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學問君 人氣:4.59K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小學說課稿範文彙編9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寫字編排特點:

1、 認寫不同步。 新教材每課編排的要認的字和要寫的字是不同步的。這一課要求認讀的字中雖然有幾個字是筆畫簡單的,但不一定就安排在這一課寫。這一課要寫的字有幾個是本課的,有幾個是前面課文中學的認讀字,如《口耳目》,要寫的字共3個,其中“木”和“禾”是本課的,“十”是前一課已學的;《在家裏》,要寫的4個字中“上”是本課的,而“下、土、個”3個字都是已學的。甚至一課中要寫的字全部都不是本課新認的,如《操場上》、課文第2、9、15、19課。這是從便於指導寫字的角度來安排的,教學時,應單獨安排寫字指導這一教學環節,按寫字規律來指導學生寫好字。

2、突出共性。教材是按照漢字的字形規律來安排寫字內容的,從識字課開始,在認識漢字的同時認識一些偏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並且開始學習按筆順規則寫字。教材本着“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等筆順規則,進行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紮實掌握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把字寫對、寫好,打下堅實的寫字基礎。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的共同之處。如識字中第1課“一、二、三”:橫;第2課“十、木、禾”:豎、撇、捺;課文2,要求書寫“七、兒、無、九”4個字,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豎彎鉤”,再從“豎彎鉤”引出“橫折彎鉤”,教師要着重指導相同、相近之處,同時引導區別形近字。

(二)寫字教學建議

1、教師要以身作則,加強板書示範。

一年級是起步階段,一定要打好寫字的基礎。教師要嚴格要求,認真指導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瞭解書寫漢字的筆順規則,寫好每個筆畫,每一個漢字。不能用展示的寫字課件代替教師的板書示範。一筆一畫的起筆、止筆,一筆一畫的佔格、佔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每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間的穿插挪讓??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並且要邊講解邊板書示範。而後讓學生先描後臨,發現問題,再作指導,一定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力求使每個學生不僅把字寫對,而且寫得端正、整潔。

2、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一個方面。因此,從學生入學那一天握筆那一時起,就要嚴格把好寫字姿勢這一關。在學生寫字前,教師要做好示範,講清坐姿、握筆姿勢,並對坐姿和握筆姿勢逐個指導、糾正。開始寫字時,不求多,不求快,要用大量時間糾正錯誤姿勢。在日常寫字過程中,時時巡視,時時提醒,及時發現和糾正,不斷強化和鞏固,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學生前階段形成的錯誤寫字姿勢,要下決心慢慢糾正,並教育學生懂得,不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寫不好字,還會造成斜肩、駝背、近視等不良後果,影響身體健康。

3、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一是要加強基本筆畫教學,指導運筆。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鉤、折、提等八種。每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基本筆畫的教學,要進行直觀教學,加強示範,一絲不苟地訓練,讓學生掌握筆畫的位置和形狀,並體會起筆、行筆、和收筆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和提按的要領,從而使每個基本筆畫寫得規範。二是要加強獨體字的訓練,定準主筆。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準並定準主筆。擺佈好副筆,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穩。三是要加強偏旁部首的教學,揭示規律。偏旁部首大多是從獨體字演變過來的,它直接影響到整個字的結構和重心。要注意提示學生獨體字做偏旁部首時末筆的變化。四是要加強合體字的教學,把握部件的比例。要注意指導學生把握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圍、半包圍等結構的合體字各部件的大致比例,交代清楚每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間的穿插挪讓,使學生的書寫比例恰當、穿插合理、挪讓得法、勻稱美觀,並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五是要引導學生觀察,注意發現問題。隨着學生寫字能力的提高。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把規範字和自己寫的字進行比較,鼓勵學生說出寫每個字要注意的問題,在評議中加強指導,提高寫字質量。六是要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教學的要求,不要把寫字課上成書法課。

4、寫字指導要精要、得法。

寫字的指導,要抓重點,抓關鍵。新學的漢字、新學的和難寫的筆畫、部件要重點指導,熟悉的筆畫和部件可以不指導。要做到指導一個字,帶動一類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瑣指導的弊端。

5、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

學習寫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採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寫字的積極性是提高寫字質量的關鍵。一是抓表揚獎勵。對寫字好的學生或寫字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既能調動本人寫字的積極性,也會給全班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二是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寫字比賽,爲學生寫好字搭建平臺。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寫字的信心和興趣。三是抓好個性化評價,評出每個學生個體在寫字方面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有長足的進步。

