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7篇

學問君 人氣:1.94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7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世界的海洋是第二章最後一部分的內容,結合我們6年級的要求,從本節課的要求來說,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邊緣海和內陸海概念,海峽和海灣的概念,海底有哪幾種地形,海洋有什麼資源,怎麼保護海洋等5個方面的這些相對簡單的內容。結合我們地理課的學科要求,不能知識瞭解概念,要能在地圖上指出世界著名海峽海灣,邊緣海和內陸海,能夠讀圖說出五種海底地形的特點及分佈。透過討論、舉例,初步認識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形成保護海洋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從學生本身來說,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地理的讀圖分析等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的是讀圖分析後的結果表達,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以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最後再落實在自己的導學案上。這樣部分的學生可以立刻結合書本找出答案,另一些學生也可以聽過老師的點撥找到答案,起到分層教學的目的,我們學生比較喜歡單幹的特點,導學案採取2人一份的方式,督促他們經過合作得到共同的答案。

而從內容來講,本課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結構不明顯,因此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合理的組織,透過學習黑海,以點帶面,讓學生做一個小小軍事分析員,從黑海的位置瞭解“海灣和海峽”,“邊緣海和內陸海”這2個方面,從黑海的資源瞭解“海底地形”和“海洋資源”最後透過怎麼利用好黑海來詮釋“保護海洋”,本節課一課時,部分內容作爲課後討論。這樣一可以把本來結構不明顯的內容串聯起來,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和學生所看到現今正在目睹的一些社會時事聯繫起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學生的見識。讓他們培養地理並不侷限於課本中,而是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地理學習觀。

在教學手段上,方法上我採取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相結合。在方式上,有看視頻,看書本圖冊,看模型等多種,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爲有了興趣,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引起後續思考和主動活動。

在問題的設計方面,在第一題關於邊緣海和內陸海的內容中,我先用相對較完整的填空題的方式來讓學生找到書本上的知識,然後再在地圖上找相對應的邊緣海和內陸海,然後當他們學到了這種方法後,海峽和海灣的內容則相對簡單,找書本和圖冊,然後自己找到相對應的內容,立刻確定答案。在海洋的資源和保護方面,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得出自己的答案,然後教師再加以引導,得出海洋資源的幾個方面,也得到海洋保護的方法。這樣也能做到有收有放。

小學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的好習慣》。(板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教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等幾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我的好習慣》是鳳凰國標教材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成長樂園”中的一篇。本文體現了《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意在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初步瞭解環境與人生存的關係,爲其一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基礎。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對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所以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習慣教育不在於告訴他們多少道理,記住多少規則,最重要的是運用一些具體生動的例子,透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幫他們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問題的取向。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生活習慣不是很理想,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行爲與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參與自我檢測、討論交流、制定計劃、實踐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品德行爲習慣。

2、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學習制定計劃,培養獲取資訊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體驗活動的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有益終生,提高並強化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教學準備:

1、對學生已養成的習慣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多媒體課件。

3、 樹葉貼紙

4、寫有數字的圓片貼紙。

四、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努力從兒童真實的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用討論、現場調查、遊戲活動等方法來組織教學,圍繞什麼是好習慣、怎樣養成好習慣、好習慣養成的意義等逐層進行分析,設計中尊重兒童的生活體驗,力爭用兒童的生活來教育兒童,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圍繞“我的好習慣”這一主題,設計了以下活動:1、自我檢測、2、對錯碰碰車3、小樹快快長、4、學唱文明拍手歌。“自我檢測”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對錯碰碰車”讓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初步瞭解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區別。“小樹小樹快快長”,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學習拍手歌”,遊戲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道德規範的內化。

1、談話匯入——走進主題

當上課師生問好時,師與生談話並創設三個問題,一、咱們班同學每天上課都要向老師問好嗎?二、爲什麼要這樣做呢?三、你們是怎樣養成這個好習慣的呢?由此學生明白這樣一個小小的活動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尊重,這真是一個好習慣。(本環節設計意在透過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真實而細微的常規活動,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自然地匯入活動主題,體現了本課程生活性這一基本特徵,爲後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2、自我評價——領悟主題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評價多樣化。其中談到“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過去課堂上的評價多是教師對學生、自己對他人(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恰恰忽略了自我評價。

