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師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6.06K

【摘 要】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師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爲導向,重在培養學生興趣和修養,全面提高素質。透過對中師音樂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我們應在“提高認識、靈活教學、豐富教材內容、加強課外實踐”等方面多做工作。

中師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關鍵詞】中師音樂教育 問題 對策

隨着教育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中師職業教育已經成爲當今一個熱門的話題。目前許多中師院校爲了迎合市場需要,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師院校的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本文欲對此加以探討,並提出一些對策。

一、中師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音樂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認識不足

有人說“所謂音樂教育,就是在學校多增加幾節音樂課、欣賞課”;還有些學生認爲音樂素質教育與就業關係不大,與畢業文憑的獲得關係也不大,出於功利意識作祟,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二)音樂素質教育在中師院校的地位堪優

當前,中師教育已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普遍重視,培養具有高等技術應用型、創新型、學習型的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根本目的。因而許多院中師校都在加大力度建設專業學科、申報特色專業、建設實習實訓基地。而作爲素質類公選課的音樂教育,不能成爲投入的重點。在公共課中,大學英語、兩課、體育都是必修,音樂美術均爲選修。公共課中的必修課如英語、兩課等類課程屬必過之關,惟獨音樂類公選課,學生可選可不選,完全憑個人的興趣、意願定。而對於第二課堂的活動,如舉辦藝術節、參加合唱、獨唱比賽或演出等,也不能與參加學科競賽、學術研討、小發明等相提並論,後者是正業,前者是娛樂性的,中師院校的音樂教育處於這樣一種尷尬境地,其地位令人憂慮。

(三)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教學內容隨意性大,因人設課的現象隨處可見

中師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徑,它有別於專業音樂教育,它的最終意義不在於音樂技能技巧必須達到某種高度,而在於透過音樂美的薰陶,完善人格塑造,使人身心和諧,讓人的精神世界飛躍到一個更高、更美的境界,因而,在確定其教學目標時,應以音樂審美爲導向,突出美育的性能。而在各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由於在校時所學的專業和技能各不相同,這種特殊性也限定了教師的授課,目前各職院校的音樂課基本上是老師擅長什麼就開什麼,因此,教學內容隨意性大而無系統可言,並且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

(四)課程設定單一,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調

大多數中師院校的音樂課被設爲公共課,其教學以單一的音樂欣賞課爲主,在教學內容上不外乎中外著名音樂家及其經典作品,再加上單一乏味的傳統教學方法,如:教師向學生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平逸事——分析作品主題和曲式結構——完整欣賞作品。中間偶爾存在學生的參與,也不過就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作品相關的背景資料,回答一些諸如“聽了這段音樂之後,你看(感受)到了什麼?”之類的問題。學生的學習很被動,缺乏想象力、創造性。教學變成了“填鴨式”。這種過於陳舊單調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們日益增長的音樂審美需求,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教學效果不佳。 二、中師院校音樂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在《音樂教育學》中說:“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離開了音樂教育的人就談不上是全面發展的人”。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獨特的作用。

而我國目前的中師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應亟待加強。

(一)轉變觀念,全方位提高認識

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師音樂教育的開展,是要靠學生、教師、領導全方位提高認識。首先是讓學生認識到,接受音樂教育與接受其它教育是同樣重要的。學習音樂對於提高審美、啓迪智慧、提高整體素質有重要作用。如果不接受音樂教育,學生將會因整體素質的缺乏而喪失社會的競爭力,其個人生活也會因缺少音樂修養而顯得單調乏味。其次,教師也應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崗位的重要性,並不斷學習,深入研究,總結教學經驗,認真思考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什麼樣的音樂教育才是適合高職的音樂教育?音樂理論與大學生學習實踐之間的關係?音樂曲目的選擇?交響樂是否能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最高層次?……爲此,我們音樂教師的身上有着一份沉甸甸的崇高責任。第三,中師院校的領導也應認識到,音樂教育是中師院校的一筆財富,它會給學校整體教育帶來質的變化。要建立健全中師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制定並完善規章制度,協調好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保證音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首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型、單一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師生互動,創造輕鬆、自在、休閒和寬鬆學習氛圍,強化同學們的娛樂與審美意識,變“被迫”上課爲“主動”上課。其次,採用藝術方法,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藉助多媒體手段將教學中的理性資訊轉化爲感性資訊。創造教學環境,提升身臨其境的時空感,讓學生反覆體味藝術情景。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力,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最後,改革音樂課的考試形式,變普通的考試爲考查或綜合表演的形式。既能側重於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互動發揮性,又能鍛鍊學生的組織、想象、應用與創造能力。

(三)選編適合中師學生使用的音樂教材

實踐證明,教材內容直接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師院校音樂教材必須以審美爲導向的原則,注重普及與提高,系統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例如音樂欣賞課,可以從三個方面的內容來進行欣賞:中外古典音樂、影視音樂、歐美流行音樂。中外古典音樂欣賞應以發展爲總線索,按體裁、風格的不同,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影視音樂作品,佔社會流行歌曲的 20%以上,一般來說,影視音樂製作者爲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更具傳播效應,往往投入大量經力和經費,其作品通常也是音樂中的經典。流行音樂是年輕人關注的熱點。由於流行音樂明快的節奏和直白的語言切合了年輕人的心理,因而在中師院校中開設流行音樂欣賞是必要的。

(四)加強課外實踐

音樂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說不練很難收效。如何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把音樂實踐類課程付諸實施,是一項很重要的值得我們努力思考並逐步完善的課題。各學校可以結合師資、設備等條件,成立合唱團、舞蹈隊、話劇團、樂隊等形式,擴大學生的音樂知識,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創新欲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拓型人才的培養,對於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音樂教育面臨着新的挑戰。中師院校的音樂教師應努力實踐,深入調查研究,衝破傳統的教育觀念,探索在音樂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徑,爲培養新世紀複合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