6、體現彈性。

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對每個學生都提出同樣的寫字要求,應該允許學生有選擇作業的自主權,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可以少寫幾個,覺得寫得不滿意的,可以多寫幾個。自己還想寫哪個字(要求寫的,甚至不要求寫的),就可以再寫幾個。只要能達到一定質的要求,應該允許學生有選擇作業的權力。

總之,識字寫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老師們一線教學的實踐也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要我們把握好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好教材、多動腦筋,就一定能在識字寫字教學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的。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閱讀理解能力,確定目標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規律、縫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 啓發式誘導法和講讀法:《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採用了啓發式誘導法和講讀法。思起於疑,再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設計了一些啓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出“教學要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小導遊的角色,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自由評論、深入探究”。

3.情境教學法

情景的創設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如情入境地理解課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於文字與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感受他們的思想。爲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透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定了以下兩處情境:情境(1):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學法:

《小學兒童心理學教育》中曾這樣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教給了他們這樣幾種學習方法:A、圈畫法。 B質疑法 C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葉聖陶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是閱讀教學首要任務。我採用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提示題意: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透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透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着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透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探究課文,重點感悟:

1.學習大榕樹部分。

一株榕樹便是天堂!這是怎樣的一棵樹啊!

a: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畫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說說你彷彿看到一株怎樣的樹?

b:當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怎樣的感嘆?讓學生齊讀,樹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勢:茂盛: c :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指導一株學生抓住詞語: “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大。

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生長特點:

d:在第8自然段中,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來體會榕樹地茂盛,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指什麼?看自己有什麼見解。”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樹的勃勃生機,感受到這種勃勃生機是無法抗拒的生命力。聯繫各自的感受融入到這句話中,是風吹是寫動,是陽光的照耀,是新發出的嫩芽,是那綠葉是青春的生機。

e:透過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練習背誦。

f:透過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透過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設計理念: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並注學生個體差異。

2.學習“羣鳥紛飛”部分

(1)過渡:讓學生說一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透過文字展示這種百鳥出巢的生命之美呢?讓學生走近課文。

(3)按學習大榕樹的方法,進行自學

(4)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體會到這裏的鳥兒多?生彙報、交流、朗讀。

(5)讓學生在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6)假如你是生活在這裏的一隻鳥,你將怎樣誇讚自己的家園?說、寫、唱?

(7)男、女生分讀課文,回顧全文,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齊讀最後一段。

總結:樹的龐大,茂盛爲鳥兒提供了棲身之所,人的細心愛護,給鳥兒創造了美好的家園,而鳥的活潑、可愛爲這兒增添了生機,只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纔會擁有這樣的人間勝景。

本環節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滿懷興奮,愉快之情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愉快中學習。

(三) 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當回小導遊介紹鳥的天堂。

2.學了課文,有什麼體會?

本環節設計理念:聯繫拓展課外知識,體現現代大語文教學理念,生活即語文,另一方面喚起學生環保意識,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五、說作業設計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廣告詞。

(設計理念: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六、說板書設計

12、鳥的天堂

榕樹 枝 幹 根 葉(靜態)

鳥 形 色 聲 姿 (動態)

( 設計理念:板書有助於師生一起回顧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課堂的板書應簡潔、明瞭,從而體現板書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

小學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菜園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透過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透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分別在課題、蔬菜名稱詞語中以及兒歌中呈現,把識字與看圖學詞學句有機結合起來,既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這一特點,又分散了本課繁重的識字量,爲學生創設不同的識字環境,避免識字枯燥。

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生長在城市中的孩子,他們對蔬菜的認識更多來自於市場及擺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餚,而對生長在菜園裏的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點感知較少,更缺乏對蔬菜有關基本知識的瞭解,針對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緊密相聯,以及該年段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好動這些特點,我擬訂了本課教學三個維度的目標,制定出教學重難點,精心教學準備,如下:

說教學:

1、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比如:課前讓學生跟隨父母去菜市場,看菜、買菜、認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開課前又設計了這樣的準備活動:教師將購買的九種蔬菜擺放在教室四周,並在每種蔬菜前放上名稱卡片,讓學生自由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嘗試認識它們的名稱;課中結合學生前面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名稱說話,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並拓展延伸,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