活動一:自我檢測:

首先教師取出本課插圖,請學生說出圖上好習慣的名稱。其次給每一個好習慣編上號,指導學生了解插圖內容。第三學生看看想想,把自己養成的好習慣的編號圓片貼在自己身上。最後教師請出部分學生說說自己貼的情況,進行當場演示,比如:請貼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圓片的學生表演疊衣服;請貼上“不挑食”圓片的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怎樣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時請其他學生對錶演情況進行評價。

(本環節的設定就是爲兒童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舞臺,在自我檢測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尊重了兒童的生活、激發了兒童對自我的認識。)

3、辨析解難——探究主題

活動二:對錯碰碰車

1、闖關遊戲,一共三關:看看圖上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還要告訴他爲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2、每小組選一幅圖派一個代表重點說說,同組同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補充。(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意見進行電腦操作,答對了出示笑臉,反之則播放哭臉。)如:(針對圖上課間因上廁所爲了不遲到而奔跑的學生髮言):我們認爲這個小朋友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爲拼命奔跑是會摔倒的。

師質疑:不跑怎麼行,要遲到了呀!

生明白要真遲到了,跟老師說,老師會原諒你的,因爲遲到比撞得頭破血流要好。

師質疑:如果我既不想遲到,也不想出意外,該怎麼辦?讓生明白養成有事早點做的好習慣。

《品德與生活》課程強調“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同時提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道德情感”。我們眼前的兒童並非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認識,但是由於受自身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甚至會有偏差。這一環節的設定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身上已經形成了許多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要讓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就要拋棄這些壞習慣。

4、書寫表達———深化主題

活動三:小樹小樹快快長

1、請學生把自己現在計劃養成的好習慣寫在小樹葉上,同時想想自己準備怎麼做!(學生在紙做的綠葉上寫想養成的上好習慣,教師相機在黑板上貼上光禿禿的樹幹圖。)

2、讓孩子們明白成長樹上綠葉代表着許許多多的好習慣,好習慣越多,大樹就會越茂盛。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樹苗,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自己的小樹上就會長出一片綠葉。

(習慣的養成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不經意的過程,讓學生用貼樹葉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好習慣,是讓學生爲自己養成的這個好習慣而自豪;另一方面,我想用樹葉這樣一個具體化的健康形象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增強孩子在今後生活中自覺的養成好習慣的意識。)

5、 學唱兒歌——延伸主題

活動四:學習兒歌

把《文明拍手歌》送給大家,並希望大家按照兒歌裏的要求去做,讓自己的小樹快快長大。(課件出示兒歌內容。)

(兒歌的內容來自兒童真實的生活,展現的是文明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記住規範,並在遊戲活動中內化規範要求,進一步將好習慣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去。)

五、教學板書

教學安排的其中一個環節學生寫上自己好習慣的片片綠葉貼在成長樹上作爲板書。設計意圖使生一目瞭然綠葉代表我們的好習慣,每一個小朋友就是一棵小樹苗,好習慣越多,樹就長的越茂盛,我們就更健康成長。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的新資源,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新情況、新問題,我會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爲每一個學生表現或發展自己創造機會,以達到《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理念,讓課堂煥發生命。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 教學理念

本節課,在《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一級目標設計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採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拓展了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幫助學生們真實的感受生活和體驗生活,透過視覺和聽覺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使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讓孩子們自主的學英語、快樂的說英語、寓教於樂、輕鬆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並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讓其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達到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目的.

