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學問君 人氣:1.22W

教師是學生們的引導者,因此也肩負了許多的壓力,那麼教師的心理健康應該怎麼維護呢?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希望能帶給大家啓發與思考。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會體制上,需要透過制定各種政策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對教師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援與保障,形成有效的社會支援網絡;在學校層面上,學校應友好、合作地對待教師,瞭解教師各自的能力與工作情況,公平對待每一位教師;應及時、適當地給教師的工作以鼓勵的肯定,不斷提高教師的角色認知水平;應關心和正確對待教師的心理衝突、心理矛盾,幫助分析衝突原因,消除心理陰影;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使教師得到更多直接來自教學過程的內在獎勵;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學校的組織管理要使教師有獲得社會支援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會和學校僅僅是引發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外部因素,而教師的個人因素則是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內部因素。要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還應從教師的個人因素入手,透過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來促進和維護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問題而言,“除了你自己,沒人能救你!”。

一、增強心理保健意識

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識的不斷普及,教師要增強心理保健意識,隨時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與情緒變化,這是教師維護與調適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礎與前提。

二、職業態度的自我調節

在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中,職業心理問題是最多、最嚴重的。而職業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爲其不良的職業心態。2004年筆者在教師培訓中對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心態進行調查,結果表明:74%的教師不喜歡教師這一職業,多數是良心型、情緒型、無奈型和動搖型的,只有少數教師是把教師這一職業作爲事業來做的。在這種心態之下,很多教師就會出現職業適應不良、職業行爲問題,甚至會出現職業倦怠症。作爲教師,要預防或調適這一心理問題,就是要調整自己的職業態度。

首先,要增加職業自豪感:經常用一些讚美教師的語言來進行自我暗示,如“我們是站在人才的搖籃邊。”、“打擊學生就是打擊未來,打擊我們的民族!”、“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來增加自己的職業自豪感。

其次,要培養、改善自己對職業的態度:經常用的方法有(1)回顧與反思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體驗教學中、與學生相處中、工作中的成功與快樂,讓自己逐漸地喜歡教師這一職業。(2)找一個你最羨慕的職業,具體寫出教師與這個職業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在對比中使自己更加熱愛這一職業;(3)改變想法:既來之,則安之,能力體現在工作中,如果連教師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應先做好教師職業:

三、不合理信念的自我修正

人們苦惱的根源來源於三種不合理的思維觀念。心理學實驗表明:決定人的情緒和行爲的,不是誘發事件或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評價、態度和信念。不合理的態度和信念就會使人有不健康的情緒和行爲。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瞭解不合理信念的特徵,掌握修正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基本方法:

1、絕對化要求:從主觀意願出發對客觀事物的發展進行推理和判斷,思考問題常同時與“必須、應該、一定”等之類的詞語聯繫在一起。這種思考方式不合理,在於它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客觀事物發展的自身條件和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我們不能把“希望”變成“要求”和“命令”。合理的思維是“寬容”的,即雖然我希望“這樣”,但允許有各種“那樣”的可能出現:“我希望成功”,但也接受可能有的失敗;“我希望他這樣做”,也尊重他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2、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當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如一次不成功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沒能力。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斷一本書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以一件事的成敗、某個行爲的好壞來評價整個人,是一種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合理的思維方式是評價某件事或某個行爲,而不是輕率地對整個人、人的價值做結論。如“他上次打架的行爲是很愚蠢的”、“我這次考試失敗了”,這樣的思考方式纔是理性的。

3、糟糕至極:要麼全對,要麼全錯;要麼全盤否定,要麼全盤肯定;把生活看成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兩個極端,把某件事情看得糟糕至極,就是這種思維方式的結果:一件事情不好,就覺得全完了,感到恥辱、悲觀、無能,“我是最痛苦的,沒有人能理解我!”而事實上,世界上並不存在糟糕至極的事,我們應該學會“軟性”思考,即看到白和黑中間有許許多多的中間色,事物可能是較好的或較壞的,但絕不是最好的或最壞的,用辯證的觀點去認識和把握事物,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認識到事物是發展的,這種思維方式纔是科學、合理的。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學生的行爲。修正不合理信念,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榮辱觀和生活觀。教師的高尚在於寬容學生的錯誤!

