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高職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學問君 人氣:2.07W

一、導論

高職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爲根本任務,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爲目標。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機械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機械進階技能人才所需的基本訓練並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面向應用的進階技能型人才。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而課程是爲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服務的,因此,課程內容的設定應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及技能爲根本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根本需求爲取向。

二、存在的問題

國內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專業課程設定過窄,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有關先進製造技術課程的比重相對較小,不能適應製造技術發展的要求。二是教學手段單一,實踐性應用環節弱。教學還是以老師課堂講授爲主,老師講一本書、學生學一本書、考試考一本書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造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弱。三是實驗條件、設施落後,實驗、實踐環節少。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深層次的認識,理解也不深,動手能力不足。四是計算機教育落後。

目前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的深度與廣度與實際需求還相差甚遠。五是考試問題也是當前的一個改革熱點。許多學生僅憑考前的突擊複習便能獲得高分,而其真正的水平卻不高。學生爲考試而學習,忽略實踐,最終導致與實際脫節,眼高手低。

三、教學改革的探究

作爲培養專門人才的高職學校,課程建設是最基本的教學建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是透過一系列課程的嚴格學習和訓練來實現的。課程是決定教學質量最基本的因素,課程的選擇、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爲了使課程體系更好地適應專業整合與分流的要求,結合黑龍江職業學院對一年級進行公共基礎課通修的課程改革方案,針對機械類各專業的特點,在二年級開設專業基礎課,然後按專業進行專業限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實現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形成良好的學風,打下堅實的基礎,注重能力的培育,提供後續所需,培養高素質人才。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新課程體系的內涵是使學生獲得機械工程師素質和技能基本訓練,能從事機械工程專業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執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即培養能將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機械工程技術人才。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依據“重基礎、寬口徑、多方向、強應用”原則建立新的課程體系。

“重基礎”是指重視學科基礎,如高等數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要加強,只有這些基礎夯實了,才能達到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且有利於學生繼續深造與知識更新。“寬口徑”是由現代工程實踐呈現知識的綜合性和技術的交叉性所決定。就製造技術領域來看,學科交叉是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決定因素。先進製造技術不是指某項具體技術,而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技術,是傳統制造技術與基礎科學、管理學、人文社會學和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最新成果、理論、方法有機結合產生的適應未來製造的前沿技術的總稱。它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先進性、創新性、敏捷性、可持續性等特徵與豐富內涵,並將發展成爲集機械、電子、資訊、材料和管理等學科於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學科的發展要求現代工程師的知識寬口徑。“多方向”是指每個專業有多個以上可供學生選擇的專業方向,使學生學有專長,人人都有精於某道的“看家本領”。“強應用”是高職對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要求培養的學生畢業後能在生產一線上手快,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強。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建設進行改革。

首先,從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制定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一是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二是根據學校所在地方周邊地區人才市場的供求情況,地方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制定市場需求的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三是對畢業生的擇業意向進行問卷調查,針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

其次,優化教學內容,強化技能教育,科學設計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

第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工作,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第四,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實行啓發式教學、開放式教學。

根據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教學改革應以學生基本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爲主線,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充分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