二、 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EEC教材2A Lesson 3 《You have two eyes》第一課時新授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五官名稱的基礎上,學習如何表達我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隻鼻子:I have two eyes. I have two ears. I have a nose.以及第二人稱的轉化表達:You have...本節課的教育對象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調皮好動,好奇心強,喜愛並且擅於模仿,對英語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這種興趣能夠成爲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動力。如何不斷的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這就需要我們透過巧妙的教學設計來完成。本節課本着以教材爲基礎,結合我校校本課程,拓展開發更加貼近生活的語言,透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怎樣用英語表達擁有某物,同時還能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備課時我從學生的需求、喜好出發, 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歷、開發他們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及人文素養。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新標準小學英語第二冊,全冊共十一模組,其中含有一個複習模組。每個模組兩個單元,第一個單元以故事或對話形式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呈現,而第二個單元爲鞏固練習對教學進行拓展。我要說課的內容來至第四模組的第一單元,關於身體各個部分。

學情分析:

作爲一年級下期的學生透過一學期的英語學習,對英語有着很高的興趣,同時他們還有很強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對學習的新知識有很高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慾望。這篇介紹身體的各個部分,課文來自孩子們最熟悉的身體,能夠很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課文中學習的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這首歌在孩子們幼兒園時已經以中文的形式進行學習,所以對於耳熟能詳的歌曲孩子們很願意學習英文的唱法。

Module 4

教學主題:Body.

教學目標:

1.學習身體各個部分,如: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eyes ears mouth .

2.語言功能:Understanding ourselves. 描述身體部位。

3.核心句子:This is my… This is your…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活動建議:

活動1:Touch and say (這是我們講這部分內容最常用的活動)

活動過程:

出示孩子們熟悉的朋友panpan頭像,介紹panpan 的身體各部分。並教讀各部分。

讓同學們都坐好,教師發出指令,如:Touch your nose.學生

根據指令,指向自己的鼻子並且說This is my nose,可以速度越來越快地說其他的身體部位,讓學生指的也越來越快。

活動2:Stick and say!

活動過程: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沒有五官的頭像。出五官示各部分分解圖片,一邊鞏固教讀,一邊讓孩子們組裝新的panpan.

活動3:My monster!

教師示範畫一個怪物,並用This is his… These are his…向學生介紹怪物的身體部位。然後,請學生畫自己的怪物,先在小組內展示、介紹。評選出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並介紹。

對於本課的難點This is a…These are…的練習,我們可以採用剛纔介紹的造句子的方法。教師準備一些同一物品的 單數和複數圖片,把兩個句子呈現在黑板上,依次向學生出示圖片,學生根據單複數的不同用This is… These are…造句。

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把涉及到身體部位的一些短語循序漸進地滲透到教學中,(Nod your head. Open your eyes. Close your mouth. Touch your face. Clap your hands. Wave your arms. Stamp your feet.)這樣在操練的時候,就避免總用Touch your這個命令語句,語言會更豐富一些。

學習歌曲,帶領孩子們邊唱邊跳。

小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依據教材自身特點,新課標指出:“讓孩子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於是我把“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描寫方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背誦喜歡的句段。

2、認字11個,寫字9個,學習新部首四字頭,學習多音字“着”,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3、體會先總後分、由分而總的描寫順序,練習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目不暇接”“歡鬧”“熱情”“忙碌”等詞語。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細膩,語言淺顯易懂,的散文,敘述方式也特別明朗,。根據本單元本章節的訓練重點,本設計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試着獨立閱讀,透過探究小鎮的早晨美在哪裏?從而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說教法、學法

1、以讀促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體會文字背後蘊藏着的美。

2、讀悟結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3、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說教學程序

針對這篇課文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滲透由 “總——分——總”的描寫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早晨“恬靜”、“熱鬧”、“忙碌”的特點;感受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水鄉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三個環節進行。

匯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一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小鎮的特點的,用橫線出。

教師板書:“恬靜”、“熱鬧”、“忙碌”,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品悟質疑板塊

一、出示:小組研討提綱:

1、自由朗讀全文,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具體體會小鎮“恬靜”、“熱鬧”、“忙碌”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畫出並圈出重點詞,小組成員輪流交流,及時補充。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思考題在文中圈圈劃劃,並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彙報交流:

1、指一小組上前來彙報:一人一個自然段,先說自己的感悟,體會,再請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最後朗讀。

