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基於項目驅動的機械製圖教學改革

學問君 人氣:2.1W

【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實用型機械人才的要求日益廣泛。由於機械教學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機械教學制圖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機械製圖教學採用項目驅動的重要意義,並指出項目驅動法下機械製圖教學需要改革的內容,並對其具體過程進行了重點分析。實踐結果顯示,以項目驅動爲主的機械製圖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

基於項目驅動的機械製圖教學改革

【關鍵詞】機械製圖;項目驅動;教學改革

機械製圖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透過研究圖樣畫法的基本原理及內容,培養學生繪圖、讀圖的基本能力,並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及思維能力。因此,機械製圖作爲高校理工科專業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目之一,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較大影響。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機械製圖的教學模式也經歷了較大改革,由以往手繪圖教學發展爲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及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機械製圖的內容還是難以全面掌握。很多學生雖然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相關內容,但在課程設計中對於零件圖的繪製、尺寸標註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此種情況下,本文基於項目驅動法,對機械製圖課程進行了相關改革,效果顯著。

一、項目驅動法的基本內容及意義

1、項目驅動法的概念

所謂項目驅動法,主要是以實踐應用爲根本目標、將教師作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並結合相關項目,對機械製圖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並且在師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項目設計。實施項目驅動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要根據在相關項目中學習的內容,將其合理應用在實踐中,教師適時予以指導,從而使學生在順利完成項目設計的同時,更好的掌握關於機械製圖的原理知識。因此,項目驅動法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爲主動學習知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了機械製圖的效果。

2、項目驅動法的意義

對於傳統板書或者目前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而言,機械製圖課程的授課方式還是十分傳統,大多數採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即以“教師教、學生學”爲主。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被壓抑,學習處於被動狀態,且學習積極性較低,雖然可以掌握基礎知識,但無法深入探究,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出現較多錯誤。由於項目驅動法的主要目標是實踐,根據具體項目構建了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利於學生自主學習。項目驅動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學習,在教師適當指導下親自實踐,從而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機械製圖的學習內容。由此可以看出,項目驅動法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可以變爲主動學習,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二、基於項目驅動法的機械製圖教學改革

項目驅動法將完成具體項目作爲目標,並帶着明確目的去學習的。因此,對於機械製圖課程而言,有必要在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等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並且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師角色的轉化,變革考覈方式。

1、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首先,要適當刪除“畫法幾何”教學中的相關內容,保留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從而壓縮其學時,保持在16學時以下,從而留出足夠的學時,讓授課教師將關於“圖樣畫法”的教學內容在第一學期講述完畢,併爲第二學期的學習留出足夠時間進行實踐。

其次,要適當增加零件圖學時。零件圖部分的教學內容重點傾向於實踐,因此,適當增加學時,可以增強學生繪製軸測圖、裝配體及零件表達的實踐能力。通常情況下,學生要徒手繪製3個或者4個零件草圖,並且完成4個或者5個複雜零件圖尺寸標註的任務。徒手繪製草圖比較方便,可以迅速表達出設計者的設計思路,實現技術思想的交流及溝通,利於團隊隊員之間的現場溝通。

最後,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要確保項目驅動法可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高低。每一個具體項目都會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將各個方面的知識講授給學生,因此,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於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在機械製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比如,可以將教學內容中關於螺紋連接件、齒輪、彈簧以及軸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作爲自學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閱讀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充分理解並掌握此方面的教學內容,最後由教師進行簡單總結,學生有疑問樂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

除此之外,項目完成的過程中,若需要用到Autocad、Inventor等軟件時,教師可以簡單講解操作流程,其餘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掌握,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更很好的掌握了所學內容。

2、轉換授課教師的角色

在項目驅動法中,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爲學生講授知識,還包含其他角色。首先,教師作爲具體項目的提出者,需要向全體學生講解項目相關任務、預期目標、項目內容以及項目完成情況等內容。此外,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習者,需要和學生共同參與到項目學習當中,並且針對學生在完成項目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適當指導,逐漸引導學生採用科學的方法及思維模式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能力爲目標,適當啓發學生,從而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求知。

3、改變課程考覈方式

項目驅動法的側重點是過程,而不是以往學習方法十分看重的結果,由於傳統考覈方式以結果爲主,因此,需要改變考覈方式,使之與項目驅動法相適應。傳統機械製圖課的考覈方式主要是結合平時作業成績20%加期末考試成績80%的做法,此種考覈方式以考試結果爲重心,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技能,且存在死記硬背、突擊複習等多種情況,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透過實施項目驅動法,可以將期末成績分爲三個組成部分,即平時成績爲50%,期中成績爲20%,期末成績爲30%。同時,在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中,以開卷爲主,讓學生自行檢視相關資料進行解答。平時成績要注重學生在具體項目中的表現及成績,包括繪製手工圖、計算機操作、項目草圖以及零件圖的繪製等內容,從而給予相應的分數。新的考覈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適應項目驅動法的相關教學要求,重視過程及實踐,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及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