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科學理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51K

內容摘要:藝術設計是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結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徵。文章指出,創意是理性選擇的結果,在現代設計比以前更加複雜和更綜合的語境下,當前藝術設計教育應該重視科學理性思維的培養,優秀設計人才要做到理性的創意和科學的設計的結合。

談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科學理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的論文

關 鍵 詞:創意 設計教育 藝術設計 理性思維

創意,或者說創造力,在今天的中國已經被提高到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個人到集團都在要求創意。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創意不僅是一種理念,而且也蘊育着巨大經濟效益。

作爲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已經從技能、技巧等具體知識的培訓轉到了對設計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創意思維的培養上。然而,目前我們的創意思維的培養卻因爲人們對於什麼是創意以及怎樣去創意的問題在認識上和實踐上存在着偏差而收效甚微。其問題在於:一方面,把創意當成天馬行空似的玄想或靈感光臨的被動等待,使創意變成了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神祕事;另一方面,讓看似好的創意遠離具體的設計課題而變成了爲創意而創意的遊戲。爲了讓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筆者認爲,在現代設計比以前更加複雜和更綜合的語境下,必須在藝術設計教育中重視科學理性思維。

因爲,第一,創意應該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所謂的靈感突然爆發,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科學理性思維的培養是設計創意的內在要求。第二,現代藝術設計比以前更加複雜和更綜合。這使藝術設計實踐不僅是藝術創造行爲,更是科學的,理性的抉擇。科學理性思維也就成爲現代藝術設計的必然要求。下面,筆者就具體談談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科學理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一、創意是理性的選擇結果

與大多數人的看法不同,筆者認爲,創意不是靈感的突然爆發,而是理性的選擇結果。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者索耶在他的著作《人類創新的科學》中寫道:“靈感源於積累而非靈光乍現……實際上是將過去的觀點全都推翻了。許多人認爲創造性是一個人智慧的突然閃現,這種‘魔術般的’爆發是一種不同於我們日常思維的精神過程。但我們深入研究發現,當你展示你的創造性時,你使用的大腦部分與平時琢磨怎麼繞過交通堵塞沒什麼兩樣。”①

今天我們把創意放到了一個非常絕對的地位。似乎只要有了創意就可以解決一切設計問題。但創意到底是什麼?怎樣纔能有創意?似乎沒有真正被思考。事實上,我們更多地只是從結果這一端來看創意,而忽略了創意其實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積累、選擇和判斷的過程。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 創新思維是資訊重組。創新思維是沒有預成的規則的,它要突破思維定勢,對巨大的資訊流進行篩選,對各種資訊的複雜關係做出判斷,進行新的組合。可以說,“選擇是靈感思維和創造性功能的靈魂。”②如今的設計也是一個科學的決策過程,像廣告策劃一樣,設計是一個對課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理性判斷、明智抉擇的過程。創意就是在這些過程裏透過積累、選擇和判斷產生的。策劃大師葉茂中曾經說過,策劃80%是靠腿,20%靠腦。

“提起創造性思維,人們往往會忽視邏輯思維,認爲它的‘理性’與‘創意’格格不入。實際上,邏輯思維的分析、推論對設計的創意能否獲得成功時常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透過邏輯思維中常用的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方法,藝術設計可以得到理性的指導,從而使創意具有獨特的視角,挖掘潛在的市場需求,引起受衆的共鳴。”③

創意既然是理性選擇的結果,那麼,在強調創意的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科學理性思維的培養則必然是其內在要求了。

二、當代設計學科的新發展要求設計具備科學理性思維

當代設計學科的發展要求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要求設計師具備很高的科學理性思維能力,這是由以下幾點決定的:

1.藝術設計的學科體系表明其多學科綜合的特點

一般來說,藝術設計似乎更多着眼於藝術性的思維邏輯和形式美的創造。然而,現代設計已經變成了關係的設計、事理的設計和交互設計、從產品設計演變到服務設計。“藝術設計是藝術、技術和科學的交融結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徵。”④“……設計立即變成了一個比不久之前更爲複雜和更加多學科的活動。”⑤

現代藝術設計學科體系的建構清楚地顯示出現代藝術設計學已經是一個結構大、涉及面廣、多學科關聯互動的開放的學科體系。什麼人因工程、知覺理論、消費心理、材料科學、傳播學等。然而這些學科已經融入我們的設計教育,所以,我們也必須重視對科學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2.藝術與科學技術的新統一

