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關於企業轉型升級的發言稿

學問君 人氣:2.08W

隨着金融危機的逐步蔓延,慈溪市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臨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決貫徹中央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措施,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轉型升級不畏難,打好“保穩促調”攻堅戰。一方面,政企攜手,共度時艱,千方百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充分利用金融危機中蘊藏的機遇,加快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關於企業轉型升級的發言稿

改革開放以來,慈溪市實現了從農業大縣向新興工業化城市的跨越,初步構築了具有慈溪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2008年工業GDP、財政貢獻和就業分別佔全社會的59%、65.7%和60%,工業已成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區域經濟持續回落,根本原因則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素質性和結構性矛盾。一是以加工製造業爲主的產業結構呈現出產業高度化不足的態勢。儘管我市產業塊狀經濟帶來產業配套能力強、配套半徑短的優勢,但是整體優勢不強,產業鏈缺失,產品附加值不高,總體上處於產業鏈和利潤鏈的低端,導致企業生產效益提升不快,對能源、原材料、勞動力價格的波動特別敏感,一旦喪失勞動力優勢、價格優勢,企業就會遷移。二是以外貿出口爲主的市場結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衝擊時間更早、範圍更廣、強度更大。目前我市外貿依存度高達80%,出口依存度高達70%,整個經濟生產鏈條都與外貿緊密相關,與外部市場環境緊密相關。這既是慈溪的'特色與亮點,又是弱點,因爲一旦出口受阻,整個經濟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自1992年以來,我市出口增幅年均保持在35%以上,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一季度急劇下滑至19.3%,由此導致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深幅回落之勢。今後即使沒有金融危機,也不可能再依靠這樣高速的出口增長來帶動經濟發展。三是以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爲主的企業結構,對勞動力和融資等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不如以規模企業爲主的地區。我市5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雖有2103家,但普遍規模偏小,有帶動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慈溪雖是浙江經濟強市(縣),卻沒有銷售超100億的企業,而江蘇常熟市2008年銷售超100億元的企業就有2家。慈溪企業的“狗羣經濟”,過去我們曾引以爲豪,但從新形勢的要求看,企業發展“多、小、散”的格局,開始制約經濟增長質量和整體效率的提高,其內在的資源分散不集約、污染難治理、產業難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弊端正日益顯現,必須從裂變走向整合。四是以低素質勞動力爲主的用工結構,對社會管理和產業提升帶來一系列問題,使產業難以從中低端向高端發展。慈溪人口密度高,人均資源稀少,公共基礎設施、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不高,產業工人基本上由低素質外來人員構成,已成爲一個典型的外來勞力依賴型城市。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在促進慈溪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對城市承載、環境和公共資源造成嚴重負荷,對社會穩定也帶來嚴重影響。

從慈溪改革開放30年來工業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出,成千上萬市場主體崛起,形成了千家萬戶辦企業的地方特色。這一時期工業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是,着重依靠土地和勞動力獲得資本積累,依靠勞動密集型產品、中低端產品帶動經濟增長,依靠生態環境代價換取經濟增長,形成了以外延擴張爲主的經濟形態。這種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慈溪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也有着明顯的侷限性,當慈溪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水平後,這種發展模式所釋放的增長能量已經接近極限,繼續沿襲這種發展模式,

勢必帶來並且已經帶來工業經濟發展的不適應性,由此造成環境承載能力、資源要素供給、企業存續等等難以爲繼。目前,我市GDP已過600億元,工業經濟總量更是跨越2000億大關,具備了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尤其是在要素供給、外部環境和內部結構性、素質性矛盾的倒逼下,推動轉型升級的市場條件已經成熟。我們必須抓住這次機遇,準確把握慈溪新時期的歷史使命,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努力在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上率先走出一條新路。

努力把握工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策略

目前慈溪正處於人均GDP從5000美元到1萬美元發展轉型(即從中等發達的經濟體向發達經濟體轉變)的關鍵時期,具有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但作爲市場活動的一部分,轉型升級有其盲目性、無序性和滯後性,作爲地方政府,必須加以引導和調控,透過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加快慈溪工業轉型升級。既要實現經濟轉型,即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透過企業集聚、產業集羣、資源集約,做到加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集約發展、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相互結合;又要實現產業升級,即大力發展高端產業,提高產業層次;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行清潔生產模式;大力發展優質產業,尤其是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以此提升產業競爭力。總的來說,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實現我市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包括四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要以效益倍增爲核心。過去那種靠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今後發展的要求。當前慈溪工業處於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必須以工業效益的全面提升爲目標,走集約化的發展路子,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結構、優化配置、加強管理以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產業集聚提升、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升慈溪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可持續增長的目標。二是要以自主創新爲動力。一方面,資源環境制約倒逼創新。過去我市主要依靠土地投入、能源消耗和勞動力大量投入來換取經濟增長,經濟效益低,社會效益差,城市環境承載力不堪重負。在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實際貢獻率逐步遞減的新形勢下,需要依靠自主創新來緩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持續發展促使創新。持續發展必須注重創新投入。依靠高新技術、高素質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推動產業從貼牌製造向自創品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