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術論文]英語課改中英語教學與素質培養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61W

英語課改中英語教學與素質培養的思考
永安十二中    朱衛星

[學術論文]英語課改中英語教學與素質培養的思考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是擺在學校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在中學考試始終是以分數爲主要評價標準的教育體系中,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中實施素質教育仍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本文擬透過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索,從英語學科的角度比較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就英語語言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並對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整合各方面的素質教育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語課改、素質培養、英語教學、雙邊活動

世紀之交,我國啓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次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國家投入資金最多的一次課程改革,涉及培養目標的變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評價體系的建立等方面[1]。2001年,隨着《英語課程標準》的正式出版與發行,拉開了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序幕,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研究與實踐英語課程的熱潮,英語課程改革在實驗中不斷深化,並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新課改中,人們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外語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外語工具,而是爲了使他們更好地利用資訊技術進行知識創新;外語教育符合資訊時代的需求,有利於學生在多元化社會中發展,有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一句話,外語教育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和公民素質的提高[2]。
  英語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公民素質的軌道,是當前我國英語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迎接二十一世紀挑戰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社會生活的資訊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爲最重要的資訊載體之一,已成爲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爲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3]。
  從教育的觀點看,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基礎價值。英語作爲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其基本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其作爲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具有的實用價值;二是其作爲構成人類文化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具有促進社會發展的本質價值。我們的英語教育活動必須是圍繞這個基本價值兩個方面來進行。
  然而單純地以應試爲目的而產生諸多弊端的應試教育,認爲教育價值的終端判斷標準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並以此作爲評價學生、老師和學校教育的唯一標準。這種單純以應試爲目的的教育,從英語教學方面來看,至少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弊端。
  一、忽視全體學生的發展
  應試教育着眼於選拔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的學生。這種選拔又以現行的高考成績爲主要依據,它忽視了英語教學應着眼於提高全體學生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加之在選拔考試中由於條件所限,考試方式一直都是被動一維的,而不是雙向互動的,以致在6-9年不等的英語教育中,學生只注重書面理解,有相當部分的學生難以具備口頭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就有違於語言作爲交流工具的實用價值。這種差異按理在語言學習中是不應存在的,因爲我們知道即使是文盲,在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並沒有多大困難。
  二、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
  應試教育用分數作爲唯一尺度來要求和評價學生,也用分數要求和評價學校與教師。高考恢復以後,儘管英語教材幾度變更,但最根本的考試制度沒有多大變化,僅侷限於題型變化而已。教學程序化,教師帶領學生機械性地反覆操練必考題型。學生由於其性格、興趣、愛好不同而反映在語言學習上的不同特點,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其實語言的學習應該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的,正如一個雄辯家不一定能寫出長篇鉅著,而一個小說家也不一定能言善辯一樣。
  三、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應試教育以選拔教育爲目的,又以考試作爲選拔的手段,結果是導致教師最關心的只是分數,爲了奪取高分,不惜開展題海戰術,把聯繫性極廣的語言切割成孤立分散的語言點,偏題難題只有從詞典裏去找答案,即使是英美人士也不見得能完全掌握,造成語言素養的片面性,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不去探討語言素材的深刻內涵,同樣也會造成學生的道德、文化、社會、心理等方面素質發展的缺陷,影響整體素質的提高。
  綜觀英語教育的發展史,學校的英語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功能:一、文化功能:透過英語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領域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增強對宏觀世界的認識能力。二、創造功能:英語作爲一門世界廣泛運用的語言,應注重其創造性的運用,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三、交際功能:運用語言就是要起到交流的作用,這是語言的基本特徵。就中國人而言,就是幫助促進對外交流,促使中西文化的共同發展。四、媒介功能:無論是政、文、史、地、還是數、理、化、生,都要以語言爲傳媒,才能廣爲傳播。五、育人功能:教材中滲透了思想道德因素,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能受到良好的薰陶。
