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得了焦慮症如何緩解

學問君 人氣:2.42W

焦慮症的可以這樣自我調節

得了焦慮症如何緩解

首先,嘗試深呼吸。當你感到緊張的時候,不妨嘗試做一做深呼吸、冥想,讓自己全身放鬆,自我心理調適心情保持平靜。

其次,多對自己說“一切都會過去的”。這是一個神奇的咒語,當你感到焦慮煩躁的時候,多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工作多得讓人頭痛,但是總能完成;老闆教訓自己,但也有停的時候,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樣。這招對克服焦慮煩躁很有幫助。

再次,告訴自己其實沒那麼糟糕。孩子考試不及格、被客戶訓了一頓、上班遲到了,這些都會讓我們生氣焦躁,但是試問一下自己,過一段時間,這些事情還會很重要嗎,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一切也沒那麼糟糕,不值得我們焦慮。

心理解讀:每天做到三餐按時,作息規律,同時,也要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發現壓力大適時減壓,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焦慮症的自我治療可以怎麼做?

在生活中,焦慮症的症狀和臨牀表現是治療和預防焦慮症的關鍵。由於很多患者正是因爲初期沒有治癒,也可能是因爲沒有去治療所以導致越發的嚴重。我們應該瞭解關於焦慮症的症狀做好相應的準備。

一、身體不適具體表現爲:早期很多患者一般伴有多種軀體不適,心悸氣短、胸悶心慌、心跳加速、全身疲憊,工作學習能力大大降低,即使是簡單的工作也變的難以應付,進而加重了患者的焦慮和抑鬱,伴有失眠、早醒、多夢等障礙,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二、急性焦慮:如果是急性焦慮症的話常常是在慢性焦慮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其主要的症狀有:在驚恐中發作或者是在夜裏睡覺做夢發生而有瀕死感。患者這發作的時候會明顯的感覺的到有呼吸很困難,心臟彷彿是在劇烈的跳動一樣,胸口也有悶的感覺。患者因爲太緊張而導致呼吸性中毒的現象,這時候又會出現面色麻木等現象。

三、異常舉動,隨時備戰:其實,焦慮不僅僅只影響到患者身心,還會影響他們的行爲舉動,因爲焦慮症狀讓病人不舒服,他們常常採取一些無意識舉動來消除焦慮。病人還常常把一切外在壓力,都當作風險狀況,擺出隨時備戰的姿態,使得自己整天惴惴不安,一副大禍臨頭的趨勢,即使是一點點小煩躁,也會手足無措,失去正常狀態。

四、反常人格、嚴重激動:患者一般會性情內向、敏感,缺乏彈性,他們多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而往往達不到期望值而覺得有罪惡感,貶低自己,並且容易情緒異常激動,坐臥不安、心情忐忑、經常性的驚慌失措,喜歡踱來踱去、注意力渙散。

治療焦慮症最好的藥是什麼

治療焦慮症最好的藥是什麼?焦慮症患者在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後,需要堅持治療,效果纔會好,中藥療法更是貴在堅持。因爲焦慮症畢竟不像感冒那樣三五天就能治好,這樣系統治療得需要時間,需要有耐心。那麼,治療焦慮症最好的藥是什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療焦慮症最好的藥是什麼?治療焦慮症的副作用小的藥,一般採用中藥進行治療,中藥是中國最傳統的治療方式,由於透過中醫中藥調理治療焦慮症療效顯著,所以倍受患者青睞,但是其用藥需要熬製,往往搞得大家耗費時間精力。治療焦慮症的中成藥,打破陳舊的製作方式,採用中藥原料,經制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使用方便,療效同樣顯著。

①間斷服藥原則: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長期大量服用。

②小劑量原則:小劑量管用就不用大劑量③定期換藥的原則: 如果是病情需要長期服用安定類藥物抗焦慮,3-4周就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賴的產生。注意換藥時,原來的藥慢慢減,新加上的藥慢慢加,兩種藥物交叉服用一段時間後,再撤掉原來的藥物,新加上的藥物加到治療量。如果患者年齡偏大,服藥劑量不大,療效較好時,也可以不換藥,只要安定類藥物服用的劑量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療效不減弱,就可以認爲沒有產生依賴性。

