者進行策略訓練的前提。但是不善學習者之間還會因爲學習者個人因素和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所以在進行策略訓練之前必須對學習者的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診斷。診斷的形式有教師訪談, 小組討論和學習者自我診斷等, 其中學習者自我診斷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因而使用較廣。最有代表性的策略診斷工具是Oxford(2002) 設計的學習策略表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SILL)。這種調查表最基本的做法是根據常用的學習策略設計一系列陳述, 比如“使用英語時我能意識大錯誤並進行適當的糾正”, 然後要求被調查的學習者對這些陳述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回答, 一般採用5 分量表, 即1-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 “通常不符合”, “有時符合”,“通常符合”, “完全符合” 等。最後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計算每一種或每一類策略的得分, 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習者的策略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歸納總結出學習者在策略使用情況上的缺點和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實際操作中, 教師應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設計調查量表。另外爲了全面、準確、客觀診斷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最好結合教師防談, 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
  三、制訂訓練計劃
  完成學習者策略使用情況的診斷之後就要對症下,對策略訓練進行合理規劃。因爲是針對不善學語言者, 因此對他們進行的策略訓練應不同於普遍意義上的學習策略訓練。筆者認爲, 應在全面瞭解受訓者實際之後, 按照以下原則制訂訓練計劃:
  1. 選擇簡單、直觀、容易操作的策略。例如, 對於不善學習者來說, 由於語言知識的缺乏和語法知識掌握不全面, 一般不善於利用上下文進行詞義猜測和段落分析, 因此可以進行想象和聯想的策略訓練;
  2. 重點訓練學習者已經使用但使用不當或使用頻率不高的策略。比如, 大多數不善學習者在記憶詞彙時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不善於總結規律和發現詞彙之間的聯繫,因此教師可以透過詞綴的講解來引導他們多注意詞彙之間的聯繫;
  3. 選擇與學習者當前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關係密切的學習策略, 對於不同專業的學生策略訓練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比如, 對於理工科的學生來說, 閱讀策略的訓練更爲重要, 可以多進行科技文章的閱讀策略訓練;
  4. 選擇趣味性強的學習策略以激發不善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不善學習者通常對英語學習有排斥心理, 而趣味性強的學習策略可以改善他們的焦慮心理, 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比如, 可以利用圖片或錄像等比較直觀的方法進行詞彙的記憶和會話的訓練;
  5. 選擇應用範圍廣, 見效較快的學習策略。不善學習者一般受挫感較強, 某些學生甚至已對學習失去信心, 如果教師能使他們在短期內掌握一些用途廣泛的學習策略,會重新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 並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確定訓練方案
  制訂完策略訓練計劃之後, 還要選擇適合的訓練方法。根據Cohen(2000) 的分類方法, 有如下幾種可供選擇的策略訓練方式:
  1. 不針對任何學科的普遍意義的學習技巧培訓課程(general- study-skills- courses);
  2. 意識訓練(awareness9 training)。一般採用講座或討論的形式。這種訓練一般與語言課堂分開, 目的是使學習者熟悉各種學習策略;
  3. 策略專題研討班(strategy- workshops)。把學習策略分成幾個部分, 如詞彙學習策略、閱讀學習策略等在分別進行訓練;
  4. 互助學習(peer- tutoring)。讓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生互助學習, 互爲教師和學生。比如讓一名意大利學生和一名美生互相學習意大利語和英語;
  5. 教材滲透式(strategies- inserted- into- language-textbooks)。包括兩中滲透方式: “隱藏式” 滲透和“非隱藏式” 滲透;
  6. 可視課程(videotaped9 mini-courses)。利用視聽設備在課堂上播放有關策略訓練的內容, 讓學習者對學習策略有大致的瞭解;
  7. 以策略爲基礎的外語教學(strategies-based9 instruction)。這種策略訓練與外語教學融爲一體, 作者Cohen認爲這種方法成效最好, 植得推廣。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適合的策略訓練方法。在我國, 很多高校的大學採用了分層次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對於不善學習者的策略訓練很有利。在這種情況下, 教師可以採用專題講座的形式, 針對不善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集中的策略訓練。時間可以是一個月左右, 每週進行兩到三次, 每次討論一兩個問題, 比如如何擴大詞彙量, 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如何準備口頭等。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習策略方面的專家或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 因爲對於一位教師而言, 要掌握全部的策略訓練方法是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采用分層次教學, 則可以用上文所說的互助學習法, 將善學語言者和不善學語言者組合成學習小組,討論在語言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相互交流經驗, 由教師進行輔導, 總結出善學者有哪些有效的值得不善學者效仿的學習策略, 然後由不善學習者獨立完成一些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 實際運用所學策略, 或者把某種學習策略遷移到其他語言學習活動中。一段時間的學習結束後, 教師可以對不善學習者的策略提高情況進行測評, 以檢測這種訓練方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