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如何讓政治課堂活躍起來

學問君 人氣:1.18W

【摘 要】任何形式的課堂討論都要有效,使學生各得其所,最忌走過場,把課堂討論視爲教學的“點綴”,只圖表面的熱鬧。我們要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首先要保證討論內容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能促使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去思考、去討論。

淺談如何讓政治課堂活躍起來

【關鍵詞】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

課堂討論作爲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利於營造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良好氛圍,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發表意見、勇於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學的人格特徵。它對於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尤其是啓發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探究和獲取知識,真正提高學習能力,發揮着關鍵作用。

一、組織課堂討論的必要性

組織課堂討論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客觀要求。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佔據主流地位的教學形式仍是被動地聽與講,不少教師仍是憑着一張嘴,從頭講到尾。教和學依舊是“灌輸――接受”的關係,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這種傳統教學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能力,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不管使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離不開課堂討論。因爲,在課堂討論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以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明顯提高,學生的創造智慧能充分發揮出來。學生一旦把課堂討論當作學習活動的主陣地,真正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其求知熱情及展現自己的願望就會不斷加強,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就必然大大提高。組織課堂討論是適應政治考試改革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組織課堂討論的原則性

1.民主性原則。教師要營造和諧寬鬆的課堂民主氛圍,讓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無拘束、無畏縮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尊重其個性;應該讓學生施展思辨才華。

2.全面性原則。課堂討論必須全員參加,要面向全體學生,討論的內容、方式要照顧到各種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才符合促進全員參與、爭取大面積豐收的宗旨。在課堂討論中,要使全體同學都參與並且有所收穫,教師就必須精心設計好討論題。

所謂“好”的標準,

一是討論內容能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是討論能提供一定的分歧點,引起學生興趣,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

三是除了講究科學性、啓發性之外,還應注意有適當的坡度。

3.有效性原則。任何形式的課堂討論都要有效,使學生各得其所,最忌走過場,把課堂討論視爲教學的“點綴”,只圖表面的熱鬧。我們要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首先要保證討論內容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能促使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去思考、去討論。

4.鼓勵性原則。教師應在課堂討論中,始終把關愛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學生,傾聽其意見,追蹤其思路,鼓勵其自信,從而助燃其思維的'火花,獲得最佳的討論效果。

三、組織課堂討論的有效途徑

把握教材和學生實際設定討論。課堂討論和學生掌握學習的各個環節――認識、理解、應用緊密結合,可促使思想政治教學的諸項目標(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得到全面落實,但這並不等於說任何內容都可納入討論範圍。過分膚淺的內容使課堂討論流於形式,過分深奧的內容使課堂討論失去了生氣。可以進行課堂討論的有兩類內容。

一是知識障礙點,包括每課的重點、難點等,這些內容往往是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把握知識內涵的主要障礙;

二是思維的障礙點,學生思維發生障礙一般是由於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知識難度的不適應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思維定勢受某種舊知識或某些傳統影響所致。這兩個障礙點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攔路虎”,將其作爲討論內容,能夠保證課堂討論的質量及效率。

2.把握教學時機設定討論。就課堂討論的時機而言,學生不可能一堂課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因爲人的思維是有間斷性、跳躍性的。根據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一個思維高峯後,往往要停頓一定時間,纔出現另一高峯,這就需要教師把握最佳時機。

我認爲,最佳時間一般有兩個。

一是在課的中段,教學過程達到高潮,學生呈現“心憤憤”、“口悱悱”狀態時,探究知識的願望非常強烈,此時學生思維活躍,躍躍欲試,大有不吐不快之感,這時展開課堂討論,有利於他們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盡言自己的體驗,教師也容易接受準確的反饋資訊。

二是當老師講評、能力狀況及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與教學目標相差不遠,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把“最近發展區”轉爲“現實發展區”,這時展開課堂討論,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他們透過努力便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3.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討論。課堂討論的方式,要能與內容、時機掛上鉤,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符合教材的結構特點,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較高的討論效益。

我認爲比較有效的討論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是“提示引導”式,即在教師的提示指導下逐步展開討論,由易到難、由表及裏,及時調控討論進程,最後加以總結。這種討論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富於邏輯性,能保證課堂討論的順利進行和討論質量。例如,我在講述“情感寫真”時,要求學生討論“你體驗的情感有哪些?”,然後提出一系列問題:“哪種情感給自己的感受最深?”“對於同一件事,人們體驗到的情感是不一樣的,爲什麼?”讓學生明白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

二是“羣體互補”式,即教師首先出示討論內容,然後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歸納小結後由組內代表在全班彙報討論意見,未盡之處本組成員可進行補充。這種方式有利於智力互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是“自由辯論式”,即讓學生圍繞討論內容各抒己見,自由辯完新課,將要全面小結所學內容時。在辯論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因勢利導,把握方向,最後由老師或讓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小結討論結果。這種方式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討論的質量很有幫助。

四是“角色置換”式,即讓學生根據討論的內容,在老師的安排下分別扮演某些角色,讓他們“身臨其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這種方式不僅能直接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引燃學生心靈中創造的火花。

教無止境,學無止境。教師首先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具有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實踐表明,合理的課堂討論,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