學生遇到新鮮事物,新的問題覺得有趣,便不自覺地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溝通,動腦思索,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事物,學習知識。

2、以學生髮展爲本,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空間。

本課教學時,我本着一切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展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去獲取知識,並將學習生字與積累語言、發展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比如:開課時,請學生自願介紹自己到菜市場瞭解到的蔬菜名稱;在識字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認知蔬菜名稱,學習生字詞;在學習兒歌前,請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用九種蔬菜名稱說話;學習兒歌瞭解蔬菜特點後,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擴展識字,學生根據生活體驗去創作兒歌。

在整個識字、學習兒歌的過程我還採用自讀、互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比賽讀、挑戰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體現並落實語文學科以讀爲本、讀悟結合的特點。透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積澱語言。透過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識、寫結合,在認字同時重視寫字。

本堂課在認讀了“菜、園、蘿、卜、豆、角、心”這七個字後,將“蘿蔔”的“卜”和“心”的認和寫結合起來,利用製作的寫字教學課件與教師的板書範寫進行這堂課的'寫字教學,並把指導學生讀帖,觀察字的佔格、起筆、收筆落實在寫字教學中。

4、尊重學生選擇,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在識字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學生字。學生嘗試認讀九種蔬菜的名稱詞語,喜歡哪種蔬菜就認讀哪種蔬菜的名稱;在學生彙報自學結果環節,選擇自己會認的詞語認讀;在學習兒歌環節,選擇自己朗讀的比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爲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比如:展示自己會認的生詞,展示自己讀的好的句子,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知識和課外認識的生字等。

6、開放式教學,體現“大語文”的教育觀。

整個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抽象的字與具體的物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課前學生到菜市場買菜、認菜,瞭解有關蔬菜的知識,透過親身實踐收集資訊;課前活動時將蔬菜擺在教室四周,學生透過看、摸、聞、認、讀等形式調動多種感官認知;課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將學科整合。

整個教學過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溝通課堂內外知識,聯繫學科,聯繫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小學說課稿 篇4

在教學小學四年級《水污染》這一課後,有位同學跑到我跟前悄悄說:“老師,你說光能不能污染我們?”我詫異了:光污染,這可是個新名詞。於是追問:“你是怎麼發現光污染的?”這位學生有點得意地說:“星期天我去徐州,發現許多高樓大廈上的玻璃經太陽一照,刺得人眼睛睜不開。”多好的發現,看來,小孩子也能發現大問題。於是我決定採用“調查光污染”作爲本次綜合實踐課的活動主題。並且圍繞課題精心設計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並向學生滲透不利的自然條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學自然觀教育。

針對活動目標我制定瞭如下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教師注意收集與“光污染”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光污染”的問題。

2、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3、組建考察小組一般4—— 6人,明確分工,還要指導他們考察活動的具體方法,周密選定考察地點、路線,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準備後,開始進入教學實施階段

教學流程設想:

這節課分三個階段:一爲啓動階段。在學生聽了一個真實的報道之後暢談感受,這樣靠事實說話,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進入光污染的話題然後指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後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小結。二是調查體驗階段,指導學生考察光污染情況,在考察前讓學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樣去考察,預測一下將會遇到什麼困難?然後幫助學生設計考察報告表。講清注意事項,最後讓學生利用活動課及週日進行實地考察;第三階段是彙報階段。這一階段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部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們展示彙報成果,彙報考察情況,一定會興致盎然。在本課結束時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活動,(透過本次光污染活動的調查,你們懂得了什麼?你們還想爲環保做些什麼?)把活動開展下去

本次活動雖是平時我們很少關注的話題,但對學生,對生活卻具有指導和警戒意義,相信學生透過本次活動定會受益無窮!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

