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8篇

學問君 人氣:4.67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8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用中國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現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課《水墨遊戲》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後安排了《我愛大熊貓》一課學習形體的筆墨造型。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爲畏懼。所以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樂趣是關鍵。《跳舞的點和線》說課,就是抓住學生髮展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中感悟“新發現”,在不自覺中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課的目標可分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中國畫的簡單知識,欣賞及嘗試點、線的各種造型練習。第二課時則用點、線完成有節奏的造型練習。在這裏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爲我的說課內容。

二、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執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乾溼的趣味變化。

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領域:透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遊戲式練習,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遊戲中發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乾溼變化的趣味性。

四、教學難點。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啓發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五、教法、學法分析

在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利用其在繪畫過程中已出現的自發性點、線、面傾向,因勢利導,運用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能更爲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學生對水墨畫充滿了好奇心和表現的慾望,在本課中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一次次的欣賞、觀察研究出點和線不同的表現方式,再進行獨立的造型表現。

六、教學流程

1、觀察發現,激發審美期待

(我先請學生在宣紙上畫出一個點和一條線)“小朋友,你覺得這樣的點和線漂亮嗎?想讓你的點和線活起來、跳着舞和你見面嗎?”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課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國畫吸引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三幅彩墨中國畫,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這三幅畫中的點和線爲什麼會跳舞?分析其中點、線、面構成的疏密、粗細、節奏等韻律變化之美。“原來普普通通的點和線竟然能組成這麼多漂亮的水墨畫,你也想讓自己筆下的點和線會跳舞嗎?”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跳舞的點和線》,從觀察欣賞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的衝動。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點和線都是有規律的。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2、遊戲體驗,學習中國畫的基本知識

由於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所以在認識繪畫工具後我讓學生用筆在宣紙上自由的揮灑,讓其在塗鴉遊戲中體驗中國畫的筆與墨、色、宣紙的特性。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接下來的過程中將畫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實物投影展示辨析,評述水墨的乾溼濃淡變化規律。我將一邊示範一邊讓學生也試着畫一畫以此來認識用筆、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從而讓學生直觀的掌握水墨的變化規律。

3、自主創新,展開創作過程

有了前面的鋪墊和學習,學生都躍躍欲試。在作業之前先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激起學生創作的慾望。再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現你心中的點和線?它們會帶着怎樣的色彩?跳着怎樣的舞來和你交朋友”?

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圖畫貼到黑板上。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纔欣賞過的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不同構圖的畫,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4、評畫析畫,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張畫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點線的組合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5、總結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中國水墨畫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絢麗的瑰寶,那麼作爲新世紀的小主人你應該怎麼去繼承和發揚呢?請小朋友在課後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爲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啓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瞭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並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匯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後,我會緊接着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祕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定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並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爲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爲對比色。透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透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定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透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爲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迴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透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的能力。所以我設定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爲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於對比色的認識。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並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透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透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透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透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爲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透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透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透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透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透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透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小學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四年級的第十課《生活與藝術中的花》。 結合美術課程標準中的四個學習領域來說,本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美術課程標準》中這樣寫到:欣賞自然與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綜合能力。這也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下面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表現了三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是花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第二部分是美術作品中的花,這裏包含古今中外的繪畫作品,其繪畫方法、材料各不相同,風格迥異,其中還提出了中西方繪畫比較的問題。第三部分是花在生活中的運用,這中間無形中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即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藝術作品中的花源於生活,又美化生活。在教學中,對於本課的三部分,教師可選取其一或兩部分重點完成,因爲課堂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要削枝強幹。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顯性目標:

⑴、透過本課學習,學生應瞭解生活中一些常見花的造型特點及寓意。

⑵、認識中外不同藝術表現方法及不同表現形式表現出的花的特點。

2、隱性目標:

⑴、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大自然更加關注,學會發現大自然的美,學習用美裝扮生活,用美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⑵、在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

重點:認識自然界中的花與藝術中的花的關係。

難點:對比中西方作品,從不同的文化背景認識藝術家們不同的表現方法。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啓發──引導法”,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採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3、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進行教學。 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透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惟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要求學生善於觀察,積極討論,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一)、匯入:(透過鮮花實物,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首先教師出示一支鮮花,介紹花的名稱、特點及表達的寓意。從而引出課題。

2、帶來鮮花的同學邊介紹邊將鮮花插在花瓶裏,組成美麗的瓶花。

3、請學生談自己此刻的心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花帶給我們的美感。

(二)、講授新課:(結合演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欣賞活動及評述討論。)

1、瞭解生活中的花。

(1)看到美麗的瓶花,讓學生談談花在生活中是怎樣應用的?

