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10篇)

學問君 人氣:5.72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1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是千古佳句。

儘管我早已將這句話背得滾瓜爛熟了,但它的寓意我理解的不深刻。美國著名的盲聾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徹底懂了這句話的意義。

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的時候,由於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猩紅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但是她沒有屈服於命運,依然熱愛生活,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這些生理缺陷;靠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她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被美國的《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得到了全世界人的尊敬和讚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把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光明的渴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深受感動,受益匪淺。

有些人不懂得如何使用時間,任時間一分一秒溜走,過他們認爲是天堂般的生活——上網,打遊戲。此時此刻我真想高聲對這些“消遣快樂”的同齡人說:“覺悟吧,盲目沉溺於“快樂”的人們,快點知道時間的珍貴,好好利用時間,不斷豐富自己的大腦,別讓時間再次溜走。”

文中有一句話,讀完後使我激動不已,那就是:“事情往往是這樣的,一件東西一旦失去,你纔會留戀它。”細細品味一番後,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當你因爲好奇、貪玩而使身體受傷時,纔會留戀以前健康的歡聲笑語;當你們迷迷糊糊過完一生時,纔會留戀時間,當你失去光明時,纔會愛惜以前那雙又大又明亮的眼睛……

由此可見,珍惜時間、熱愛生活是多麼重要啊!請大家珍惜時間,熱愛生活,不要做一個“老大徒傷悲”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康的人們應該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一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好書,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多看看,多讀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我與媽媽開啟它專心致志的閱讀,從中受益匪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記敘了一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一生痛苦的經歷。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她寶貴的視覺和聽力。"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失去了視覺和聽力就等於自己已經在死亡的邊緣,在死神的魔爪之下,在險峻的懸崖邊,寧肯進入死亡,落入魔爪,摔下懸崖粉身碎骨,也不願再活在這個無趣乏味的世界上!可她沒有,她在危機四伏的時刻懸崖勒馬,最終,她戰勝了死神,堅強勇敢的活了下來,如果是一些正常人這樣,應該都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吧!媽媽你說是嗎?”

“是啊!海倫·凱勒永不言敗,知難而進,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啓蒙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帶領下她掌握了五種文字。二十四歲時,她被大學入取,還爲祖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這樣一個盲聾女孩,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何等令人驚歎!”我不禁讚歎到。“如果她此時此刻已向死神屈服,那麼,她早該成爲祖國的敗類,早已成爲世界的垃圾。然而,她並沒有那麼做,她以自己頑強的精神;堅強的鬥志;奮鬥拼博的信念,走完了那漫長的人生道路,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取得了知識的瑰寶;取得了人們的尊重與讚賞······” “是啊!不僅如此海倫·凱勒給了我們很多,她不僅給了殘疾人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念。也給了我們不能虛度年華,要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 是啊!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自身條件,而起源於有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奮鬥的精神!”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3

從古自今,書籍都是我們最好的伴侶,也是書籍,讓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巔峯。古往今來,說明書籍的好處的詩句、名句數不勝數,冰心奶奶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難道不是嗎書帶我們到浩瀚的天地,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滌。書山有路勤爲盡,學海無崖苦作舟。每次精讀一本書,我都受益匪淺。其中,最難以忘懷的就是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文章的主人公因爲生了一場大病。因而變得又聾又啞又盲。可是,她——海倫凱勒不向命運低頭,不任命運驅使而做牛羊。而是用自我頑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學習了許多知識,成爲了一個畢業在哈佛大學的殘疾人,她,真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這本書,爲我們詮釋奮鬥,堅強和愛的真正內涵。也譜寫了海倫凱勒的輝煌人生。她——活出了精彩的人生。爲我們講述了持之以恆的力量!

看完這本書,不禁讓我想起自我以前的“所作所爲”——做事三分鐘熱度,好吃懶做。我羞愧難當,我內疚,我惆悵。這本書啓蒙我。書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不再渾渾噩噩的生活,而是爭分奪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並且,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健全的人不必須成功。殘疾人也不見得失敗。哪怕是殘疾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有堅持到底、不服輸的精神,也必定會開闢屬於自我的輝煌人生。同學們,都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奇蹟,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啊!相信自我,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門永遠爲你敞開着,相信自我,決心、毅力勝過一切!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可是總覺得意猶未盡。每一次讀這本書,都有不一樣的體會,第一次,我詮釋奮鬥,堅強和愛的真正內涵,第二次,我明白了決心、毅力勝過一切,第三次…。.此刻,我的體會更加深刻了,我,讀懂了態度問題,其實,任何一切成功,都離不開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讓我們用正確、客觀的態度,去迎接在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微笑應對每一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4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的堅強、奮鬥、樂觀與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凱勒,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介紹吧。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縱一下自己的眼睛;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

