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篇)

學問君 人氣:1.1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長篇自傳體小說,可誰會想到這位傑出的美國女性是一位殘疾人呢?

海倫·凱勒並不是天生殘疾,而是在她出生十九個月之後,她便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不能和別人交流,沒有聽力,也看不見任何東西。四年之後,她的生命出現了一縷陽光——安妮·莎莉文來到了她的身邊。莎莉文老師耐心地教育年僅六歲的凱倫,讓凱倫學習新知識。擺脫失聰失明的陰影,重新振作,樹立了堅強的自信心,憑藉自己的努力,海倫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可是非常遺憾,莎莉文老師在1936年10月19日與世長辭了。

海倫·凱勒讓我明白了命運在自己手中,他就像一個魔方,你可以任由他自己,也可以自己努力把他轉成六面同色,轉出一個完美的人生。海倫雖然是個聾啞盲殘疾人,但是她的堅強不屈,她的勤奮努力,最終使她考上了令很多人都遙不可及的哈佛大學。正是她相信自己能完成,有信心,才改變了自己的悲慘的命運,成了一位優秀的作家。而我呢?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時總是選擇逃避,從來沒有想過要怎樣去克服這個困難,幸虧遇到了她海倫·凱勒,回想起來自己的所爲,真是後悔莫及,如果當時就去努力,而並非選擇放棄,那該多好啊!相信到現在我應該已經學會了單槓,只因爲手上的一點疼痛,身體上的痛苦,就被困難徹底打敗了,導致現在的我手無縛雞之力。海倫·凱勒我一定會向你靠近,在困難面前絕不低頭,做回真正的自己。只有這樣,我的命運才能我做主。

生活中就不應該任憑事態發展,而是應該竭盡所能把最壞的事變成好事。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把握住了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裏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後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爲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並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爲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

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於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藉着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終於說出了斷斷續續的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蹟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着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爲生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在歷經短暫的自暴自棄,悲傷淡去之後,她很快地調整心態,在老師蘇里文小姐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學會了感受,學會了愛,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成年後的她積極投身到教育和慈善事業,透過自己淵博的學識和善良的品質去幫助更多需要鼓勵和幫助的人。

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在主人公海倫·凱勒的身上看到了她的好學,她的頑強,她的樂觀,大千世界蘊藏着無數的趣味,需要我們有求知的慾望,藉助知識的力量,去領略世界的奇妙之處。至於如何獲取知識,那就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好學的心,願意去了解陌生的事物,願意去學習未知的事物,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到學習這件事情上,同樣,人生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只有一次又一次頑強站起來的人,纔會獲得最後的成功,還有,一件事情的好壞,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學會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容易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我想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短暫而又有限的,但生命不只是有長度還應當有深度,應當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我們的生活擁有無限的價值和意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盲聾啞人海倫·凱勒如何在恩師沙利文的引領、親人的關懷、朋友的鼓勵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並譜寫了輝煌的人生之歌。

主人公海倫是不幸的,應爲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生了一場重病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了,但她又是幸運的。應爲她的失去使他懂得了珍惜。雖然她不能用眼睛看,但她憑藉着觸覺已經發現了好幾種使她感興趣的東西。可有些視力良好的人卻往往不屑於觀察身邊的事物。例如海倫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在樹林中穿行一個小時,卻沒有看到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因此海倫在書中說過:“也許人類就是這樣,極少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總是極度渴望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正因爲海倫是個盲聾啞人,她纔會珍惜一切,感受到比別人更多的有趣的東西。

海倫不僅懂得珍惜一切,還有着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

雖然海倫在很小的時候,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了。但她在沙利文老師的引領下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許多單詞,學會了用盲文與其他人交流。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她並沒有放棄,堅持了下去。在她們10歲時,她想說話了。後來在薩勒老師的努力下,她終於能說話了!讀到這,我想到了滴水穿石的啓示,海倫的事例不正好驗證了這個道理嗎?

作者透過自己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感天動地、催人奮進的故事。它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頑強的意志力和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具有多麼巨大的力量!苦難和挫折在它們面前,是多麼地軟弱無力,不堪一擊!只要你不服輸,與困難鬥爭到底,困難也就會自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天,還是一樣的藍;花,還是一樣的開;風,還是一樣的吹,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卻很複雜。因爲,我看完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寫了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憑着她堅強的毅力成爲了第一個盲人博士……

天,還是一樣的藍;花,還是一樣的開;風,還是一樣的吹,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卻很複雜。因爲,我看完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寫了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憑着她堅強的毅力成爲了第一個盲人博士。還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語這五種語言。

如果你是一位失明的人給你三天光明你想幹什麼?去遊樂場?還是看一天的電視?我們來看看海倫凱勒的想法吧!第一天,她想好好看看她身邊的親朋好友。第二天,她想用眼睛來認識人類的精神和物質歷史,第三天她想過一次普通人的庸常生活。

也許你會說:“這還不簡單嗎?不就是這麼點要求嗎?”但是你說這句話之前有想過嗎?這些雖然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事,但是,對於失明的人來說真的很難得呀!只有失去光明的人才知道眼睛的可貴,只有病重的人才知道健康的可貴。上天賜給我們各種感官智慧,我們要善用這些天賦。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她雖然不能看到世上的一草一木,不能聽到世上的一動一靜,但是她懂得的可貴,她運用觸覺也一樣感受到美好的世界。相比之下我總是用眼睛來玩計算機、看電視而不是去觀察大自然的美景,用耳朵來聽各種流行歌曲,而不是去傾聽大自然發出動聽的自然音樂,如:小溪流水的聲音、果實從樹上掉下來的聲音等。

