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爲何父母們如此焦慮

學問君 人氣:1.13W

現在的父母們常常會顯得十分的焦慮,想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上,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爲何父母們如此焦慮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爲何父母們如此焦慮

  

爸爸媽媽,你們爲何如此焦慮?

一次聽朋友吐槽現在的小學,孩子考上了重點小學或者學校奧數比賽獲了獎就被家長們冠以“牛蛙”稱號(即“牛娃”的諧音),普通的小孩就是“小青蛙”,稍差一些的孩子就叫“小蝌蚪”。社會競爭的加劇就這樣透過家長延續到7、8歲的孩子身上。孩子是否考上重點小學、奧數比賽是否拿獎、考試是否班上前幾名……

現代家長焦慮的一大表現——干涉孩子的成長、違背孩子的天性,就透過這些無形的指揮棒展現的淋漓盡致。

中國父母之所以在孩子幼兒園甚至更早的階段表現得如此的焦慮,是源於其非專業性和非理性的特徵。簡單來說,非專業性就是不懂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而非理性是指理解能力低、思維簡陋。“非專業性”其實本質上問題不大,因爲不懂教育專業知識可以去學習。但是現在的家長最大的問題是不懂卻裝懂、自以爲懂教育,把育兒書或者西方育兒理論背的頭頭是道,卻只是片面的理解或僵化的套用。這種人雲亦云、缺乏理解力和判斷力的根源正是家長們的“非理性”。

比如養小孩的家庭經常碰到的一個焦慮場景就是餵飯——孩子實在不想吃飯,爸爸媽媽就拿勺子追在後面千方百計地喂下去。其實稍有一點理性判斷就會知道,孩子少吃一頓其實是沒有關係的。更何況一旦孩子對餵飯形成了依賴,以後不喂就不吃。同時孩子對吃飯也是去了緊張感,總想着自己不吃終歸會有人喂他,吃飯就變成了一件很隨意的事情。這就是中國父母的非理性。

很多家長在誤解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同時,也喪失了原本作爲家長應該具有的是非觀。其實放眼望去,那些走到哪都讓人頭疼的熊孩子,不也是在這樣喪失是非觀的教育中養成的嗎?

過去的家長不懂教育,現在的家長自以爲自己懂教育。

非專業性+非理性,太多的家長隨波逐流卻不理解自己追隨的是什麼,更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然而這種莫名的中國式焦慮卻在無形中讓社會競爭的陰霾提早籠罩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現代家長的“巨嬰症”

這些誤解了西方教育理念的或是缺乏是非觀的家長,其癥結正是思維的簡陋和認知能力的缺乏。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危險的心理學的現象:現在中國的很多成人,從中學畢業之後,他的基本的認識能力就停止了,大學的時候也只是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但是他對社會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卻已經終止。也就是說他的心智已經停止發育了,在心理學上被稱爲“巨嬰”。

巨嬰心理的表現就是生理上雖爲成人,但心智不成熟。

首先,心智與智商無關

智商是對某個對象的認知,而心智是對關係的認知。專業知識過硬的高智商人才不一定具有成熟的心智。也正因如此,高智商犯罪和大學生殺人的案件纔會屢見不鮮。他們雖有高智商,但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和所處的世界、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當今世界的勞動分工越來越細密、對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心智嚴重不成熟的“巨嬰”,可以憑藉專業知識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這讓他們產生一種錯覺——“我很成功”。但是深入他的生活你會發現,他和同事、家人的相處並不和諧,在處理人際問題上也非常幼稚。而這種與人相處的方式也很容易影響到他的下一代。

他們用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取得的成就單一地定義了“成功的人生”,並將自己“成功”的經驗強行復制到孩子身上。在這一點上,智商越高的人就越偏執地想要將自己的想法執行到底。而這正是典型的巨嬰心理:對自我的高度認識和自信。

其次,心智並不等同於情商

心智好,情商一定會好。但心智更高於情商。情商是人際交往的最低級別,可能是“沒有是非”、“八面玲瓏”。但心智是站在智慧的層面,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的`同時,又不喪失自己的原則,是謂“明哲保身”。

心智又像是人的一場修行,具有心智的人隨着年歲的增加,越能展現出自身的智慧。擁有成熟心智的家長,不僅能夠正確認知孩子的天性、給予相應的教育方法,更能在人際交往方面成爲孩子的榜樣。所謂良好的家庭教養,就是在心智成熟的父母的教育中傳遞給下一代的。

精英成“巨嬰”,心智去都哪了?

問題:對“巨嬰們”批判了這一通,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現代家長的巨嬰症呢?

精英們之所以成爲巨嬰,與中小學、大學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那些不懂教育卻天天抱怨學校老師不好、灌輸孩子爭搶競爭的過激觀念的家長,骨子裏透露出人文素養的缺乏。學校不應只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博雅教育。

在初高中的學校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

NO.1“不讓你思考”

比如學歷史,甲午戰爭的後果是什麼?中國的學生就是死記硬背書上的結論,而考試的標準答案也是書上的內容。這就剝奪學生的思考機會,長此以往學生也失去了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進一步思維能力也萎縮了。這就是爲什麼到了十八歲以後,他們心智的發育就停止了

NO.2應試教育下的功利化導向

要培養人文素養,關鍵在於廣泛地涉獵經典書籍和優秀作品,並在閱讀的同時融合自己的思考。而當今的應試教育下,學生只讀和考試有關的書,讀書變成了應付考試的事。且不論閱讀的量少質次,學生已對讀書產生了厭倦心理。而現在很多大學生一沒了考試的動力,就不會去看書,更不知道看什麼書。所以家長不妨讓孩子在學業之餘看一些“閒書”,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思考,更能幫助孩子心智的成長。

成爲了巨嬰的精英們,似乎仍困在自己的一隅天地裏,享受着專業成果帶來的成功。他們執着地將自己的巨嬰成功經驗複製到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成長的結果將會成爲父母心智的最好見證。如果精英父母們無法自知這個問題,那麼巨嬰心理將會一代一代遺傳下去。

TAGS: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