大綱要求: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瞭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瞭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鄉》一課分爲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範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徵。“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透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瞭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瞭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因爲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爲課文裏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纔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於哪個呢?其實這並不是我着重考慮的問題,因爲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爲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於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並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麼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於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麼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並不是能做到遊刃有餘的。面臨着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不能只爲了教而教,更多的着眼點應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研究、去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起來,如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飛揚,如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問題是我自己如何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何杜絕讓自己陷入滔滔不絕的講授之中。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已經已經長大了的自己,來會回憶家鄉,來爲家鄉做事。這其實是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此時的教師已經不是一名“獨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表達想表達的東西,然後使其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而教師既保持了一定的權威,又以一種夥伴式的態度觀照學生。教師的講授已轉化爲一種對話,以此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對話中我設計了一些情境問題,意圖將本課的難點與重點各個擊破。讓學生學在輕鬆中。樂在學習中。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與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課透過學生作導遊、分析江南水鄉經濟發展前景等環節來發揮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來解決本課的各個知識點,儘管可能是不自覺的,也就是說他們可能也沒意識到可能也沒意識到是自己在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想、要說還要寫,必須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讓課堂上爭取做到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時光之旅。

學生的好奇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因爲這正是他們所常幻想的東西。

2、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未來走走。閉上眼睛。(音樂)我們已經到了未來,同學們你們個個已經是國家的棟樑,說說你們現在各是什麼角色?

學生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紛紛發表意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而且都夢想自己能建功立業,這也爲下面的教學環節埋下伏筆。

3、師:你們現在可能都在忙自己的事業,可能都身在他鄉,身邊的人都不是故鄉的親人。這時——

音樂聲響起:《春江花月夜》;童謠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師示意學生一起誦讀童謠。

4、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談談聽到這首童謠的感覺。(親切,勾起對童年的回憶、對家鄉的回憶……)

師:我們的家鄉有個美麗的名字——江南水鄉(板書課題)讓學生深情朗讀課題,營造氛圍。

(二)環環相扣,教學新知

5、師:你的家鄉是什麼樣的,來談談。

生自由說。(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師:你們現在都是各有一番事業的人了,是不是身邊都有自己的祕書了,平時發言都有祕書來幫忙,所以今天講話不行了。現在老師來做你們的祕書,替你們來列一下講話的提綱,請各位“老總”照着提綱來發言,可得講好一點,因爲你身邊可能還有外國友人,別丟祖國的臉。

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學生的缺點,同時又爲學生設定下一步的棋。學生在教師善意的批評後更能自覺完成下一步學習任務。

7、出示提綱:(1)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鄉的環境(3)江南水鄉的物產

生自讀課文1~3部分,可討論。

8、生介紹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即本課的引文部分)要求讀出感情,特別是“這裏山清水碧,稱爲太湖平原,全國最著名的‘江南水鄉’,也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要求感情讀,一是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發下步教學環節。

9、師:既然你對江南水鄉的感情那麼深,那你對那裏的地理肯定很瞭解了。請你給我做導遊,因爲“五一”長假我就要去旅遊了。

出示適當更改的“找一找”:請着地圖來做一次導遊,介紹江南水鄉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這裏要求學生化被動爲主動,去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因爲學生對於當導遊都挺有興趣的,這樣憑着興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沒有了應付的情緒。此外,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師:現在有幾位客人,他們分別是東北的吉林人、黃土高原上的甘肅人以及華北的天津人,他們想到一個地方去投資。爲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請你發揮自己的交際才能,促使他們來江南水鄉轉轉,或許他們就會來這裏投資。

11、生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

這裏學生除了介紹江南水鄉的環境,完成了解江南水鄉的環境這一教學目標之外,必談到那三位客人的家鄉,這樣也複習了前面的所學。

12、師:那三位客人看來是心動了,或許他們第二天就來江南水鄉了,還可能看中咱們的家鄉,決定投資呢。家鄉的父老鄉親可要感謝你們了。(變着法子表揚學生)。不過既然大家現在都是事業有成,爲什麼不親自來投資呢?

師:想想我們江南水鄉的一些特產,你針對這些來談談,你可以投資那些方面,或者你覺得那些項目有發展前景,值得投資?

這裏就是完成了江南水鄉的農副產品着一部分的教學。

學生要回答這部分的問題,首先必須瞭解江南水鄉的物產,然後才能說上一些,當然學生對於江南水鄉經濟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膚淺的,但這沒有關係,因爲學生肯定思考過了,這就足夠了。

教師在這裏要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的認識或瞭解能更準確些。

(三)激勵創作,總結提高

13、師出示唐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齊讀。

師:白居易的詞是寫得很好,但我覺得咱們江南的好可不止這些,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幾句話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來寫幾句話,也可以寫詩,來介紹我們這個人間的天堂。可不要再請祕書了。

這裏就是在複習本課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場交流。

教師總結。

佈置作業:預習《江南水鄉》後半部分。瞭解本地的鄉鎮企業情況。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標”爲依據,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爲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教材分析