“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的每一件事物。”“此後,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這三天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5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聾啞作家,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哈弗大學,她寫下了十四部著作,今天我有幸讀了她的一本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的主要是海倫.凱勒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經過和如果給她三天光陰的故事。這本書深深觸動了我,我也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寫作要肯吃苦,勤學習。”是啊,從古至今。那一位偉人不是經過刻苦的努力,鑽研,“苦讀十年寒窗”才獲得成功?居里夫人的生活那麼艱苦,可她依然艱苦夜以繼日的工作,最終在瀝青渣中提取了新元素,鐳,女作家張海迪,雖然身有殘疾但她仍然刻苦學習爲我們創作,翻譯出許多優秀的作品。

“堅持就是勝利“這是媽媽常對我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因爲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學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不僅靠的是刻苦,勤奮,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說到這兒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我向來做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本來立下雄心壯志,每天寫一篇日誌,開始兩天我還能堅持“一天一記”可隨着時間推移我成了“兩天一記三天一記”……有時甚至一週都沒一記了,連筆都懶得動了,讀了這本書後,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堅持每天一記,把日記寫好,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堅持下去!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位奇人,一位是拿破崙,一位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全世界爲之讚歎。

海倫.凱勒雖然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告訴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永不放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6

去年暑假,我拜讀了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的女主人公坎坷的一生,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她小時候因疾病被奪走了視力和聽力,從此掉落到漆黑的無聲的黑暗世界。但是海倫﹒凱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改變命運的不幸,在莎莉文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依靠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能人所不能的毅力,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走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輝煌。

海倫﹒凱勒又是幸運的。在她的生命中遇見了莎莉文是她的人生的轉折點。莎莉文老師剛來時,海倫﹒凱勒原本一點兒也不喜歡她,甚至捉弄她,把她關在房間裏。但是,莎莉文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一次又一次更加有耐心地幫助海倫﹒凱勒。直到最後成爲海倫﹒凱勒生命中的良師益友。

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的遇見。我們一出生便遇見了我們的父母和親人;我們上幼兒園會遇見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批小夥伴和老師;我們上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會遇見我們生命中的一批又一批的同學和老師。在那麼多的遇見中,你是否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遇見,真誠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自己遇到困難,得到別人的幫助時,你是否真誠地表示過你微薄的謝意?我們要明白,得到別人的幫助並不是必然的,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在我們有能力,有機會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對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哪怕只是隻言片語的問候或安慰。

海倫﹒凱勒遇見莎莉文老師是花朵遇見了陽光和雨露,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生命中遇見自己的陽光和雨露,在陽光和雨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7

寒假裏,我拜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受益匪淺。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美國,19個月大時因爲猩紅熱被殘忍地奪去了視力和聽力,成爲一個看不見又聽不見的人,7歲,跟莎莉文老師學習。海倫·凱勒將她的親身經歷寫作成書,啓示大家做一個樂觀的人,做一個珍惜感官和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師憑藉着她驚人的毅力讓海倫·凱勒擁有了樂觀的心態,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心態,海倫·凱勒才能考入哈佛大學,成爲了掌握五種語言的作家和教育家。想到這兒,我慚愧不已,因爲自己常常爲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記得有一次考試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我一天都愁眉苦臉的,伴着父母喋喋不休的話語,我竟難以入睡。像這樣的事在海倫·凱勒眼裏一定是那麼微不足道!如果我也遇到像海倫·凱勒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那我還能勇敢面對嗎?

在海倫·凱勒假想的三天光明時間裏,第一天:她把所有的親人和幫助過她的人叫來,仔細看看他們的臉,永遠記住他們。午後,去林間散步,看日落。第二天:去博物館看人類的方方面面,傍晚,去劇院看一場喜歡的劇目。第三天:是她最後一天的光明,她去了紐約城,登上帝國大廈,去第五大道上逛逛。讀到這兒,我不禁想:這是多麼平常的三天啊!而這對海倫·凱勒卻是彌足珍貴,遙不可及。可是我們健全人卻常常對自然界的種種美好,對身邊中的種種感動熟視無睹,麻木地應對着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海倫·凱勒來自心底的呼喚,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觀察這個世界,就像明天再也看不見一樣;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愛自己的感官和生命,善用感官,善待生命;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感受身邊的美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挑戰,用樂觀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8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之前,我覺得沒什麼。可當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深深地被海倫,;凱勒震撼了。

