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7篇

學問君 人氣:1.39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7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魯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Book1 Unit 3 Family Lesson 1 This is my mother.本課的話題爲“This is my mother.”。具體內容是:Jenny向大家介紹她的家庭成員。本課的重點句型是“This is….”。

本單元的語言結構學習內容是句型This is ....“This is....”是在2單元中學過的句型,在本單元中再次出現,以此來鞏固學生的運用能力。在2單元中,我們學過的是透過這個句型介紹自己的朋友。而在3單元中,又用到同一句型介紹自己的家人。這樣可以爲剛接觸英語的孩子降低學習難度,用同一句型來介紹多個人物,甚至爲以後用此句型來介紹物品也打下基礎。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靈活運動句型“This is ....”

本單元的詞語學習目標是新授單詞family、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在下一課中還將學到grandpa、grandma 等單詞。顯然一次學完這些單詞對與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太多了,所以本教材採用了分散與集中結合的辦法,利用已學句型“This is ....”把新的單詞帶出,在下一課中又用已學單詞帶出新的單詞和句型,從而達到循環往復,以舊帶新的效果,讓知識滾動復現,讓學生可以鞏固複習提高。

本單元功能是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本功能的語用目的是學會介紹,以便自己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

從以上分析可知,本單元的教材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能聽懂、會說、認讀、下列單詞: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2.能聽懂、會說句型“This is my….”

技能目標:1.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簡單的談論家庭成員。

2.培養低年級學生聽、說、表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學生自學的能力。

情感目標:1.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孝敬父母、關愛家人。

2.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共同的家園—China。

運用目標:運用所學的句型,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重點句 “This is my….”。

三、教學難點:

1. 單詞this,father,mother和brother中“th”的發音。

2.運用表演介紹家庭成員。

二、說教法

我將採用情景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以Family這個話題爲核心,以語言功能爲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爲媒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實現任務目標,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達成上述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三、說學法

我採用chant和歌曲 貫穿整堂課中,利用單詞卡、頭飾、簡筆畫、實物投影、課件等多種手段,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的操練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記憶,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感知語言和習得語言,從而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有着很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要儘量開展好玩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要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愛上英語。但是對於這些孩子,英語基本就是零基礎,所以學習起來相對較慢。這就要求教師對同一內容多次重複,儘可能多的操練,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教授的過程中要耐心,切不可急於求成。而且孩子們對課堂常規還不是很熟悉,對教師上課時發出的指令都不能很快明白,所以教師要儘量透過肢體語言的輔助讓孩子明白教師的意思,儘量少用漢語。讓孩子慢慢體味英語的課堂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新課匯入的關鍵。”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組課文的專題是在快樂的生活裏,我們一天天長大,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透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的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文字點題。學習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讚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戴”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並能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且積累好詞佳句。

3.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讚美之情。

以上教學目標中,我認爲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讚美之情。是教學的重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差,所以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的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是本課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主要採取想象感悟法、朗讀感悟法、品詞析句法這三種教學方法。運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啓學生想象的閘門,在研讀中透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的內心,豐滿任務在學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於文字又超越文字,同時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運用朗讀感悟法可以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運用品詞賞析法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出示民族小學內學生穿戴不同的場景的圖片,我問學生:圖片上的小學和我們的小學有什麼不同呢?學生應該很快的發現穿着不同等等。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大青樹下的小學》是怎麼樣的呢?(板書:《大青樹下的小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準生字詞,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並思考我們的名族小學都寫了什麼呢?

等學生讀完之後,我課件逐組出示詞語:

第一組:蝴蝶孔雀舞鳳尾竹坪壩(注意蝴蝶都是蟲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種昆蟲;舞字的書寫,當場書空)

第二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漢族(引導學生髮現這組都是名族的名稱,順勢引導學生說出我國有56個民族)

然後,請學生說說作者從那幾個方面寫了《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總結概括: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文字點題。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

首先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上學路上和來學校時所看到的句子。之後學生彙報,我總結並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可能會回答:小學生很多,小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我繼續追問你從哪裏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還有…。”讓學生再次體會小學生的多。然後我出示:下課了,操場上可熱鬧了。有有有還有。在順勢引導學生用“有…,有…,有…,還有…。”造句,更深刻的體會民族學校的學生多,而且都來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可能會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繼續追問從哪裏可以看出?學生各抒己見;然後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誰?(各民族的小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

第三句: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體會到得?結合課文上下文理解“絢麗多彩”的含義,並引導學生用“絢麗多彩”說一句話。

第四句: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齊讀句子:問學生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

再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各民族直接的友愛,讀出校園中穿戴不同,美麗的場景,讀出同學們快樂的心情。引導學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裏各民族小學生的團結友愛,和學校的美麗。

這個環節,我利用勾圈畫點的方法結合充分的讀,讓學生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並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上課的情景。

然後在引導學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學上課的情景又是怎麼樣的呢?

