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生活與數學

學問君 人氣:1.14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淺談生活與數學的論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生活與數學

一、數學來源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存在着數學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來教學,利用環境來教學,把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和數學課堂教學與活動課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組織教學,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問題情境,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直角座標圖時這樣引入新課,直接問生學生誰能介紹一下自己家的具體位置,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都認爲這題很容易。有一生說我家在營字村,師又問營字村在哪?你家在營字村的具體方位能不能說得清楚一點。學生不知所云。師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學生急切的想要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會連自己的家的地理位置都說不清了呢?老師順利進入研究新知過程。新知內容結束後,老師又回到課前的問題,問學生這回你知道怎樣來介紹你家的具體位置了嗎?這樣透過再現生活場景,學生真正理解了直角座標圖的生活意義。

二、數學回歸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積累了數學知識,更是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數學,數學內容裏就安排有估算這個內容,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最廣泛作用,我們在生活裏經常要用到估算。

例如:我們天天上學都要估算一下到校需要多少時間,以免遲到。又如要買1支鉛筆和1本作業大概需要帶多少錢?讓學生估算一下,或讓學生估算一下每天晚上做作業需要多少分鐘才能做完等等。鼓勵學生從小養成運用估算來解決數學問題或預先估算運算結果的好習慣。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到我們生活裏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提高各種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理想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創設生活情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不僅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要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獲得極大提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獲得提高。

我們學校在去年給操場鋪磚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題,讓學生實地測量一下,我們的學校要買多少磚(場地中有小路、花壇等)。學生經過實踐發現,首先要對場地進行測量,包括小路、花壇的相關數據,再對測得的數據進行估算大約需要多少磚,最後要動腦筋思考,如何把磚進行分割,來鋪設不規則的地方,並且要做到不浪費。

在經歷了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的活動過程後,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在生活中有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結果往往具有多樣性,但其中必有一種是較符合生活常理的,我們在解決問題、安排和籌劃工作、生產和生活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較,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由此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這樣,在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同時,亦使他們的生活經驗獲得豐富和提高。另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意識和一定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新時代人才素質的要求之一,更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數學即生活。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數學帶到課堂上,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它充分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在常見的生活場景中,讓他們學會運用、獲取知識。同時,在無形中學會發現數學問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從小學會收集生活中的有關資料。在認知的氣氛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使每個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TAGS:淺談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