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高等護理教育探析

學問君 人氣:3.1W

1高等護理教育的社會需求及發展規模

高等護理教育探析

教育的發展必須置於社會發展的宏觀背景下進行。我國護理教育相對社會、經濟、科技、醫學教育已明顯滯後。從1953年停辦高等護理教育到80年代初復辦,停頓了近30年。這30年的空白,給社會形成了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爲護理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種職能教育。這種觀念嚴重地影響了護理學的發展。目前我國護士隊伍受教育的層次普遍偏低,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和醫學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限制了護理專業的自身發展。隨着新的醫學、護理模式的形成,現代護理觀要求護士向服務對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各方面的整體護理。服務場所從醫院擴大到社區、家庭。臨牀上高科技診療手段日新月異。這些都對護士的素質、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發展高等護理教育,提高護士隊伍學歷層次已成爲護理教育的發展方向。自80年代初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復辦以來,全國已有30多所高等醫學院校設立護理大專教育,18所開設本科教育,並有碩士點5個。大專教育除了招收高中畢業生,更多地是由於在職護士的深造要求而發展迅速。[1]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則規模不大。從我國護士隊伍的整體教育層次來看,目前仍以中專學歷爲主體。我國現有中專衛(護)校五百多所,年畢業生數萬名。全國120萬護士中,絕大多數是中專畢業生。近年來,某些地區護理中專畢業生供過於求,已出現畢業生分配困難的現象,而護理大專、本科、碩士畢業生則供不應求。

總的說來,現有高等護理教育規模偏小,在護理教育中所佔比例過小。因此,應適當擴大規模,使護士隊伍中具有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者達到一定的比例,省市級醫院、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作爲教學基地,護士隊伍的學歷層次應普遍提高到大專水平。高等護理教育中大專、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這三個層次的發展規模取決於社會需求。以在護理教育的規模和層次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爲例,美國開設護理本科教育已有百年曆史,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較快,現學士學位課程數目與準學位課程和文憑課程(後兩者相當於我國的大專課程)之比1:2,也就是說大專層次課程數目佔2/3;[2]全美200多萬註冊護士中,將近3/4是以準學位課程或文憑課程爲起點接受護理教育的。[3]近年來,由於醫療費用控制管理機制(managedcare)的實施,[4,5]各衛生保健機構紛紛裁員或僱用教育程度較低因而薪酬較低的護理人員。[6]由此可見,社會需求制約着不同層次護理教育的辦學規模。我們對把握好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應有清晰的認識。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很不一致,各級醫療保健機構亦需要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因此,要使護理教育在短期內全部移到大學進行是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的。不宜“一擁而上”地搞高等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我們需要的是穩步發展高等護理教育,主要是擴大大專層次的培養規模,逐步優化護士隊伍的學歷結構,這是完全必要且符合我國國情的。

2建立中國模式的護理教育體系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水平及趨勢,應把高等護理教育的層次結構,定爲大學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在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時,發展面向在職護士的大專和 “專轉本”繼續學歷教育,從而構成一箇中國模式的、多層次的、綜合性的護理教育體系。我們給這個護理教育體系冠以“中國模式”,是因爲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應符合中國國情,應具有中國特色。在教學改革中,在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保持和發揚自己的優勢和強項。例如,我們能根據市場需求, 在大學同時辦專科和本科這兩種不同層次的教育;我們有比較完善的臨牀教學管理和實施系統。這些是中國護理教育的特徵,也是我們的長處。高等護理教育三個層次的課程各有其明確的、相互區別的培養目標。

2.1專科教育

專科教育屬高等職業教育,其培養目標是臨牀第一線的護士。應積極發展面向在職護士和高中畢業生的專科護理教育。一方面分期分批培訓在職中專學歷護士,使她們在若干年內達到大專水平;另一方面向醫院直接輸送高中畢業生源的護理大專畢業生,以此逐步提高護士隊伍中大專學歷護士的比例,首先是使醫學院校的護士隊伍的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到大專水平。向這一目標的推進,意味着在這一級的醫療機構裏,中專和大專將不再是兩個層次,大專將逐步取代中專,形成臨牀第一線護士的學歷以大專層次爲主的學歷結構。根據去年10月的一項調查,我校附屬醫院護士中透過成人教育獲得大專學歷的佔8.9%,有44.3%的護士正在透過夜大學或自學考試等方式學習大專課程。接受調查的120名護士中,近年內打算提高學歷至大專或本科的佔91.5%。各醫院護理部均認爲需要對中專學歷護士進行繼續學歷教育,計劃在3~8年內完成2/3在職護士的大專學歷教育。可見,使我校護士隊伍學歷水平普遍提高到大專層次已成爲臨牀護士和護理管理部門的共識。

2.2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應爲醫院和社區護理服務的護理管理者。本科護理教育恢復十多年以來,歷屆畢業生已顯示出知識面廣、基礎紮實、發展潛力大的優勢, [7]多數已成爲臨牀護理、護理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很多用人單位希望錄用本科畢業生,以帶動教學、臨牀護理質量的提高。故應在現有基礎上穩步發展本科教育。

2.3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立足於培養高層次、高水平的護理師資、護理管理人才和臨牀護理專家。[8,9]考慮到師資和教學設施等辦學條件的限制,不宜設點太多,應集中在幾所條件好、有基礎的大學開設。

3高等護理教育的改革思考

教育改革應以時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爲導向,應符合國情,並借鑑適合我國國情的世界各國的經驗。就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而言,筆者以爲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3.1縮短學制

我國現有護理本科學制多爲5年制,根據護理專業的要求和特點,4年制較爲適中。研究生教育方面,可考慮開設全日制2年護理碩士學位課程,或全日制 3~4年護理本科畢業爲起點的臨牀護理專業博士學位課程,以縮短培養週期。同時,爲保證培養質量,紮實的臨牀和管理工作經歷應列入研究生入學條件。縮短學制亦有利於護理專業區別於醫學專業,有利於保持護理隊伍的穩定性。

3.2改革課程體系

現有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與醫學專業相似。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應增加人文、社會科學比重,適當減少基礎醫學課程比重,在課程編排上,注重理論和實踐環節的連接。應統籌設定普通本科、普通專科、成人本科、成人專科等各層次、各類型的課程,兼顧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間的銜接,避免脫節和不必要的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