在剛纔的課文內容的概括的基礎上,學生已知曉文章的脈絡。所以我在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用橫線迅速畫出能概括民族小學上課的情景的句子。學生彙報,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讀課文,聲音真好聽!

然後我繼續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聲音真好聽?學生交流彙報,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齊讀句子:圈出描寫窗外環境的詞語(安靜)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從哪裏可以體會到“聲音真好聽”呢?(……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同學們能不能讀出窗外的安靜呢?齊讀句子,指名讀。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隻猴子。這些山林裏的朋友,是那樣的好奇地聽着同學們讀課文。

齊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聲音真好聽?

再次齊讀描寫上課情景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同學生好聽的聲音,讀出周圍環境的安靜。透過多次的讀,引領學生感悟民族小學裏學生上課的認真,讀書聲的好聽……

課堂練筆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插圖,看到插圖,你想說些什麼呢?那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可以寫一寫校園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同學們上課的情景是怎麼樣的等等?這個環節,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昇華。

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民族小學上學路上的快樂,上課時的安靜;那下課後又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談談我的板書,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針對這篇課文,我採用了詞語式板書。首先整體概括了課文寫了上學的路上,上課時,下課後的情景,然後提煉出上學路上孩子們是快樂的,上課時周圍是安靜。這樣,這則板書就成了理清課文脈絡的載體,可以一目瞭然地理清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重點。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課在《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全面貫徹"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學設計中,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育課也應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性,讓學生在歡樂中精神得到薰陶,身體得到鍛鍊,技能得到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五年級的前滾翻,前滾翻是五年級技巧練習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體操運動的基礎,也是許多運動項目練習的輔助性手段,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同時讓學生知道前滾翻也是一種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前滾翻的動作方法,基本掌握前滾翻動作要領。

技能目標: 透過練習,發展學生的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協調性以及空間平衡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互幫互助,能做到自我保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團身緊,雙手及時推墊。

本課教學難點是:滾動圓滑,動作協調。

五、教學方法運用:

(一)、教法: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特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語言、情境匯入法、模仿練習法、講解示範法、表揚、鼓勵法

(二)、學法: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六、場地與器材準備:

小體操墊4塊、錄音機一臺

七、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程序分爲三個階段

一、準備部分

課的匯入透過韻律操(兒歌),課的開始部分,必須使每個學生的身體充分活動開,我設計了童謠拍手操,活動身體各部位: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練身體。 你拍二我拍二,扭扭我的小腦袋。

你拍三我拍三,我們一起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我們來學鷹展翅。

你拍五我拍五,大家一起來跳舞。你拍六我拍六,樹上水果用力夠。

你拍七我拍七,集合整隊快靜齊。你拍八我拍八,跑步跳遠人人誇。

你拍九我拍九,一起遊戲手拉手。你拍十我拍十,鍛鍊身體要堅持。

爲後面的新授課做好了鋪墊。本階段我採用的半圓形隊,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與老師都能近距離的觀察到對方,也爲後面兩人一組的練習和遊戲的場地佈置奠定了基礎。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爲較好完成本課運動技能領域目標,我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推進教學。

第一層次:匯入練習(前後滾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激起學生練習前滾翻的慾望,我一開始進行了情景創設:小刺蝟遇到危險時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學生分別在墊子上模仿小刺蝟團身滾動,教師巡視觀察,請優秀學生展示,引出本課教學內容——前滾翻。)這兒教師打破了以往打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去體會動作,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層次:學練完整動作

⑴教師語言誘導:剛纔同學們已經模仿了小刺蝟的滾翻動作,現在動腦想一想、試一試怎樣才能像它一樣,順利地滾翻過去呢?學生透過語言誘導,進行嘗試,每人約2-3次。涌躍發言。透過這種提問的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教師示範、講解動作要領:同學們透過嘗試,肯定想了解一個完整而又正確的動作。透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對前滾翻動作技術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⑶運用兒歌進行練習:透過簡單易懂的兒歌(一蹲二撐三低頭,團身滾翻像圓球)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同時掌握團身滾動的動作要領。