(2)談一談自己身邊哪些地方是運用花進行裝飾的?怎樣裝飾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花可以裝飾美化生活,還能表達我們的心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瞭解藝術中的花。

(1)引導學生觀察靜物畫《銀蓮花》、《藍花瓶》的表現形式,小組討論分析其特點。

(2)指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中國畫《寫生玉簪》、《露氣》這兩幅作品的內涵。

3、小組再次合作探究:中國畫和西畫在花的表現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4、教師適時的小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繪畫大師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及中西繪畫風格的不同。

(三)、組織“每人獻一朵花”的繪畫接力比賽。

(四)、師生互評:

教師選小評委用貼星星的方式選出自己喜歡的畫,看哪個組得到的星星多。教師進行鼓勵性總評。

(五)、課堂小結:藝術源於生活,又美化生活。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簡單的介紹,請各位領導和教師給予指導。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下面,我着重從說課標,說教材、說教學建議,說評價方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敬請指教。

一、說課標

本冊教材以人文主題爲顯現,突出美術學習的藝術價值。本單元設計了“郵票寄深情” “ 書票藏情趣” “跳動的火花”三個課題,以學科知識技能爲隱現,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從和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並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遊戲性,並注重過程與參與。

二、說教材

天地日月,方寸乾坤。郵票、火花、書籤,在這些方寸之間,蘊含着無盡精彩。在這裏有歷史、陽光、雨露、美感…還有我們對生活的激情與熱愛。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方寸之間》,本單元透過“郵票寄深情”“書票藏情趣” “跳動的火花”三個課題,學生將學習剪紙,版畫等藝術形式,透過欣賞學習剪紙、郵票以及有關的音樂作品等藝術活動,讓學生髮現和感受剪紙、郵票、書籤的美感,探究其製作的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設計、表演、創作等多種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與想象跳動在方寸之間,讓學生學會在方寸之間言志,在方寸之間抒情.

1、教學內容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單元屬於“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我們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我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認識領域:積極、主動收集、欣賞各種郵票,感受其中的歷史與文化氣息及其美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操作領域:學習剪紙的表現方法,運用剪紙表達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嘗試製作郵票圖案.

情感領域:透過學習表現,喚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熱愛.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爲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生活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當中,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因此,面對小學生開設民間剪紙課程,透過鑑賞和手工製作的環節,可以提升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和動手設計製作的熱情。

2.教法和學法

美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實現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本單元重在挖掘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情境激勵法爲主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透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中想辦法爲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就可以進入狀態。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開設學習情境,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例如用音樂、動畫等方式創設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比較、思考以及表達、表現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藝術感受力和想象力。

2、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着科技的發展,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課標》中也指出:“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配合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將剪紙中運用的元素符號進行歸納並展示給學生看,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各教學環節中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動腦的活動中來。使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合理的處理鑑賞部分和手工製作的關係,挖掘美術課堂的文化內容。面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適當的加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識,彌補了單純手工課的不足。所以,在這個單元手工課的匯入部分加入對背景文化的講授,用多樣的形式讓學生進入到文化情境中來。

學法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 葉聖陶先生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不僅要讓學生透過學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新《綱要》已指出在藝術領域,應關注的是學生情緒情感的體驗,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再根據學生的需要給予適時適當的技能指導。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教育就是引導、匯出,因此教學過程就是“引”的過程,而非灌輸。因此,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引導合作探究:

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剪紙的一些基本技法,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運用課件出示了剪紙的做法步驟,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兩個問題

1)、四折花邊是怎樣剪出來的?

2)、如果用分解圖表現的話,你覺得應該怎樣表示呢?