以上就是專家關於治療焦慮症最好的藥的相關介紹,焦慮症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預後也不錯的情緒障礙,因此即使你被確診爲焦慮症,也不必過分擔心。專家建議患了焦慮症應該及時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檢查治療。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諮詢我們的在線專家,他們會給你更加滿意的答案。

如何緩解兒童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而這種不適應行爲或情緒,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爲反應。我們把孩子對幼兒園的不適應叫做分離焦慮,要想從根本上降低分離的焦慮,就要提前做好準備。下面就來告訴你對待兒童分離焦慮的辦法。

1、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爲孩子將父母作爲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這樣老師纔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也可以玩遊戲,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每天入園的時候,在家裏就應該說好,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並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不要表現出不捨,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捨,馬上就會以哭來要挾你。

4、增強幼兒園的吸引力

家長來接孩子時,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幼兒園一般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但要注意安全。當孩子玩得高興時,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並答應他明天再來玩。這樣,幼兒可能會懷念在幼兒園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兒園更強的動力。

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入園前儘可能的緩解兒童分離焦慮症狀,纔可以讓孩子儘快的容易到新的生活中、也可以讓孩子減少發病的機率,這樣大人孩子都可以少遭點罪。

創傷事件紀念日或會加大幸存者的焦慮及悲傷

那些創傷性事件會週年性地向事件中倖存者襲來,而他們又應如何處理這些回憶所帶來的焦慮和抑鬱?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災難應對網絡的心理學家蘇珊·西爾克,創傷事件紀念日會重新激活實際事件當時的想法及感覺,倖存者可能會表現出高度的焦慮及抑鬱。

在創傷事件紀念日前後,人們可能會清晰地回憶事件並較平常有更激烈的情緒感受。重新經歷悲傷是心理治癒過程中一個非常自然的部分。而就至於傷痛而言,根本不存在任何正確的痊癒方法。儘量不要將自己的'反應和別人做對比。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而每個個體都會找到屬於他或她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記憶。

隨着紀念日的臨近會帶來影響人們的一些反應包括有:難以集中精神、食慾不振、無法抑制的情緒爆發、噩夢、睡眠困難或嗜睡以及與他人產生抽離感。

爲了幫助人們度過創傷紀念日,APA建議採取如下應對措施:

1.認識並接受你可能在經歷的感覺。明白你所承受的感覺是康復過程的必經部分。

2.尋找健康的方式來處理你的悲傷。和一些你信任的人分享回憶和感覺,或只要花時間和朋友以及家人呆在一起就好。對於一些人,比起專注在回憶上而言,參加某些可以吸引注意力的活動纔是種明智的應對策略。而像閱讀、思考這樣的沉思活動或散散步也是好辦法。不要採取像酗酒或使用藥物這些會成爲問題的應對措施。

3.參加一個活動,紀念已失去的愛人。你也許想種棵樹來紀念、給愛人喜歡的慈善機構捐獻、參加一個你愛人本很喜歡的活動,或與他人分享回憶。考慮參與志願者活動,你可能會發現幫助別人實際上是幫助自己。

4.運用你的社會支援系統。和朋友以及家人聯繫。不要孤立自己。

心理治療師可提供的支援:

心理治療師可幫忙提供詢證治療以幫助人們管理圍繞創傷事件所產生的情緒。更常規的是,心理治療師會進行心理治療(有時會成爲精神療法或訪談法)。治療的風格各種各樣,但心理治療師會針對人們的問題以及其性格和偏好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些常見的心理治療類型有認知治療、行爲治療、認知行爲治療、人際心理治療、人本主義療法、精神動力學治療或一些心理治療方式的綜合使用。心理治療可針對個體、夫妻、家庭或其他團體展開。一些心理醫生會接受培訓展開催眠療法,而研究發現此治療對大量的症狀均有療效,其中包括痛症、焦慮以及心境障礙。