⑷保護與幫助:前後的同學兩人一組進行幫助與保護(保護者一手扶肩,一手託腰背部進行幫組,學生分組練習4-6次)設定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並透過在同伴的幫助下,進一步提高動作的完成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⑸教師巡視知道: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及時對不正確的動作進行指導糾正,如身體傾斜、頭頂觸墊等。

(6)推優示範

讓好的同學進行示範,爲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才能、水平和個性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表現欲。

整個環節都是在輕鬆、和諧、愉快的環境下進行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前滾翻的動作要領。

第三層次:情景遊戲《穿越森林》

遊戲最能滿足低年級學生好玩、競爭的心理需求。教師創設情境:小刺蝟在生活中爲躲避侵襲,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種障礙(用小墊子佈置活動場地),障礙賽跑—-鑽過山洞、跨過小河,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器材,即節約了時間又增加了練習密度,約2-3組,遊戲中前滾翻與另外其他技術相結合,透過遊戲既鞏固了前滾翻動作要領,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提高了課堂氣氛。

三、結束部分

1、孩子們坐在墊子上,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進行全身心的放鬆,與情感交流,既達到了恢復身心的目的,又體現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

2、教師小結

整節課預計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課後作業:要求回家練習團身前後滾動,體驗滾動過程。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

大綱要求: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瞭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瞭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鄉》一課分爲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範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徵。“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透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瞭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瞭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因爲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爲課文裏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纔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於哪個呢?其實這並不是我着重考慮的問題,因爲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爲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於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並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麼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於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麼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並不是能做到遊刃有餘的。面臨着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不能只爲了教而教,更多的着眼點應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研究、去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起來,如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飛揚,如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問題是我自己如何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杜絕讓自己陷入滔滔不絕的講授之中。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已經已經長大了的自己,來會回憶家鄉,來爲家鄉做事。這其實是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此時的教師已經不是一名“獨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表達想表達的東西,然後使其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而教師既保持了一定的權威,又以一種夥伴式的態度觀照學生。教師的講授已轉化爲一種對話,以此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對話中我設計了一些情境問題,意圖將本課的難點與重點各個擊破。讓學生學在輕鬆中。樂在學習中。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與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課透過學生作導遊、分析江南水鄉經濟發展前景等環節來發揮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來解決本課的各個知識點,儘管可能是不自覺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也沒意識到可能也沒意識到是自己在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想、要說還要寫,必須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讓課堂上爭取做到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時光之旅。

學生的好奇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因爲這正是他們所常幻想的東西。

2、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未來走走。閉上眼睛。(音樂)我們已經到了未來,同學們你們個個已經是國家的棟樑,說說你們現在各是什麼角色?

學生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紛紛發表意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而且都夢想自己能建功立業,這也爲下面的教學環節埋下伏筆。

3、師:你們現在可能都在忙自己的事業,可能都身在他鄉,身邊的人都不是故鄉的親人。這時——

音樂聲響起:《春江花月夜》;童謠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師示意學生一起誦讀童謠。

4、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談談聽到這首童謠的感覺。(親切,勾起對童年的回憶、對家鄉的回憶……)

師:我們的家鄉有個美麗的名字——江南水鄉(板書課題)讓學生深情朗讀課題,營造氛圍。

(二)環環相扣,教學新知

5、師:你的家鄉是什麼樣的,來談談。

生自由說。(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師:你們現在都是各有一番事業的人了,是不是身邊都有自己的祕書了,平時發言都有祕書來幫忙,所以今天講話不行了。現在老師來做你們的祕書,替你們來列一下講話的提綱,請各位“老總”照着提綱來發言,可得講好一點,因爲你身邊可能還有外國友人,別丟祖國的臉。

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學生的缺點,同時又爲學生設定下一步的棋。學生在教師善意的批評後更能自覺完成下一步學習任務。

7、出示提綱:(1)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鄉的環境(3)江南水鄉的物產

生自讀課文1~3部分,可討論。

8、生介紹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即本課的引文部分)要求讀出感情,特別是“這裏山清水碧,稱爲太湖平原,全國最著名的‘江南水鄉’,也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要求感情讀,一是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發下步教學環節。