等學生討論結束以後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上來彙報。透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於學生是自己經過 “觀察—思考—討論”這樣的過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對這一知識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理解。這樣即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得到了鍛鍊又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建議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兒童進入美術學習的起點。把生活中的事物引進課堂,是美術新課標中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從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出發,在生活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同時,感受生活的美.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抓住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點談談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暢遊郵票天地

1. 學生收集各種郵票、火花,書籤,欣賞和探討有關郵票、火花、書籤、藏書票內涵,感受方寸之間所記錄的歷史足跡及多彩的風情,瞭解郵票及火花、書籤的收藏價值,體驗收藏的樂趣。

2. 聽配樂朗誦詩歌《鄉愁》,感受鄉愁與郵票中的情感聯繫。

活動二:剪紙郵票

1. 着重欣賞郵票中的剪紙形式,分析比較其運用的方法,瞭解民間剪紙藝術。

2. 學習運用陰刻,陽刻、陰陽結合刻的製作方法,嘗試製作圖案。

3. 啓發學生交流自己的製作經驗和感受,師生共同評價學生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4. 分小組進行討論和研究,啓發學生利用業餘時間收集郵票、書籤上面的剪紙作品,在小組中展覽或課堂中展示。

四、學生參與多種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評價過程中,我採用學生自評、互評爲主,教師簡評爲輔的方式進行評價活動。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想法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提建議最後由教師進行簡短的評價。這樣把空間儘可能多地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鍛鍊、欣賞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有趣的鞋子》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九課教學內容,爲了在40分內進行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美術教學,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藝術成就感。我把這個鞋系列課教學內容,分解爲三個專題進行教學。前面已經學習了《漂亮的鞋》、《鞋的聯想》,《我設計的鞋》作爲這節課的內容來完成。由於學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長幫助他們選購,所以學生們外出旅遊或參加某些活動時,穿着方面,就很難反映出性格特點和個性品位。本課的設定就是讓學生親自設計繪製鞋,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鞋除了實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將想象變成現實,是人類創性的最高體驗。

2、學情分析與教學思路

現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充滿活力而富有幻想,對時尚的事物較爲敏感,特別是對鞋的穿着與設計更爲喜愛與感興趣,雖然學生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也還存在着對鞋文化內涵等設計上的盲點問題。因此,安排這一課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透過精心設計質疑、釋疑,審美體驗、作品比較、分析交流、設計製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等方面的聯繫,把美術學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的文化學習的層面,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情感昇華。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上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引導學生欣賞設計製作風格獨特的鞋;

2、引導啓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現出來;

3、透過創作活動,訓練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對鞋進行藝術審美評價,在今後的生活中善於發現美、創造美來裝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鞋的設計構思和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教學難點:找到適合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鞋。啓發學生將自己設計的鞋用不同材料進行表現。

二、說教法

教是爲學服務,教師在教學中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爲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審美的效果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景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一個好的情景創作可以爲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鞋相關資料,師生穿着自己喜愛的鞋來到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係,也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2、引導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認爲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五年級的學生,因爲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感性認識.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技術,創設與本課題相關的圖片,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不斷採用觀察、對比、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生動直觀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性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快地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爲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知道藝術創作的步驟和方法,提供可借鑑的範例,在講解鞋的設計、製作和色彩搭配時,我運用演示操作法組織教學.

三、說學法: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意識與探究學習法

教育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把設疑、發現、探究、體驗實踐等學生認知能動性凸顯出來,在學法上我着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意識,蘇霍姆林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的知識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領學生用銳利眼睛去發現美、用深刻的頭腦去思考、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一雙巧手去創造美。

四、說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

教具:課件展示各種鞋

學具:學生準備:彩紙、紙盒、泥、線繩、顏料、剪刀、膠水等。

爲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上課伊前,我讓學生穿着自己帶來的鞋,到前面來做小模特,學生排着隊,學着模特步,隨着音樂展現自己的鞋。這一環節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隨即課件展示讓學生欣賞各種風格、主題的鞋圖片.教師提問:“這些是什麼服裝?”、“它有什麼作用?”、“如果我們要參加一個特定主題的活動,市面上的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嗎?”從而把鞋帶進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其實,鞋就在我們的身邊.接着揭示今天學習主題-《我設計的鞋》。