  爲此,我們在英語教學的雙邊活動中必須在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一、重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人的思想道德是指個人在接受一定社會行爲準則之後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和特徵,而且這些心理品質和特徵常表現在行爲上,即道德的反映。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認真鑽研教材,從心理情感維度分析教材,恰當地把握語言材料中感情意義,引導學生髮現和感受情感。如NSEFC Student's Book 1B Unit 15 The necklace,在做Warming up時,教師就應該深挖教材,在指導學生編寫完《寶藏和妖怪》的故事後,幫助學生認識到:Only when we work hard by hand to get treasures can we own them。這樣就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起來,避免了空洞的說教,使學生在潛意識中掌握道德知識、樹立道德觀念、激發道德情感,培養道德行爲,形成誠實、正直、勇敢和堅韌不撥的品質。
  現行教材中活鮮鮮的思想教育例子比比皆是,關鍵是要看教師如何去把握,不能因爲要進行思想教育而使之教條化,成爲政治課的翻版,也不能只顧灌輸語言知識而忽視其潛在的思想性,兩者不可割裂。
  二、重視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科學文化素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科技發展的時代,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許多由科學衍生出來的新文化如電子資訊、生物工程、網絡世界等不斷涌現,時代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學科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因此中學生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素質不僅包括知識,而且還應包括獲取知識的方法。換言之,學校教育應既教知識又教方法,且更重要的是方法,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英語作爲一門語言,涵蓋了所有學科,孤立地爲語言而學語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英語教學必須要與科學文化結合起來。現行教材十分注重這一點,有利於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語言學習與科學文化相結合。如在NSEFC Student's Book 1A中的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這一單元中,教師就可透過介紹中國唐山、日本東京、美國洛杉磯等地震多發區,引導學生注意到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均是在環太平洋一帶,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板塊結構理論。再如NSEFC Student's Book 1A中的 The world around us 這一單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然規律不可違背,但可以被人類科學利用,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匯入大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才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逐步提高跨學科創造性學習的綜合能力。
  三、重視學習心理素質的培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人們常常看到一些智商並不低的人卻難有作爲於社會,學生中心理障礙患者也呈上升趨勢。他們要麼孤芳自賞,不願與他人交流,要麼自暴自棄,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開發,而心理素質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英語教學在訓練學生心理素質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一是教師可根據有聲語言這一特性,採取開放式教學,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或簡或繁地發表自己的言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溝通。二是充分選用教材中有關方面的素材,如NSEFC Student's Book 1B 中的 Scientists at work,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著名風箏實驗;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科學的道路上都沒有什麼坦途可走,從而教育學生勇敢面對挫折,樹立自信心。三是改革考試方法,建立規範的口試製度,並把平時的口頭表達能力評分匯入總分,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求分數的心理,又迫使他們爲了高分數不得不常開口與人交流,客觀上促使他們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四是所有教師都應該做到的,即要貼近學生,與學生實現心理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放在居高臨下的位置,要在平等互動中體現教師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認爲在治學方面教師是嚴師,在生活中教師是朋友。
  四、重視創新精神素質教育。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在教育教學中創新是指透過系統的教育和影響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使其具有積極探求、勇於開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狀態,能夠善於發現問題,積極主動接受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努力探索其中的基本規律,爲將來成爲創新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礎。創新精神體現在思維模式上,具有獨創性、發散性、變通性、重組性、遷移性、逆向性和質疑性。這些都有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極力誘導和培養。
  英語作爲一門語言學科,其學習過程始終離不開思維和情感。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言不是爲了記憶一些語法規則和詞彙,而是要能夠運用語言去進行交際,進行創造。爲此,英語教師要認真學習英語新課標,摸索創新英語教學法。改變以書本知識爲本位、以教師爲中心和以填鴨式教學爲主要特徵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習者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動和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於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
  從素質教育的觀點看,學習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應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是對客觀世界能力的反映,即主動積極地以自己特有的認知方式來理解被認知對象,形成具有自己認知結構特點的認識。因此,我們要力戒把學生視爲加工對象,一味透過外部壓力與誘因迫使學生去學習的做法。要像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所說的:"教師要使英語成爲學生生活中須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變學習爲學生的自覺行爲,使學習過程成爲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的探索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爲積極的學習者和有創造性的未來建設者,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   福建:  教育出版社, 2003. 1
  [2]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   福建:  教育出版社, 2003. 1
  [3]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