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學習型校園建設的途徑和方法研究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9W

【摘要】學習型校園就是建立一套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持續發展的開放性組織,高校是造就和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主陣地,實行怎樣的教育模式,關係到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造就。

學習型校園建設的途徑和方法研究教育理論論文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創新模式

“學習型組織”是當今世界一種重要的社會理想和教育理念,作爲知識密集型組織,高校是造就和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主陣地,實行怎樣的教育模式,關係到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造就。

一、正確理解學習型校園的豐富內涵

學習型校園就是建立一套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持續發展的開放性組織,透過培養整個組織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校知識集中的平臺,使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並能不斷學習,從而在學習中創新工作模式,最終促進學校由“教育機構”轉變成“學習機構”,並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使團隊智商高於個人智商,不斷提高學校的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精神。

我們必須規避兩個認識上的誤區:

(1)學習型校園不是學歷型校園。目前高學歷已經成爲學校選拔人才、引進人才的一個門檻,教師隊伍的學歷越來越高,這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整體師資水平有很大作用,但是從學習型組織的角度來看,高學歷並不代表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另外,學習型校園構建的最終指向是對於普通人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在評價機制上過分注重高學歷,那麼很容易促使員工以投機或者作假的方式獲取學歷,在意識上對學習形成一種誤解:只看學歷,學習不過是換取學歷的手段。這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習型組織中對於學習的定義。

(2)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過程,高校教師不僅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還要承擔繁重的科研任務。一些高校在評價學院和教師時,只注重對科研成果的統計評價,這就導致教師荒廢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和交流,所有心思放在科研上,教師個人的學習能力可能因此提高,但就整個學習組織來說,整體的學習能力並沒有提高,整體的學習能力低於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變成一種負擔,一種追求名利或者生存環境的工具,不再是生活的一種習慣,能力的一種充實,這對建立終身學習理念是一種否定。

二、充分認識創建學習型校園對高校發展的重要意義

1.創建學習型校園是高校順應時代的發展的需要

作爲知識產生、傳播、擴散和應用的主要場所,高校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只能基於兩個基本因素的堅實可靠,一個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一個是高素質的畢業人才。這兩者構成了當前高校發展的基本條件。

在資訊時代,教育再也不是純粹的知識傳播和記憶,不再是以教師爲核心,課本爲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形式。對教師評價也不僅僅以學歷爲標準,而是更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培養能力和學習能力;對畢業生也不再注重分數,而是更注重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的學習理念。教育理念的改變必然引導着教育方法和教育環境的改變。因此,建立學習型校園,便是順應這樣一種改變,適應時代的發展的需求。

2.創建學習型校園是提高高校運作效能的需要

創建學習型校園就是把高校內各單位和機構按照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構架組織起來,其組織架構特徵包括:組織柔性化、組織的扁平化、團隊結構模式和邊界虛擬化架構等。高校在組織結構上以柔性化、扁平化爲改革方向,減少高校管理層級,增強高校在不確定環境下的適應性,以保證學習型組織的順利實施。

高校組織者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得以應用的鞏固和提高的依託,特別是高校的領導者,對於管理理念的接受和應用直接引導着高校管理理念的形成與發展。建立學習型校園,就是要大興教研之風,搭建各種平臺,改進相關規章制度,促進學校形成人人學習、人人爲學習服務的濃厚氛圍。學習成果不斷促進高校管理者改進管理辦法,優化管理手段,提高高效運作效能。

3.創建學習型校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創新人才

高校作爲一個學習密集型組織,其培養人才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否有效服務於社會發展需求,這需要從高校內部環境和實踐效果來探究,其內部環境應具備下列特徵:

(1)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

(2)教師應不斷學習;

(3)鼓勵教師和其他同事合作或相互學習;

(4)學校是學習系統的組織;