所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懂得了以後更加珍惜我們的各種。從今天起我不能再這麼糟蹋我的眼睛和耳朵,要好好的運用它們,珍惜它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寒假,完成了作業後,我開心地捧起了我最愛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開始了我的休閒一刻,作者海倫身上那種對光明與知識成爲我學習中堅強的動力,激勵着我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熱愛生活中的每一天,每個人,每樣事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她熱情地勸告我們應該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短暫的一瞬間,或許我們只會像平時一樣做着日復一日的事情。可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但是在海倫心中,卻是最珍貴,最想擁有的。她可以去仔細看她的老師、親人、朋友;可以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仰望壯麗的曙光;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在日常的世界中度過一天。而我們,卻時常忽略這個世界給我們帶來的美。現在的學生中就有這麼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反而是吃不得半點兒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學習。

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海倫說:“苦難對於天才只不過是一塊墊腳石。”這種磨難練就了海倫堅強的性格。在老師的幫助下有着甚至是超過了常人的健康心理。她不去抱怨命運給她帶來的不公,不接受他人的憐憫,而是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去造就一個新的自己,勇敢的面對現實,接受命運的挑戰。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倫是個多麼熱愛生活的人呀!她沒有殘疾人的自卑,卻總是時刻保持着一顆快樂、真誠的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在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它是海倫·凱勒的自傳。它講述了: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再19個月大的時候,因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他在自己夜以繼日的努力和莎莉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到的困難,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長大後,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到殘障人的身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努力,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這個道理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啊,好疼。”我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我低頭看了看膝蓋,已經跌破了,鮮血直往外涌。我疼得哭了起來,可是我轉念一想:我怎麼能就這樣放棄呢?海倫凱勒生活在盲聾啞的世界裏,可她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成功。我也要像她一樣。於是,我處理好傷口,重新騎上自行車。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剛騎上去時,左腳撐着,右腳踩在自行車的踏板上,在開始騎時,我右腳發力,踩下踏板,左腳隨後放在踏板上,就這樣一直重複着這些動作,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着。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時間隨着我的汗水而流逝着。就這樣,我在夕陽落山時,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大家也來看看這本書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天命之意,誰也不能違抗,也許人的一生之中會有不少的不如意以及磕磕絆絆,但只要看見自己那顆嚮往光明,嚮往美好的心靈,就能化不如意爲動力,前進在生活的道路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的一生都生活在無聲、無光的世界中,命運之神彷彿是跟她作對,但海倫凱勒拼接着自己的努力,成爲鼎鼎有名的大作家。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幻想着她擁有三天正常的視力,享受着這樣美好的生活,並且講了在成長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困難,自己一一的去克服。

海倫凱勒身殘志堅,即使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這怎能磨滅地掉她對夢想的追逐?她身體上的缺陷怎麼能讓她自己的心變成黑暗?命運是殘酷的,現實是無情的,但海倫凱勒仍然懷着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命運,面對現實。俗話說的好,“上帝爲你關上一道門,也總能爲你開啟一扇窗。所以我們只有樂觀積極,才能活得更精彩,讓自己的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悲觀的人。像街頭的那些乞丐們,不思進取,誰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來自力更生,爲什麼他們不行呢?他們只能依靠別人,在馬路上整天渾渾噩噩地行乞。如果他們能夠振作起來,與不幸作鬥爭,那還會像今天這樣嗎?也許在樂觀的促使下,社會上就會多了一張笑臉,少了一滴淚。

生活中的我跟海倫凱勒比起來,還是不怎麼樂觀。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我便反思自己,一定要在絕望中站起來,不能被悲傷所打倒,將樂觀的精神已知永駐我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我與媽媽開啟它專心致志的閱讀,從中受益匪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記敘了一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一生痛苦的經歷。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她寶貴的視覺和聽力。"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失去了視覺和聽力就等於自己已經在死亡的邊緣,在死神的魔爪之下,在險峻的懸崖邊,寧肯進入死亡,落入魔爪,摔下懸崖粉身碎骨,也不願再活在這個無趣乏味的世界上!可她沒有,她在危機四伏的時刻懸崖勒馬,最終,她戰勝了死神,堅強勇敢的活了下來,如果是一些正常人這樣,應該都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吧!媽媽你說是嗎?”

“是啊!海倫·凱勒永不言敗,知難而進,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啓蒙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帶領下她掌握了五種文字。二十四歲時,她被大學入取,還爲祖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這樣一個盲聾女孩,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何等令人驚歎!”我不禁讚歎到。“如果她此時此刻已向死神屈服,那麼,她早該成爲祖國的敗類,早已成爲世界的垃圾。然而,她並沒有那麼做,她以自己頑強的精神;堅強的鬥志;奮鬥拼博的信念,走完了那漫長的人生道路,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取得了知識的瑰寶;取得了人們的尊重與讚賞······” “是啊!不僅如此海倫·凱勒給了我們很多,她不僅給了殘疾人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念。也給了我們不能虛度年華,要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 是啊!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自身條件,而起源於有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奮鬥的精神!”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近期,我拜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有未讀其書先聞其人的感覺。

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堅強毅力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所打動。海倫·凱勒一生88個春秋,卻有87年是在無光、無聲、無語中度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難,考取了哈佛大學雷德吉利夫學院,憑着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一生中的短暫一瞬。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爲的人,無非是在燈紅酒綠的舞廳中度過,或是漫無目的地遊玩着,他們追求的是紙醉金迷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事,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向學。對於學習,他們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努力拼搏,而是哀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現在的社會是高科技發展的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的。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