行進間運球是小學籃球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好籃球的一項必備技術,對發展學生的速度、協調、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時期,他們的力量較弱,可塑性大,好勝心強,勇於克服困難,喜歡參加活動性的遊戲。

四、教學目標

結合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懂得正確的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方法。

2、技能目標:80%同學能夠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

3、情感目標:透過練習,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行進間運球的動作和球的落點。

教學難點:全身協調發力和控制球的方向。

六、教法、學法

教法主要採用了講解法、示範法、遊戲法和評價激勵法。

學法主要採用了觀察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

七、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

首先,教師用語言匯入新課,設定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着,教師帶領學生繞籃球場慢跑

熱身,做徒手操和熟悉球性的練習(雙手拋接球和身體的各部位前後繞球)。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控制力。

基本部分:

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示範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特點和方法(雙腳前後開立,雙腿微屈,身體前傾,持球手五指自然分開,掌心空出,以肩爲軸,用手指和手腕控制球,控制好球的落點和方向,另一條手臂撐開保護球。)。

針對本課的教學難點,先採用教師帶領下無球練習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動作,爲下一步的練習打好基礎。

分組練習:把學生分成六組,以籃球場邊線爲界,讓學生排隊練習,要求學生能控制住球,減少失誤。練習時以先慢後快的方式,等學生進一步熟悉球性,再適當的加快運球速度。

針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安排了一個籃球”運球接龍“的小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得到快樂,在比賽中得到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練習的

積極性。

把學生平均分成兩隊,前後一臂的間隔,每隊排位同學持球,向前運球,依次繞過全體同學,再傳球給最後一位同學,以此類推,看哪隊學生完成的最快?

結束部分: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在優美的音樂中,教師帶領學生做放鬆操,達到放鬆肌肉和心理的目的。

最後,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對錶現好的學生提出表揚。

八、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本課的平均心率爲120——125/分鐘。

預計本課練習密度大約爲42%。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這篇精讀課文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這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透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排列、動態。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透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特點和本組課文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徑,以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放全腦爲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上好一節課好的開始。於是我以輕快的音樂和簡單的動作讓學生全身心的放鬆,以飽滿的精神準備上課。(播放上課實錄)透過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了起來,個個精神抖擻。接着我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馬的腳可以奔跑、烏龜的腳可以爬行、小寶寶的腳可以走路。以此談話匯入課題:同學們我們知道大部分動物都長着腳。

那你們想想看植物會長腳嗎?今天我們就跟着老師一起去認識一種植物的腳。同時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再出示爬山虎圖片。同學們這一片綠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樣也長着腳。想不想看看呢?透過這樣的設懸念,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自學。於是在這節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比一比

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分隊各組發爬山虎(播放上課實錄),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瞭解,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觀察到了些什麼?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觀察的。

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等等。二是連續觀察,所以纔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後來變彎了,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纔會發現沒觸着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了。”透過這樣比一比的環節,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起來了,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藉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找一找、讀一讀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找出文中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並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這幾個重點詞進行分析講解。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重音、反覆多讀,在讀中感悟爬山虎葉子的色澤美、整齊美和微風吹拂時的動態美。這節內容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講解爲輔,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談話匯入: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這樣生機勃勃地爬滿牆,跟它的腳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的腳又是怎樣的呢?於是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我同時板書。再讓學生拿起畫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隨後播放課件予以對比。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三)、抓重難點、強化認知

在這節教學中,我以演一演、議一議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我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並標出動詞。隨後我出示句子及圖片重點理解觸、巴、拉、貼等詞的準確性。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它並不是像我們人這樣左右腳交替着前進,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這樣慢慢地爬滿牆。然後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演一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怎樣改?透過大家的表演和討論,進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滿牆的。接着讓學生從“觸着牆”與“沒觸着牆”入手,找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同時板書)再播放錄象,朗讀全文。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長過程,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

最後,總結課文。

學生提着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提問的方式來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從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小學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1、本節課主要教學一位數除三位數的除法。教材以整理照片爲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後兩個學生估算和筆算的過程,一方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驗估算、筆算各自的不同特點。

2、筆算中重點解決“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要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的問題。例題中的筆算過程沒全寫出來,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出“當百位上的數小於除數時,應將百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合併,看成幾十個十來計算,因此商的首位應寫在十位上”。