(5)學校領導者是學習的領導者。

此外,創建學習型高校更爲深層次的倡導一種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學校各組織之間、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層次人羣在這樣一個學習的環境中,實現學習資料的共享,學習經驗的交流以及學習成果的共享。學習由此就變成不是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事,而是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願景,學習成爲一種經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爲,學習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必不可少,內容更加豐富。從而營造尊師重教、求知好學的理念,這樣的理念在高校易於培養,並且會從高校內部向外延伸,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

三、創建學習型校園科學合理的高效執行機制

1.樹立起“組織學習”和“系統思考”的理念

最早提出組織學習概念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阿吉瑞斯,簡單來說指將組織作爲學習的主體看待。這裏要區分學習的組織和組織學習這兩個不同概念,每個人都在學習的組織不能等同於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把組織這個整體當成學習主體的一種活動,從過程講,組織學習是指透過更先進的知識和更深入的理解來改善組織活動的過程;從內容上說在處理資訊的過程中,如果一個組織潛在的行爲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組織是在學習;在結果上組織學習是透過共享資訊、知識和精神模式形成的,並建立在過去的組織知識經驗即記憶的基礎上。

“系統思考”是構建學習型組織最爲有效的一種形式,最初由彼得聖吉博士在五項修煉中提出。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獨立的心智模式,在許多問題上都會出現習慣性防禦心理,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討論和深度會談,這樣習慣性防禦心理就阻礙了學習過程的進行和深入。“系統思考”就是要求我們從組織發展的整體上考慮問題,把共同目標當成個體思考的方向,從而跳出個體封閉和防禦的圈子。分析問題、解決方案系統思考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團隊學習的質量,使組織學習構建起一個健全的“大腦”。

2.完善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構建數字化校園

學習型組織是建立在現代資訊技術的.基礎之上的,而知識流是學習型組織中的“血脈”,這就要求在學習型組織的構架中運用現代資訊技術來實現知識的無縫整合、系統存取等,透過知識網絡建設將人與資訊進行充分結合,創造知識分享的文化,從而加速人員學習、創造和運用知識。資訊管理的任務是將高校中的顯性知識透過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利用資訊技術進行存儲與管理,它要求把資訊與資訊、資訊與活動、資訊與人聯繫起來,在人際系統的互動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共享和創新。資訊基礎建設是高校實施知識管理,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先決條件,也是構造知識交流網絡的要求,資訊系統可以幫助高校創造知識共享的文化,不斷提升高校知識資訊網絡的價值。爲了推進高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進程,必須建設一個遍佈校園各個角落的多媒體網絡平臺,打造知識交流網絡,將其作爲溝通組織內部各個部門的橋樑,併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便利而有效的獲取資訊的手段。

3.建立人才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

學習型高校應該堅持“以人爲本,重在激勵”的管理機制,努力激勵成員改善心智模式,不斷超越自我。傳統的利用物質利益來激勵員工的方法已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在學習型組織中應包括對員工進行人文關懷,使其個性與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充分發掘個人的潛力,實現員工的知識與技能的全面協調發展。高校需要對知識分享、知識創造和知識積累進行激勵,從創造成果的角度看不應着眼於個人創造的有形成果的多少,而應重視其在傳播、協調新思想方面做出的貢獻。

對教師評價制度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爲目的。目前,許多行政工作者執行獎懲型教師評價制度,把評價當作是一種行政的手段。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應讓教師有機會用積極性態度評價自己,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應公開,重視教師的個人評價,對教師評價可以從教學成果、學生的學習行爲或學習經驗、教學行爲等方面,對教師教學做出評價。

高等院校承擔着傳承人類文明和知識創新的重任,作爲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創新知識的源泉,構建學習型校園,不僅可以改革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覈心競爭力,而且對於全社會建立終身學習理念有着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和秋.以人爲本,創建學習型和諧校園[j].廣東教育教研,2007(7)

[2]高峯、李榮.關於學習型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j].當代經理人,2006(12)

[3]王有遠、姚永紅.構建高校學習型組織[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5(7)

[4]彼得聖吉着.第五項修煉[m].上海:三聯書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