2、彙報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着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2)、第一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恬靜”。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配樂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彙報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熱鬧”。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小組比賽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彙報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忙碌”。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爲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5、彙報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的體會,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啓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總分總”的描寫方法。

寫作板塊

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

二、1、 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校園(公園、菜市場….)的早晨 的,(熱鬧、整潔、忙碌……)

2、領着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文庫(教師出示),欣賞一篇文章。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巷》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學習完本文後,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優美的作品產生興趣。所以,最後提倡孩子去閱讀更多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

小學說課稿 篇6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新課標》中就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本人選擇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勸說”,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際交流、辯論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勸說》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的訓練內容,它秉承了本單元的主題,緊緊圍繞語言藝術的話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抓住要點,運用精妙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在前面開展第三單元的主題學習時,學生透過學習、積累,對語言的藝術性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目的就是爲了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從而更好地和別人進行溝通。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五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精妙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2、鼓勵學生回憶和了解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和情境,充分考慮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得體的勸說。

3、瞭解和感悟規勸語言的特點和技巧,體會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重要性。

重、難點:

瞭解和感悟規勸語言的特點和技巧,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得體的勸說

教 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創設特定情境,體現雙向互動”和“角色模擬體驗”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模擬角色,在互相交流中學會勸說,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議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資訊。

學 法: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掌握從議到悟的學習方法。在小組交流、生生互動中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體會規勸語言的特點和技巧,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課前準備:

1、錄象資料。

2、收集與水資源有關的資料。

3、浪費水資源的圖片。

第二部分:教學程序

合理地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爲此,本人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揭示話題。

(二)小組交流,探究方法。

(三)角色體驗,嘗試實踐。

(四)創設情境,拓展勸說。

下面我再具體說說這個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談話匯入,揭示話題。

【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爲主,同時還要有興趣的引導。上課開始,老師播放影視片中的“勸說”片斷錄像。要求學生認真看,仔細聽。這樣的匯入是爲了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逐漸明白本次口語交際課的主題和重要性。】

(1)片斷一:《漢武大帝》中張騫勸說月氏國出兵攻打匈奴的場面。

(2)片斷二:《成長的故事》中父母勸說傑克不要撒謊的場面。

播放錄像前,先介紹當時的具體情況。要求學生看完錄象後回憶:在這兩個錄像片段中,你看到的,聽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勸說”。勸說往往要求對方改變某一種做法或想法,勸說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口語交際活動——勸說,來領略“勸說”這種語言藝術的魅力。

(二)小組交流,探究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的直接動力,是培養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學生一旦對某件事情、某個話題產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全身心投入進去。在前一個環節中,播放的錄像片段已經激起了學生對“勸說”這個話題的興趣,但怎樣勸說呢?學生卻難以表達。爲此,老師趁熱打鐵,設計了一個活動——“水資源浪費”新聞圖片展。這個選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現象,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在後面的訓練中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導語:這些珍貴的水資源白百地浪費了,多可惜呀!要想勸說這些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以理服人。那麼,怎樣才能以理服人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1.小組展開討論:怎樣以理服人?(小組負責人負責記錄本組發言提綱。)

2.小組上臺交流。(以理服人;用水資源的寶貴來勸說——生成、不可再生;用水的用途來勸說;用積水成淵的故事勸說。)

3.聽錄音:明確誠懇的態度在勸說中的作用。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道理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那麼讓我們來聽一聽兩位同學勸說的開場白。

(播放錄音1)

甲1:乙1同學,快去把水龍頭關掉,水在那裏嘩嘩地流,太浪費了。

乙1:關你什麼事?(一邊哼歌一邊走)

(播放錄音2)

甲2:乙2同學,你剛纔水龍頭忘了關了,水嘩嘩地流,我覺得很可惜。

乙2:噢,對不起,我忘了。(回頭把水龍頭關了,流水聲停了。)

(2)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態度:生硬——和氣

語氣:直接——婉轉

角度:自己——他人

結果:接受——拒絕

師小結:勸說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夠的,誠懇的態度、婉轉地表達是讓人接受的前提。所以,得體的勸說既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感人。