9、師:既然你對江南水鄉的感情那麼深,那你對那裏的地理肯定很瞭解了。請你給我做導遊,因爲“五一”長假我就要去旅遊了。

出示適當更改的“找一找”:請着地圖來做一次導遊,介紹江南水鄉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這裏要求學生化被動爲主動,去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因爲學生對於當導遊都挺有興趣的,這樣憑着興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沒有了應付的情緒。此外,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師:現在有幾位客人,他們分別是東北的吉林人、黃土高原上的甘肅人以及華北的天津人,他們想到一個地方去投資。爲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請你發揮自己的交際才能,促使他們來江南水鄉轉轉,或許他們就會來這裏投資。

11、生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

這裏學生除了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完成了解江南水鄉的環境這一教學目標之外,必談到那三位客人的家鄉,這樣也複習了前面的所學。

12、師:那三位客人看來是心動了,或許他們第二天就來江南水鄉了,還可能看中咱們的家鄉,決定投資呢。家鄉的父老鄉親可要感謝你們了。(變着法子表揚學生)。不過既然大家現在都是事業有成,爲什麼不親自來投資呢?

師:想想我們江南水鄉的一些特產,你針對這些來談談,你可以投資那些方面,或者你覺得那些項目有發展前景,值得投資?

這裏就是完成了江南水鄉的農副產品着一部分的教學。

學生要回答這部分的問題,首先必須瞭解江南水鄉的物產,然後才能說上一些,當然學生對於江南水鄉經濟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膚淺的,但這沒有關係,因爲學生肯定思考過了,這就足夠了。

教師在這裏要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的認識或瞭解能更準確些。

(三)激勵創作,總結提高

13、師出示唐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齊讀。

師:白居易的詞是寫得很好,但我覺得咱們江南的好可不止這些,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幾句話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來寫幾句話,也可以寫詩,來介紹我們這個人間的天堂。可不要再請祕書了。

這裏就是在複習本課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場交流。

教師總結。

佈置作業:預習《江南水鄉》後半部分。瞭解本地的鄉鎮企業情況。

小學說課稿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究竟讓孩子學點什麼?這是我一直在追問自己的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是我有幸聽到全國特級教師吳琳的課,在那次聽課中,我這個一直困擾我多年的問題被吳老師那入情入境地講解解開了。語文課堂,除了對基礎知識的講授外,還應挖掘文字背後的東西,把它變成通俗淺顯的語言在迴歸到文字。也就是說“走入文字,領悟內容;走出文字,感悟生活。”根據這一想法,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

教材分析:

本文寫的是媽媽讓我帶着她的希望開始一步一步地學會飛翔,走好我的人生之路的事。【(如不考慮板塊主題媽媽的希望,我覺得從行文的每個角度看都是以主人公“我”開始的,結尾也落到“我”的理解上。)也可以概括爲:寫的是 “我”一點一點地飛行着,一步一步地實現着媽媽的希望,終於飛出大山,成爲了一顆會飛的蒲公英的事。】但是由於第二板塊的主題是“希望”。我確立了“1、 抓住媽媽的希望,女兒的成長着兩條線理解內容。”的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由於這節課的位置靠前,我想學生都已經學過了,再加上付老師示範課上的講解,學生的課文內容的掌握已經不是問題。那在我的課堂再交給學生點什麼呢?如果再一味地分析課文,學生肯定不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感興趣的東西有誰會全身心投入呢?因此我大膽的把我平時的教育理念溶入這節課,讓孩子在讀書中學到以外的東西。用我的話說“就是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在與文字對話中走入文字,在與文字交流中再走出文字,讀出自己的味道。因此我確立了“2、 走入文字,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走出文字體會中蘊含的“自己的味道”。

課標分析: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因此我確立了自己的第三個教學目標“3、 在讀與悟中感受到作者母親的殷切希望同在我們媽媽的心中,應該理解媽媽對兒女的希望,在生活學習中積極進取。”

設計流程:

根據上面的剖析,我設計這樣一節以感悟人物內心世界爲主,品讀、想讀爲輔的教學流程。

在上課伊始我就問孩子們這樣的問題:在家裏誰對你學習最關心?自己將來長大想做什麼?表面上看這是漫不經心的一問,實際我是想把孩子帶進對自己親人希望之中,爲下文的講解做情感的鋪墊。然後由學情地詢問順情而導,引出媽媽的話。然後提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新課的講授中我根據學段的教學目標,分別採用“瀏覽、默讀、悟讀、引讀……”的方法加深學生的的理解。然後我又用層層追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文字背後的東西,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自己的樂趣。激發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從而達到人文薰陶的效果,潤物無聲。讓學生在一讀一品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而學着理解自己母親的良苦,積極進取。明確自己的理想,堅定自己的信念。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此,我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着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着成功的喜悅,追求着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成了心靈的對話。走近文字、感悟文字、超越文字