(二)嘗試製作

如何才能擺脫千人一面的現象,設計出個性特徵的鞋呢?其實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首先,我設定幾個題材,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嘗試繪製鞋。這一環節讓學生運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接着討論:哪組繪製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歡哪一件鞋?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評價,在多元評價中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動,在互動中感受學習的自主和樂趣.根據學生討論,教師最後強調鞋的設計方法(板書):運用什麼材料、如何進行製作並進行描繪。

(三)、賞析探究:

考慮到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學生接受技能的特點,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展現:1、可以用來做工藝品鞋的材料有哪些?2、如何運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問題的呈現旨在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爲以下場景人物選出最適合的鞋等.透過學生的賞析判斷進一步加深對今天所學的知識認識和掌握.這個環節的設製爲下面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很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

(四)、欣賞、體會鞋蘊涵的審美特徵

教師課件展示各種風格的鞋圖片,教師播放優美的音樂作爲背景.這種循環有“備”的欣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並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魅力中去。

(五)、自主創作,抒發內心情感

教師出示作業要求、分組:1、設計一雙富有個性的鞋。2、要求設計之前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設計構思,然後各小組推薦代表交流自己的構思。3、學生兩人爲一組合作完成一件富有個性的鞋設計製作,也可獨立完成。在指導環節教師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體和關注個體,在巡視指導中發現構思新穎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並在全班展示,充分發揮其榜樣的作用,在巡視指導中發現作業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指導幫助克服,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他對美術學習保持持久興趣.

(六)、交流評價

學生穿上自己繪製的鞋上臺展示表演,教師讓學生仔細的"品"幾分鐘,然後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初步感受,用思考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主題構圖、色彩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緻地體味,必要時,對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經過交流還可以形成一個帶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的氛圍.

五、說板書設計

恰當地運用板書和多媒體資訊,板書能增加語言藝術傳遞資訊方法的直觀性,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我力求板書簡潔、形象,並充分體現課文重點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四冊中的第15課《畫夜景》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畫夜景》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並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知目標:瞭解美妙的燈火使我們的生活變的絢麗多彩,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使學生了解顏色有深淺的變化,而深淺顏色會使畫面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

2、操作目標:學習表現夜色的幾種基本方法,能運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對比關係來表現美妙的夜色,進而創作出大膽、生動的畫面來。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認識深淺色使畫面產生的對比效果,透過對夜景的觀察、回憶和感受,表現夜景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顏色深淺對比在畫面中的實際運用。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教學:

1、情境激勵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欣賞、交談、想象”爲主要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透過把學生帶入藝術的空間裏,引導學生不受限制地、敢於打破常規地、自由大膽的進行遐想,激發學生創新慾望,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有力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德育滲透法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一文中指出“各門課程之間要結合自身特點,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學時透過欣賞家鄉夜景對學生滲透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爲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認識顏色明暗對比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瞭解對比的多種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透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組織、匯入

1、 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做好準備。

2、 欣賞匯入: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夜景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夜景的興趣。

3、 引出本課課題——《畫夜景》。

(二)、創設情境,認識明暗

1、 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創設教學情景。請數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學上臺模仿服裝展示,其他同學討論比較衣服顏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後請一兩位同學上臺將模特按衣服顏色深淺順序排隊。透過直觀、深動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亮色與暗色的差別。

2、引發思考 質疑:顏色的深淺是絕對的嗎?教師隨機找兩位模特請學生比較衣服顏色深淺,再用淺色與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較深淺。啓發學生思考:顏色的深淺是相對而言的,是利用顏色對比產生的。一個顏色只有和其他顏色相比較時才能分辨深淺。在美術中,把他們叫做顏色的明暗。

3、語言表述 透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利用各種顏色的小花爲獎勵品,獎勵給一些有獨到見解、敢於表現的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質疑討論,自主探究

1、欣賞,感受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接着用一種興奮的語氣告訴學生:你們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一組夜景與白天景色的對比圖片,引導學生欣賞感受家鄉美景。

2、質疑,引發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麼不同?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彙報自己小組的意見。(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深淺顏色對比會使畫面產生強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繪畫方法 引出問題:咱們蘭州的夜色是這樣美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把它畫下來?那麼咱們能用什麼方法描繪出夜景呢?