“藝術與科學技術的新統一”,曾經是包豪斯的宗旨。上世紀50年代末,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赫胥黎就意識到:“科學和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用情感來表達事物的永恆秩序;另一面,則以思想的形式來表達事物的永恆秩序。”⑥柳冠中先生關於設計學的“事理學”理論(將設計視爲一門科學的、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即爲事理學),就是“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結合實踐中認識的能力,從對‘物’的設計提升到對‘事’這個系統上——這是中國設計教育應思考的方法。”⑦

然而,在我國依然存在着藝術院校的設計與工科院校的設計的嚴格區別,一些大型企業的設計人員絕大多數來自工科院校,或許直到現在他們纔開始意識到:“藝術院校的學生有着與工科院校學生不同的優勢”。一方面,藝術設計的學科體系表明其多學科的綜合性新特點;另一方面藝術與科學結合是必然趨勢。所以,李硯祖先生說:“設計的當代成就和未來是由藝術與科學統合的程度而決定的。”⑧(轉第39頁)(接第59頁)可見,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的思維模式必須予以改變,培養具備科學理性思維的設計人才是提高我們藝術設計水平的必由之路。雖然,理性的功能主義和國際風格被後現代設計所詬病,但是當代的藝術設計事實上卻並沒有也不可能拋棄理性思維。從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之發端的包豪斯基礎課程就開始了這樣的思維。在由納吉和阿爾貝斯所執行的基礎課程中“採用感應的方式去設計,讓學生去調查、探究和實驗”⑨遠不像我國當前設計教育基礎課程所理解的僅僅是“三大構成”的簡單的視覺形式的訓練。

過去有些觀點認爲,藝術是形象思維,藝術設計也是形象思維,甚至開玩笑說學理工的人的腦子是方的,因爲他們要求準確的'數據,嚴密的論證,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機械的思維方式,與創造力不甚相關。現在看來是應該改變這樣的錯誤認識的時候了。當代設計學科的發展要求設計師具備科學理性思維。

3.藝術設計的新領域正表現爲藝術思維與科學理性思維的結合

正如上文所論述的一樣,藝術設計不只爲具體的設計課題提供形式解決方案。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在高科技條件下,藝術之美才得以彰顯。不管是物質還是非物質設計,都不可能只依靠設計師直覺和靈感。就拿視覺傳達來看,從任務確立到市場調查、資訊摘取,從數據分析到設計表達等環節都必須是客觀的、科學的、理性的。圖形也不是隨意生成的,而是“非常理性又不排斥感性的形,即是具有科學特徵和語言特徵的符號系統……圖形符號的樣式和表達方式不是由藝術感覺決定的。而是由資訊本身和理性的規範決定的,這裏不是不要藝術及感覺,而是這種藝術和感覺必須與科學和理性結合。”⑩如今,各藝術設計領域中的前沿探索無不是基於藝術的感覺與科學理性的結合。從產品的設計到服務的設計,從物質產品到人機介面,視覺傳達的不僅是形式和色彩完美的圖畫,而是像地圖一樣合理科學的資訊表達系統。室內設計和建築方案也不是去研究如何畫效果圖,而是集中與燈光、空氣、時間和機率的研究和表達。陶瓷設計研究在理論層次和技術層次上揭示瞬間與光亮……這些在以前都是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而今天卻是藝術設計必須面對的課題。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科學理性思維對於現代設計的必要性。所以,筆者認爲,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要培養出真正有創意的設計人才就應該改變舊有的觀念,把科學理性思維納入到藝術設計思維之中。只有具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解決創意能力的問題。現代藝術設計必須是理性的、科學的創意設計。

註釋:

①[EB/OL]:// 2007-06-12/ 2007-09-25.

②陳明.靈感和直覺心理現象的協同論闡釋[J].甘肅: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P96—98.

③凌繼堯.藝術設計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P232—233.

④同上P20.

⑤馬克·第亞尼.非物質社會——後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⑥詹姆斯·W·麥卡里斯特.美與科學革命[M].李爲譯.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⑦柳冠中.走中國當代工業設計之路[J].北京:裝飾,2005.1.P006—009.

⑧⑨李硯祖.設計之維[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4.P32.

⑩(德)伯恩哈德·E·布爾德克.產品設計——歷史、理論與實務[M].胡飛譯.北京:中國建築出版社,2007.1.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