力量來自於動力,藉此機會激活學生的潛在的意識,爲他們理想的種子澆灌、施肥,爲理想插上的翅膀,使其展翅翱翔!這是教書育人,潤物細無聲。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寫作,因此我在結束時,用一首小詩回顧全文。這裏沒有買弄的意思,而是想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爲下節課本文的寫作特點分析、寫作手法的運用的講解進行預熱。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以“勿忘國恥”爲主題,展現的是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起抗爭的百年滄桑,字裏行間都包含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是本組的第二課,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爲掩護羣衆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峯,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也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中要把理解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滲透思想教育融爲一體,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勇於獻身的教育。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的表達方法。”“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和本組課文訓練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型會的思想感情,結合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勿忘國恥。)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及生字所在的三組詞語。

2、初讀課文,能運用串聯主要情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能按要求把課文的表達順序補充完整。。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五位戰士對敵人的仇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 教學重點

重點:學會運用串聯主要情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痛擊敵人”一部分的人物動作和神態描寫體會五位戰士對敵人的仇恨。

難點:概括小標題。

四、 學情分析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發生時間距離現在很久遠,而現在的小學生出生在新時期,生活條件較好,受苦較少,他們很難想象到戰爭時代的苦難和當時危急的情況,很難理解壯士們的做法,這樣就不利於激發起他們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於引導,透過故事背景的介紹、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讀的培養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對敵人的仇恨。

五、教法學法

1、引導學生學會結合資料瞭解時代背景,閱讀文字,體會情感的方法。

2、學會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主動參與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發展的綜合語文素養。

六、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爲學習語文的主人。 ”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本節課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七、 教學過程

(一)、藉助資料,走進時代

1、在20xx年,日本發生了9.0級地大地震,同學們知道嗎?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讓你我們一齊來回顧一段歷史。

(出示日本侵華罪證)

2、抗戰期間進行了很多次戰鬥,其中有一場戰鬥,給當時的中國人和現在的中國人以深深的震撼。但是,這場戰鬥的主角只有五個人,(出示五個人的名字)。讓我們認認真真的讀出五個人的名字。(生齊讀)這五個人被稱爲“狼牙山五壯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進入這篇課文,要想走進人物,前期就要先走進時代。抗日戰爭時期距離學社比較遠,學社對這段歷史不是很瞭解,沒有親身經歷。所以第一個環節就設計爲藉助資料走進時代。讓學生感知八年抗戰的不易,爲後面學生走進文字做了鋪墊。】

3、解題: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壯士呢?(爲正義的事業敢於犧牲的人。)

師:每當提到壯士這個詞時老師都會想起這樣一句話(出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知道這裏的壯士指的是誰嗎?(師結合學生回答簡述“荊柯刺秦”的壯舉。)

師:古代的壯士慷慨悲壯,狼牙山五壯士又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朗讀是走進五壯士的最好方法。

【設計意圖:瞭解“壯士”的含義,由古代的“壯士”引出“狼牙山五壯士”,意在以題目統領全文,既給學生指明瞭學習方向,又激發了他們思疑解惑的慾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急於讀課文,去尋求答案。】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第一組詞:墜落山澗 粉身碎骨 嘰裏呱啦 滾落深谷

師:這些詞是寫誰的?讀後,敵人在你心中留下什麼印象。

出示第二組詞:斬釘截鐵 熱血沸騰 昂首挺胸 居高臨下 驚天動地 氣壯山河

師:這些是寫誰的。五壯士給你心中呈現的是什麼形象?