教材知識的前後結構與聯繫:

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位數除多位數滴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口算、估算和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後進行的。爲此讓學生探究、理解和掌握好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豎式的書寫格式,不僅可以彌補中下等生對前面知識學習的不足,又爲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商是三位數(包括商的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需要注意幾塊知識的教學:

1、把估算和筆算有機地結合起來,先估算出大致結果,然後用筆算求出準確商,將兩次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體會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可以檢驗結果的正確性。

2、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

3、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時,什麼情況下用進一法,如餘下的4張照片,還要用一頁。

4、結合教材內容,滲透互相幫助的思想教育。

針對以上情況,我所採取的措施:

1、結合學生實際創設情境,激發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如少先大隊部兩名同學整理照片,請大家幫忙算一算要插多少頁和要幾本相冊。

2、充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展。

3、讓學生分析、探究、相互交流討論,徹底理解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要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和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樣上,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都必須比除數小等來突出重點。

4、提倡算法多樣化。把估算和筆算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將兩種算法的結果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可以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另外突出238÷6的筆算過程教學;教學時,引導學生有序的思考以下問題:“(1)先用除數6去除幾?(2)當2個百除以6不夠商1個百時,該怎麼辦?(3)當23個十除以6,商應該寫在哪一位上?”來突破難點。然後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理解算理,進一步形成筆算除法的思路。

5、透過鞏固練習和一定的作業,提高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小學說課稿 篇9

教學內容:

1、小足球“射門”

2、遊戲:“小袋鼠”接力

學習水平:

水平三(小學五年級)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課程理念爲指導思想。注重學生身體、心理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重視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2、教材分析

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瞭解到球類是學生最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其特點是集體性和競爭性強,鍛鍊身體的綜合效果好,是樹立羣體意識、培養應變能力、團結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五年級的小足球教學應讓學生多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其教學手段以遊戲的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小足球集體性和趣味性強的特點。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體驗、探究足球的射門動作。

教學難點

掌握腳與球的觸球部位和用力方向。

4、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運動技能:初步掌握簡單的足球射門動作,促進身體的全面協調能力。

社會適應:促進健身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三、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對體育活動有着廣泛的興趣。他們生性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個性突出,敢於表現自我。但自控能力差、集體意識淡薄、學生身體素質差異也大,同時、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容易受外界影響等。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小學生的理解力、自制力相對較差,但模仿能力較強,學習動作技能應以第一信號爲主,教學中要精講多練,多做示範。要充分發揮遊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大膽向其他同學展示,增強其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啓發式教學法、激勵法、評價法、競賽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學法

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法、遊戲競賽法、合作練習法、相互評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體育骨幹的組織能力。本課以小足球爲主,一物多用。並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採用學生最喜愛的遊戲方式進行教學,透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和遊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課的流程:

本課以學生喜歡的小足球貫穿課堂,從“熱身運動-----足球射門-----“小袋鼠”遊戲”的這樣一個流程,內容密切聯繫,達到提高學生的協調、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

1、課堂常規:

組織教學所需的常規內容,主要是迅速地把學生組織起來,使學生明確課的內容和目的,集中學生注意力。

2、熱身匯入:

學生2人一組自由組合以搶球遊戲爲手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個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不斷學習和提高。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強心育體:

①.小足球“射門”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從而達到提高動作技術能力的目的。採用啓發式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摸索足球射門的基本技術,使學生逐漸瞭解射門技術在足球比賽中的作用與地位,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透過出示技術平價標準、學生之間相互評,使學生初步掌握小足球射門的動作要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鍛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加深了足球比賽的瞭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②.遊戲:“小袋鼠”接力

活動形式: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練習。

教師引導:(1)講明遊戲規則,並提出要求;

(2)先讓學生自行練習一次。

(3)引導各小組討論。

(4)組織學生進行比賽。

(5)評出最後的獲勝小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快與緊張的氣氛中積極參與活動,獲得最佳活動效果。

4、放鬆活動:

師生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各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調整呼吸、放鬆身心。

教師引導:(1)引導學生隨音樂一起充分放鬆。

(2)師生花共同小結、評價。

(3)指導學生收器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充分放鬆。

5、場地器材:

小足球場,小足球13個,標杆旗4根,小磁性黑板一塊,音響一套

六、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並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5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