【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據新課標的理念,老師在運用錄象激發了學生對“勸說”這個話題的興趣後,然後組織了一個圖片展覽,還原了學生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纔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再充分放手,讓學生分小組活動,互相討論、自由表達、自由發揮,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的設計既達到人人蔘與,個個得到鍛鍊的目的,又可以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老師也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的討論中去,成爲學生學習的好夥伴。這樣從生生到師生,讓學生在一個心情舒暢、樂觀開朗的情緒中學會交流,這樣會有效地提高口語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爲掌握勸說語言的特點是本課的一個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又設計

了一個“聽錄音”片段的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領悟勸說語言的特點。教師出示兩段不同的錄音,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去辨別、分析、發現問題,在同伴的評議、交流中體驗改正,從而掌握正確的勸說技巧,學會進行得體的口語交際。】

【在本環節中,由“理”到“情”的認識,既體現了教者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的“分層教學”設計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認識上的提高和技能上的提高,爲以後進行得體的口語交際打下基礎。】

4、小結:勸說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還要注意對象、場合、方式方法。

(三)角色體驗,嘗試實踐。

導語:同學們掌握了勸說的技巧,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勸勸那些浪費水資源的人吧。

1、模擬角色,嘗試體驗:假如你看見有人浪費水資源,你會怎麼來勸說?

(1)媒體出示關於水資源的資料,學生根據需要摘錄、補充自己的發言提綱。

(2)小組內模擬勸說,同桌分別扮演勸說者和被勸說者,他生當羣衆,適時補充。

(3)全班交流,比比哪個小組的勸說更容易奏效,體會勸說的藝術。(老師也可參與活動,扮演浪費水資源的人)

2、擂臺賽:推薦兩組4人上臺,展示勸說本領,其他學生當評委。(評價標準:態度是否誠懇、調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達是否婉轉,被全者是否心悅誠服。)

【口語交際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沒有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所以,口語交際的精彩之處就體現在學生的練說過程。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同時還要爲學生提供一個練說的舞臺。在本環節中,就設計了“角色體驗”擂臺賽這個環節。讓學生先在小組裏模擬勸說,大家互說互評,其他的同學認真傾聽,適時插話補充。人人蔘與,個個有感而發,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的機會。這種模擬角色的體驗活動,不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使學生在有理有據的勸說中學會樹立自己鮮明的觀點,讓自己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語言表達更加清晰、臨時反應更加迅速,而且角色表演也讓學生的綜合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創設情境,拓展勸說。

導語:在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不文明的現象需要我們真誠的勸說。

1、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你是否有過勸說他人或被他人勸說的經歷?請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

(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說清楚勸說的語言,即“怎麼說的”“說了什麼”)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需要我們的勸說?

(爸爸的煙癮很大,媽媽多次勸爸爸戒菸,可他就是不聽;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隨手亂丟,其實不遠處就有果皮箱;劇院裏,大家都在靜靜地看戲,可身旁的兩個人就是說個沒完沒了;鄰居的大哥哥一放學就玩電子遊戲,顧不上吃飯,既影響學習,以傷身體……)

(1)每組選擇一種情況進行模擬表演,相互交換角色,練習勸說。

(2)每組推薦兩位同學面對全班同學展示他們的勸說情況,組織評價。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及文明修養的養成需要情境來實現。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語言活動。所以在拓展勸說的環節裏,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經驗,創設多種情境,使學生迴歸生活,迴歸常態並夠學以致用,服務生活,這才真正體現了口語交際的工具性的特點。同時,多種不同情境的創設,也讓學生了解到了在不同的環境中,對象、目的的不同,則勸說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樣,在實際交際中,學生纔會體會到交際語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3、小結:

生活處處有語文,現在我們在課堂上勸說,走出課堂,我們將勸說引向生活,希望同學們能學以致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

第三部分:板書設計

以理服人

勸說

以情感人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集中體現了“勸說”語言的特點,同時也清楚地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得體的勸說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技巧,讓學生明白,只有“情”、“理”結合,勸說纔會成功。】