海倫剛出生就聰明伶俐,我本以爲之後她人生的道路會一帆風順,可沒想到海倫在19個月後莫名其妙地染上了一場大病,讓原本天賦優異的海倫再也看不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了,也不能聽見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了。我以爲海倫會憎恨地詛咒上帝,可是,我又一次猜錯了。上帝似乎也於心不忍,讓莎莉文老師走進了海倫孤獨的世界,開啟她心靈的枷鎖。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原來那個粗暴無理的小海倫漸漸變得開朗起來,莎莉文老師讓海倫去觸摸水,用手在海倫的小手上寫下“water”,當時,海倫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覺得手上滑滑的,有東西流過。就按照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海倫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莎莉文老師嘔心瀝血地“特殊方法”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字。後來海倫的父母請了霍勒斯曼學校的莎拉·傅樂瓦老師教海倫說話,海倫把中指放在老師鼻子上、食指放在嘴脣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要知道這對看不見、聽不着的海倫是十分困難的。最後,在海倫自己和父母以及莎莉文老師的努力下,學會了說話,還成爲了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最終,她成爲了美國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讀到這裏,我甚至難以想象,失聰失明的海倫是如何艱難地讀着盲文,一邊練習說話,一邊學習的。

我們雖然有靈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卻沒有努力學習,而海倫——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卻沒有放棄學習,沒有放棄生活,反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我們,擁有着健全的身體,卻只知道抱怨。

所以,從今天起,我們應該向海倫學習,珍視我們寶貴美好生命,並努力學習。我們相信,不遠的、美好的將來,正一步步向我們靠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9

這學期,利用閒暇時間,我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一些部分,感受了一個真實的身殘志堅的感人故事。

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爲之驚歎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

泰戈爾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海倫凱勒的生命中也出現過失望,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新的希望。她的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照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正如她所說: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聲的世界帶來希望。

海倫凱勒是一位殘障教育家。年幼的一場大病奪走了海倫的聽力和視力。八歲時,海倫的父母找到了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及其家人的幫助下,她先後進入帕金斯教育學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並在考入哈佛大學嘗試寫作。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勇敢地接受了挑戰。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將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勉勵後世。

與海倫凱勒不同,我們是健全的人,卻都淪爲平庸之輩。

我們的眼前是明亮的,所以不珍惜視力。我們是那麼的美麗、年輕、聰明,令人豔羨。在一覽無餘的光陰中我們失去了對光明的感受,對快樂的體驗,也忘記了感恩。我們何不學學海倫,用微笑面對生活,用一顆誠摯的心去感恩生活?

有的人感到生活中有說不盡的難處。他們哀嘆宦海沉浮,卻不感恩身旁還有諸多百姓的愛戴;他們泣訴愛情的艱難,卻不感恩親人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看;他們埋怨父母沒給他們一個好的家境,卻不感恩父母的辛苦養育……

我生活的幸福,因爲我明白感恩。

飲泉時感恩自然的瞬息萬變,行走時感恩鋪路工人的辛勞。海倫生活在黑暗中,所以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渴望。我們是否也能寫出《假如給我三天黑暗》的磨礪呢?我想那也許會讓我們更加了解真實的世界。

黑暗與光明皆由心而定。心中痛楚濃霧則矇蔽雙眼,心懷感恩內心自有一幅光明的畫卷。

我們要像海倫一樣,在光明中成長,在感恩中成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10

1880年6月27日,她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塔斯甘比亞鎮出生。可在她一歲零七個月的時候,病魔將她美好的光明奪走了,還將她帶到了一個無聲的世界。但是她同時也很幸運,遇到了沙莉文老師,她經過沙莉文老師耐心地教導,逐漸變得開朗、樂觀起來,有了考哈佛大學的夢想。經過一次次的努力,她終於如願以償,令人羨慕地考上了哈佛。她就是海倫·凱勒!她把自己多彩的生活、悲慘的命運,還有她最大的願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結合起來,寫成一篇偉大的傑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分爲兩篇。上篇是“我的生活故事”,下篇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沒有光明、聲音的痛苦,還看到了幾個人生須有的品質。

樂觀。當海倫·凱勒失明、失聰的時候,有了老師的幫助,她變得樂觀起來,所以才能專心致志地讀書,完成了她的夢想,考上了哈佛大學。從這看來,樂觀是多麼重要的一種品質。回想起20xx年四川的那場大地震和最近發生的海地地震,樂觀救了多少條生命。也就是這種品質,從可怕的病魔手裏拯救了多少人,不論是甲型流感還是非典,都奪不走樂觀人的健康。

堅持。雖然知道教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是多麼的難,可沙莉文老師一直堅持不懈,耐心地把海倫·凱勒培養成了人人羨慕的大學生。我們遇到困難時總是不能堅持,過幾分鐘就泄下氣來。如果堅持下來,也許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當然,書裏還有很多好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