四、正確認識自己,建立合理的期待

正視自己,接受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不能太高,這樣容易受挫折;也不能太低,這樣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不要追求完美,不完美也是一種能力。

避免衝突,減輕壓力:教師要正確定位,不與學生對立,要加強角色意識,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 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需要具有正確的認知方式,正常的情緒反應,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守信、寬容、尊重、熱情等交往原則,還要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策略。

1、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的策略:以主動去激發和開啓人際交往的互

動鏈。(1)增加交往的頻率(參加集體活動);(2)學會聆聽的技巧:耐心聆聽;虛心聆聽:交談不是演講比賽,學會做一個很好的觀衆;會心聆聽,作出適時、適當的反應;(3)學會寬容。 2、掌握人際吸引的技巧與策略

人際吸引是人和人之間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歡和親和的現象。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1)儀表的吸引:儀表要整潔、端莊、美觀、典雅、大方、得體、灑脫,與個人的年齡、性別、個性相適應,與環境相適應;(2)人格吸引:要誠懇而坦率、敬人而不自卑、不俯仰討好尊者,也不藐視落伍卑者。行爲上,活而不輕佻,輕鬆而不懶散,謙虛而不遇腐,有禮而不怯懦;(3)學識的吸引。

人際吸引的定律:(1)對等律,即人際交往的相互性;(2)接近律,即交往越多人際關係就越好;(3)黃金律:你想別人怎樣,你先怎樣;(4)鉑金律:別人想你怎樣,你就怎樣;(5)鑽石律:真心稱讚、激勵別人。

3 、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和策略

語言溝通技巧:逢人減歲,逢衣加價,讓人自信!

非語言溝通技巧:透過眼神、姿態、表情、動作、聲調等,反映人的認知狀態和內心體驗的一種溝通方式。美心理學家梅拉比安曾提出一個公式:

資訊的全部表達式=7%語調+38%聲音+55%表情(上網聊天)六、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

合理作息,科學用腦:用腦適度,避免過度疲勞;合理用腦,避免

過分單調;選擇最佳時間,提高大腦功效。

加強鍛鍊,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加強營養,保證供需;豐富活動,改善心境。

控制焦慮程度:合理期待,努力去做。 七、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是人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障礙時,所產生的沮喪、失意、焦慮、緊張、、憤懣的心理狀態,是一種主觀感受。挫折忍受力是免於行爲失常的適應能力,行爲不失常、保持常態、忍受力強,較冷靜。

影響因素:身體條件;過去的經驗(自卑,過分保護等);對挫折的知覺判斷(認爲很嚴重)。

挫折後的反應有兩種表現:直接反應表現爲負面情緒如痛苦、失望、焦慮、緊張、內疚、羞恥、不安、自卑等和生理反應如面色蒼白、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休克等。間接反應主要表現是防禦機制,即轉移挫折如否定失敗,退化如大哭大鬧、扔東西等,幻想如做白日夢等,合理化即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人在遇到挫折後,要發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去調節。主要方法有:(1)以積極的態度來消除、笑迎挫折:用理智或意志控制挫折後的消極情緒。一個成功的人不是不失敗,是失敗不失志!

(2)用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接受教訓,提高自我,學會分析困難:是目標不對?方法不對?

(3)自我調節的方法:渲泄情緒,以恢復理智(找朋友或心理諮詢

師傾訴、交談);精神轉移(做運動、唱歌、逛街、做家務等);原諒自己,恢復自尊,走出陰影;把挫折變成成功的動力;學會幽默與自我解嘲。

總之,我們要正確看待挫折,因爲挫折帶給人知識經驗,挫折讓人更有才幹,挫折帶給人風度與氣魄;挫折使人聰明,挫折使人成熟;遇到挫折不要逃避,怨天尤人,勇敢面對挫折吧!

八、增強自信心:人格的核心是自信,一個人有了自信,就有了人格的魅力,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賴並能給人以希望的。

生活中增強自信的方法主要有:多想你會成功,不要想你會失敗;想成功了會怎樣,怎樣成功;集會、上大課時坐前排;

練習正眼看人;加快走路速度;養成主動與人說話的習慣;穿着得體;多看歇後語、幽默、笑話等,笑口常開;自我精神訓話:深呼吸——對鏡子做鬼臉——大笑——朗誦自己的優點5條以上,並自我鼓勵——朗誦自我訓話詞;堅持心理訓練。

對學生能否成功來說,教師的態度是最偉大的預言者。雖然課程、教法和教師的才幹也很重要,但教師的心理狀態起着關鍵作用。“自勝者強”,這是老子的一句名言,它告訴我們心理成長的鑰匙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我們要學會心理完善,在現代文明中去拯救和撫慰受傷的心靈;學會善待生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