師:描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詞語,兩組詞語,感情色彩對比強烈。我們在讀英雄的故事的時候,就要關注兩組詞語,一組描寫敵人,一組描寫五壯士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預習的方法,有一定的預習能力。而這一環節,既檢查預習效果,又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

(三) 理清文脈、概括內容

1、概括小標題

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我們以前學過首先要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其實課後題給了我們很好的提示。【出示課後題:接受任務→( )→( )→( )→ 跳下懸崖】

師:哪個自然段講的是“接受任務”?(板書:接受任務)(指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可以抓住這一自然段的哪些語句濃縮成這個小標題。

從哪到哪寫的是 “跳下懸崖”。(板書:跳下懸崖)(5-9自然段)哪些語句給了你提示。

小組合作來完成中間三個小標題。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語句把中間的部分概括成三個小標題。並隨機板書“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峯殲敵”。

2、理清文脈。讀小標題,說說發現什麼?體會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3、把握全文。把這五個情節聯繫起來,用簡練的語言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

4、小結:要把握這樣一篇的主要內容就得抓主要情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以事說人,說一個羣體的長,我們千萬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最後形成的是散亂一片的局面。這是第一課時,所以要先理文脈。而概括小標題,既是一個理文脈、發現線索的過程,又是爲後面歸納主要內容服務的一個過程。在說主要內容時,學生就可以遵循着我們前期梳理出來的小標題,運用串聯主要情節的方法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有章可循的訓練途徑,主要內容的概括訓練就落地生根了。】

(四)提取重點,走進人物內心。

師:課文哪部分是詳細寫的。(三、四、五部分)這節課我們先走進第二部分,走進五壯士的內心。

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你瞭解了誰的內心,從哪瞭解的,畫出相關的語句,再細細品味,寫出你的體會。

(學生默讀勾畫,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預設

1、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2、指名讀,讀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3、教師範讀,學生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問: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描述畫面)

4、學生默讀。勾畫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語,把感受簡單的寫下來。

(出示詞語:沉着地 狠狠地打 大吼一聲 把胳臂掄一個圈 把臉繃得緊緊的 全神貫注地)

讀讀這些詞語,你體會到什麼?

5、把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體會,他們在想什麼?

6、齊讀,體會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

7、小結:我們透過讀文,眼前展現出鮮活的畫面,透過抓住畫面中的細節描寫,我們一次次走進人物內心,透過走進人物內心,我們感受到五位壯士對敵人的仇恨。

【設計意圖:默讀彙報,我採取了重點之中抓重點的方法。也就是抓主要人物的典型表現。透過外在的表象,人物的神態、動作引領學生在一遍遍的讀文中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領悟表達方法。】

(五)、設定懸念、形成包袱。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到這裏,作者所用稱呼的都是五位戰士,那麼由”戰士”到”壯士”是怎麼形成的?在什麼地方這種提法才進行了改變?同學們課下可以再細細的品讀課文,下節課我們再繼續交流。

【設計意圖:一節課上完了,學生應該帶着點懸念爲下一節課做準備。這是第一課時,是要爲第二課時服務的,所以在結束時這樣設計是要讓學生形成閱讀懸念,生成一定的興趣。學生有可能在課下自發的找點材料或再次深入讀文,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小學說課稿 篇7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瞭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本課的教材只有幾張各國代表性事物的圖片,一段國家別稱介紹的文字。教材內容很簡單,但點太大,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比較少,對世界的瞭解還是非常的缺少。三年級的孩子認識事物大多數還是來自於直觀的感受,所以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內讓孩子們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孩子們瞭解世界的慾望是我課前苦苦思索的。經過課前的收集資料,對課程資源的整合,我反覆斟酌,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認知目標:知道世界上分佈着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瞭解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奇妙的別稱、禮儀和文化。

2、情感目標: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世界的慾望。

3、能力目標:掌握一定了解資訊的方法,能主動去了解世界。

教學重點是知道世界上分佈着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瞭解一些國傢俱有代表性的建築、文化、別稱和禮儀等。難點是學生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世界、國家的慾望。

新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因爲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遊戲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透過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

整堂課設計我分爲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透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瞭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中我本着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課堂成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收集資料,去了解世界各國的別稱、禮節等,在課堂上我透過表演、模仿等多方面調動學生參與,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的感官全方位參與的過程。本堂課我主要分成四個活動來組織教學。

(一)我們同住一個地球,讓學生猜猜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使學生知道全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感受世界之大。

(二)各國標誌大猜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事物。因爲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慾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

(三)各國別稱知多少。透過說一說各國的標誌,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後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裏出現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

(四)爭做禮儀小標兵。透過大拇指的手勢的不同意思,激發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由於各國的文化不同,各國的禮節也大一樣。然後透過小組彙報,學做各國禮儀,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體驗活動中瞭解各國的禮節,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

(五)活動總結,佈置實踐作業:上網查閱資料來了解這奇妙的世界或去上海看看世博會,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實踐,從課內走向課外。

因爲本人能力有限,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可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