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特定情景語境下的習語翻譯

學問君 人氣:3.02W

論文關鍵詞:關鍵詞 言語行爲理論 言外行爲功能 習語 翻譯

淺談特定情景語境下的習語翻譯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怎樣實現習語翻譯中含義等值的問題,是翻譯界討論的熱門話題。本文以奈達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爲依據,就言語行爲理論在特定語境下習語英漢互譯的過程中的指導作用進行了初步探索,對言語行爲理論在習語含義分析中的應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習語翻譯中言外行爲功能(illocutionary function)對等的重要性,以期爲習語的翻譯提供一個新的更具體的標準。

    習語的英漢互譯一直是國內翻譯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人們就怎樣實現習語的含義等值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人的討論,提出了各種習語翻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各種方法缺乏統一的理論概括,沒有給譯者提供有據可依的規律性的指導。本文將從翻譯的對等理論人手,以習語的言外行爲功能爲側重,對言語行爲理論在習語翻譯中的指導作用進行初步的探索,以期爲英漢習語的互譯問題提供一種理論性的指導。

    一、關於習語翻譯

    習語是一個民族的自然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經濟生活、以及人們的心理態勢在本民族語言中的生動體現,對習語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準確再現往往是譯文引人人勝的閃光點。習語的形成和理解都離不開文化因素的影響。習語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對其進行翻譯時,要在文化內涵的診釋上下大功夫。但是,是不是在文化內涵得到很好的釋義的情況下,就能夠完全實現習語翻譯的對等呢?其實不然!讀者不僅置身於文化氛圍這種大的語境下,而且還身處一定的'交際語境(情境語境)中。對於同一習語,在不同的情境語境中,讀者還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要實現習語翻譯的對等,還應該注意情境語境對習語含義的制約作用。譯者只有同時對文化語境和情境語境做出全面地考慮,才能真正把握好習語的語境含義,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對等。

    二、對等理論

    從20世紀60年代起,國外已經逐漸形成了較爲系統的翻譯語言學理論,翻譯對等是西方譯論中的核心問題,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等值的含義進行了定義。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對等是在不同的語言結構層次上實現譯語與原語的等值;從文字的角度來說,對等是根據不同的文字類型,在譯語與原語之間實現文體上的對等;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翻譯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對等值再現原語的資訊”,〔奈達,2001)從語用的角度來講,對等是在一定的語境條件下,闡釋出原語的含義,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其中,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翻譯學家奈達從翻譯的定義到如何實現等值的問題對翻譯中的對等作了系統的全面地闡述,他的“動態對等”和“功能對等”在翻譯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奈達的對等觀的核心問題是讀者反應相似。他從交際的角度看待翻譯,認爲翻譯是要爲接受者服務的,只有當接受者對譯文的反應基本上等同於原文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等。譯者作爲第一資訊接受者獲取到原語的資訊後,再以資訊發出者的身份,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再現原語的資訊。要評判譯文質量的優劣,不僅要看語言形式是否一致,更重要的是要看接受者可能產生的反應是否與原文讀者對原文可能產生的反應相一致。這裏的一致實際是結合譯者想象中的讀者,對文字功能分析的結果,歸根結底還是文字功能的對等,即語言的資訊功能,祈使功能,述行功能,或表情功能等在目的語中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