而於某些症狀而言,結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才能取得最佳療效。對於需透過藥物獲得治療的人們,心理醫生會在整個療程中與初級護理醫師、兒科醫生和精神病醫生通力合作。新墨西哥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這兩個州已經透過條例允許持牌照的心理治療師透過額外及特別的訓練可以開處方藥(但藥物有一定的範圍限制),以改善情緒和心理健康的失調症狀,諸如抑鬱及焦慮。

我們大家都來重視焦慮症

隨着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欲求多了,焦慮的事情也增多了,如今焦慮障礙的人比抑鬱症患者多,因此,我們大家都來重視焦慮症。

1. 焦慮的三種形式

有慾望便會有焦慮,慾望總在尋求滿足,但單憑個人努力並不一定能得到滿足,這是人生之痛。一般說來,慾望愈強烈,求滿足之心愈急切,而滿足取決於客觀者愈多,則焦慮愈甚。這是焦慮可以理解的普通形式。人之不同,不在於有無焦慮,而在於焦慮的輕重以及出現的頻率和持續的久暫。當然,更根本的不同是,人們慾望的等級結構不同,對待人生的態度各異。

典型的神經症性焦慮有三個外在特徵:植物神經功能亢進;肌肉緊張和運動性不安;社會功能顯著受損或喪失。焦慮病人的內心體驗是各式各樣的,預期性(anticipatory)焦慮體驗;廣泛性(generalized)焦慮體驗,即在多種處境下或事無論大小都感到焦慮;自由浮動(free-floating)或無名焦慮;焦慮具有壓倒一切的(overwhelming)性質,以致病人除焦慮外,幾乎什麼思想都沒有,什麼也聽不進去,什麼也看不進去,甚至連電視看了一陣子也不知所云;急性加劇的形式叫驚恐發作;慢性持續的和較輕的形式體現爲煩躁,經常着急也不知爲了什麼,容易發怒等。

有些病人的焦慮直接或主要取決於軀體(包括神經系統)的疾病過程,或出現在精神病過程中。這種焦慮可以跟前述兩者重疊或以某種過渡形式出現,在內外科會診中不少見。本文只討論前兩種情況,即非器質性、非精神病性的焦慮。

2. 焦慮障礙比抑鬱症多

據N.C. Andreasen等,美國社區調查發現,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患病率爲6.4%(p.235);驚恐障礙女性爲2%~3%,男性爲0.5%~1.5%(p.231),筆者按,若男女在人口中各佔一半,則總的患病率爲1.3%~2.3%。廣泛性焦慮和驚恐障礙加在一起患病率超過8%。同書報告抑鬱症的患病率爲4.3%(p.207)。國內報告也是焦慮多於抑鬱。胡明等報告,中學生焦慮發生率爲20.3%,其中輕度焦慮佔14.4%,中、重度佔5.9%。丁錦紅等報告,大學生處於焦慮狀態或有焦慮症狀者佔30.8%。這些數字是觸目驚心的。

3. 臨牀醫生診斷的抑鬱症病例比焦慮病例多

在“文革”前,我國精神病學界一致認爲,精神分裂症和神經衰弱是防治的兩個主要問題。那時,精神科門診病人除精神病人外幾乎全是神經衰弱。這說明,醫生的觀點決定着他們所見到的病種分佈。改革開放以來,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神經衰弱不見了,全都變成了抑鬱症!箇中原因。其實,神經衰弱並未消失。王國強等對43例神經衰弱病人追蹤10年的結局是:神經衰弱32(74.4%),精神分裂5(11.6%),抑鬱症2(4.7%),焦慮症2(4.7%),死亡2(4.7%)。追蹤10年,74.4%的診斷不變,神經衰弱的診斷是可以站得住腳的。再看看取消神經衰弱這個病的美國,DSM-IV說,神經衰弱可以歸類到未分化的軀體形式障礙(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這一診斷類別,這其實只是換了個說法罷了。

根據調查瞭解到生活中焦慮障礙比抑鬱症多,患有焦慮症的人很多,我們大家都來重視焦慮症吧,關愛自己的心理健康。

TAGS: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