以上,是我對口語交際課《勸說》的教學設計,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田忌賽馬》。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學具的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這一環節包含三大方面:

(一)內容、地位與作用

《田忌賽馬》是西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幫助田忌用調換馬出場順序的方法,結果反敗爲勝的故事。課文讚揚了孫臏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打破常規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讀懂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寫作順序。第二課時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正確的思想方法。

我現在要說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

(二)目標的制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四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要求,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3)學習孫臏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

(2)閱讀感悟: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科學的思想啓蒙教育。

(2)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和課文內容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孫臏認爲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麼?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爲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這雙邊活動。因此這堂課我主要採用討論法與提問法相結合。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不僅要重視合理教法的選擇,而且要重視學法的運用,因此這堂課我主要採用:觀察法,

演示法,概括法。

四、說學具

學生每人準備三張畫有馬的卡片,註明上、中、下。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含四個小環節:

(一)激趣匯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校園生活中,同學們參加過哪些體育項目的比賽?當你們第一場輸了之後,你還想不想贏?你會想出什麼辦法來戰勝對方呢?”

然後順着引導:今天我們來看看田忌是怎樣進行賽馬的,他又是怎樣反敗爲勝的。

教學時,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然後同桌之間用圖片擺出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的對陣圖,由學生講解兩次賽馬的出場順序及結果,學生就會回答:“第一次比賽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連輸三場;第二次比賽,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上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反敗爲勝。”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演示相機進行板書。圍繞對陣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第一次比賽中觀察,發現“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田忌才連輸了三場比賽。弄清了第一次比賽的過程及結果之後,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次比賽和第一次比賽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不難發現“結果不同和馬的出場順序不同”,我不失時機地點撥:“相同的馬爲什麼卻產生

了不同的結果呢?”學生就輕鬆地找出了“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這句話。

爲了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興趣,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正確的思想方法,我引導學生質疑: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如果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快得多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經過思考就會明白那樣的話田忌同樣會輸,調換出場順序也是徒勞的。②孫臏爲什麼不在第一次比賽前提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個辦法讓田忌一戰即勝呢?透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孫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一創新,不僅要有膽識,還要善於觀察、分析。

一敗一勝的原因弄清楚了,但“孫臏認爲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麼”這一教學難點還沒有突破。爲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孫臏是怎樣知道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能讓田忌取勝的?他根據什麼來判斷?”經過學生的閱讀體會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不難找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這句話。爲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拿出道具擺一擺,想象假如六匹馬兒一塊跑,將是怎樣的結果?從六匹馬的排列順序中體會到“齊威王的上等馬比田忌的上等馬快一點點,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都只比田忌的快一點點。”從中領悟到這一結果是孫臏經過仔細觀察、分析而得出的,這就是他判斷的根據。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爲了讓學生體會到孫臏的足智多謀,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看似簡單的方法田忌有沒有想

出來?第一次比賽結束後,田忌表現得怎樣?②孫臏爲什麼能想出調整馬的出場順序的方法而田忌卻沒有想到?學生透過理解課文,尋找就會發現當時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拿他的“沒信心”反襯孫臏的“胸有成竹”,討論後明確,正因爲“孫臏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敢於打破常規,揚長避短,纔想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巧妙辦法來取勝。”

(三)把握人物形象,深化理解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因此,在這一小環節中,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分角色朗讀全文,深刻地體會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態、心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名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臏、齊威王、田忌進行角色朗讀,讓課堂充滿情趣,給學生展現的舞臺,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

(四)總結全文,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之後,有何收穫,受到什麼啓發。並加以理解、運用、創新,讓他們幫助齊威王調整馬的出場順序進行第三場比賽打敗田忌。從中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創新能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六、說板書設計

在本課的板書設計上,我主要是體現了田忌兩次與齊威王賽馬中馬的出場順序,田忌、齊威王、孫臏三人的態度表現,從而歸結出孫臏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合理調用的正確方法。板書設計脈絡清晰、簡單明瞭,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