4、 學生分組討論繪畫方法,發揮想象力,找出描繪夜景的好辦法。

5、 學生髮表個人意見後,教師介紹並演示不同的繪畫方法。

(1) 用油畫棒直接在深色卡紙上繪畫。

(2) 先用淺色油畫棒繪畫景物,再用深色水彩塗抹背景。

(四)、欣賞評述,提高審美

1、欣賞作品 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播發課件,目的是:創設學習情境,透過借鑑大師作品,引導學生髮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並在欣賞中獲得新方法、新思路。

2、佈置實踐任務現在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來描繪蘭州美麗的夜景吧!

(五)、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並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表現,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六)、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儀上展示,說說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文學與藝術相結合。並請學生把作品貼於“小畫家”展示欄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

(七)、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求學生回去後把畫給家人看看,並把自己變成巨人後的故事說給他們聽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親情溝通的情感意識。

五、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獎勵區和展示區。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新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花頭飾》。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設計理念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解讀

我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頭飾,它們千姿百態,風格迥異。不同的少數民族頭飾,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裝飾習俗和審美情趣,表現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思想和自我追求。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旨在透過美術知識的綜合運用,讓學生欣賞各民族頭飾,瞭解各種材料的特性,感受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樹立“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養成良好的事前計劃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設計、創作方法,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各民族頭飾,瞭解各種材料的特性。

操作領域:將簡單的美術知識綜合運用,設計製作花頭飾。

情感領域: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思想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各民族頭飾,設計製作花頭飾。

教學難點: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方法表現花頭飾。

二、 說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採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欣賞、感受、體驗、表現等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在愉快的氣氛中,使每一個學生既掌握一定的設計、創作方法,又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運用多媒體現場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說教學流程

爲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探究和交流中獲得知識和體驗,我擬定了以下教學框架:

(一)情境匯入,創設文化氛圍。

首先,把歌曲融入美術課,讓學生欣賞少數民族兒歌,感受民族文化的氣息;然後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對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有哪些瞭解?體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進而引導學生說出少數民族頭飾是千姿百態、各式各樣的,勾起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慾望。這一環節透過“聽音樂”和“對話”的活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創設了文化的氛圍,爲整堂課鋪設了良好的基調。

(二)觀察發現,瞭解民族特色。

用多媒體展示少數民族頭飾的圖片並提問 “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民族的頭飾?這些頭飾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引導學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發展的軌跡,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 。透過大量圖片的欣賞、比較,學生驚喜地從顏色豐富、造型多樣、紋樣美觀等方面瞭解了民族頭飾的特點;從裝飾習俗、審美追求、文化內涵等方面感受了民族頭飾的文化特色和少數民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接着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想,將課堂氣氛引入高潮。適時揭示課題《花頭飾》。

(三)歸納製作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透過實物比較和圖片欣賞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觀察討論:怎樣才能製作一件好的花頭飾?引導學生知道製作花頭飾要選材多樣、設計新穎、製作精美。然後讓學生總結其中一件頭飾的製作步驟。多媒體演示製作步驟,生動直觀。

(四)製作花頭飾,體驗創作的樂趣。

製作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製作之前先讓學生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討論一下:選擇什麼材料,設計怎樣的形狀 ,怎樣做才更美觀、更獨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事前計劃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製作出獨具特色的花頭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展示花頭飾,分享成功的喜悅。

各小組展示作品,並說說自己的設計意圖和製作特點。全體學生參與點評。最後在輕鬆愉快的少數民族音樂中,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作品,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民族頭飾的魅力。把本節課推向最高潮。整堂課前後呼應,民族文化氛圍貫穿始終。

板書設計從少數民族頭飾的“特點”和製作“要求”入手,簡潔直觀地反映了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

四、說設計理念

整堂課的學習以學生的探究交流爲主,教師的組織引導爲輔,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深化認識、培養技能、激發情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綜合性、探索性,發揮個性、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注重創新”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