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需要層次理論在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6.14K

論文摘要:文章透過對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闡釋並結合筆者曾在

需要層次理論在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需要,層次,理論,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從事學生管理的工作實際,闡述了需要層次理論在高職院校

特殊類羣學生中的具體實踐:1.貧困學生、大學“差生”的不同需要

層次分析;2.進行相應激勵,滿足學生各層次需要;3.以激勵動因爲

契機,提高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追求更高人生價值,使自身得到提高,

力求自我實現。

[關鍵詞]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高職;學生管理

1引言

馬斯諾(1908-1970)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始人,被譽爲“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他用畢生精力潛心研究人的動機系統,重視人的內部動機系統的激發,認爲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按照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成五個層次:生理需要(食物、空氣、水、性等)、安全需要(職業穩定、生活保險、環境有序)、愛的需要(愛、情感、歸屬、友誼、社交)、尊重的需要(成功、力量、權力、名譽)、自我實現的需要(潛能的發揮、理想的實現、事業的成就等)。馬斯諾認爲,生活及安全需要屬於低級需要,愛的需要屬於過渡需要,尊重及自我實現需要是進階需要。人對低級需要的追求是有限的,一旦得到滿足便不再成爲人的行爲的積極推動力;人對進階需要的滿足則是無限的,對進階需要的追求將對人的行爲產生持久的激發作用和巨大的推動力。

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最廣泛的應用在於企業管理的激勵機制,國內外高等教育管理中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應用。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需要是組成人們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人求知上進的積極性的源泉。作爲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激勵學生的積極上進,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需要。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能制約人的行動的複雜的心理狀態,是人的需要的心理表現。因而掌握了學生進行各種行爲、活動背後的動機,實際上就是掌握了學生的內在需要。這樣,我們學生工作者就能有的放矢地對不同學生進行激勵,啓發他們爲滿足自己的進階需要、爲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實現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研究,大體符合人的需要產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需要與人的思想和行爲之間聯繫及其活動變化規律,體現以人爲本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在這一點上與以人爲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有相通之處。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高職院校學生不僅具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共性,如具有很強的羣體性、一定的獨立性,也具有青春發育期身心發育不平衡導致的不穩定性與過渡性。同時,由於他們的學習基礎、基本素質等比普通院校學生相對較差、基本起點低,使他們自我管理與教育、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程度和深度也與本科院校大學生不同,這些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心理特徵更加複雜多變,心理穩定性差,懶惰、消極、空虛、孤獨、缺乏社會責任感等不良心理現象經常出現,學習積極性差,管理難度大。

筆者曾於高職院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基於以上原因,爲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與學習積極性,更好的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筆者曾嘗試將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應用於對自己的日常學生管理尤其是特殊學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2需要層次理論在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2.1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分類

要對學生有效分類,必先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瞭解。經過與學生談話、日常觀察及向他方瞭解等深入學生的方式,結合學生檔案、個人資訊表、家庭調查表等資訊,依據學生的家境、學習狀況、日常表現、是否爲學生幹部等因素,將學生大體分爲貧困學生、學習優秀生、差生、一般學生、學生幹部等幾個羣體,不同羣體的人數依照學生實際並不相同,但同一羣體學生基本情況相同,不存在明顯的差距。在學生管理中,貧困學生、差生是需要高度關注而且管理工作難度較大的兩個羣體,所以在本文中,筆者特意挑選貧困學生、差生兩個特殊學生羣體進行運用實踐。

2.2需要層次理論在貧困學生中的實踐與運用

高職院校因爲收費較高,大部分學生的家境較好,但是還有部分學生來自社會的弱勢羣體。所謂弱勢羣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羣體,而是處於不利地位的社會成員的集合。這些貧困學生家裏父母多數是下崗職工或是粵東、粵北等貧困地區的農民,家庭缺少穩定的、必要的收入來源,而高職高專院校收費相對較高,使就學學生的家庭有更大的經濟壓力,只能勉強支付學生的學習費用,學生的生活費用就更加緊張或接近於無。

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由於某種低級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如家庭經濟貧困被迫勤工儉學,導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正是這些因素成爲學生學習和自我實現的主要障礙。對於貧困學生而言,衣食等需要是第一位的,生理需要是優勢需要。經濟上的壓力易導致他們心理敏感,易產生自卑感和產生情緒波動,容易對前途悲觀失望,學習、生活也常常遇到衝突和挫折,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以排除影響學習的干擾因素。

對於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需求,我們學生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尋找有效途徑幫助他們解決或減輕經濟壓力,讓他們可以從這種壓力中解脫出來。在工作實際中發現,貧困生最願接受不是貧困助學金等直接的經濟援助,而是希望可以透過勤工儉學維持學業。

除了學生的這些生理需要,我們還要重視他們的無意識需要。經濟上的貧困使學生心理上更加敏感,在內心深處更強烈地希望獲得其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希望能得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機會,這些需要經常被他們強烈抑制在內心深處。因此,我們在幫助他們的時候要照顧到他們的這種心理需要,讓他們在集體中體味到平等、尊重,並進行適當的精神鼓勵,教育引導他們更新思想觀念,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觀念,消除心理陰影,引導他們將無意識需要轉化爲有意識需要。

所以,在對該羣體學生進行幫助時,筆者採取的方式是先和他們個別談話建立信任關係,對他們進行精神鼓勵,鼓勵他們樹立信心,並聯系學校的勤工助學中心,幫助他們聯繫校內外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學崗位,結合獎助學金的發放,幫助他們在經濟上實現自立,解決他們最迫切的'需要。同時,對班級同學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貧困學生的處境和心理,努力在班裏營造一種平等、友愛的氛圍,讓貧困學生可以感受到同學的關愛,同時依據貧困學生的能力安排他們在班級擔任職務,讓他們可以爲班級和同學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滿足他們希望獲得認可和尊重的願望能夠健康成長,實現對自我的超越。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有一典型事例。筆者所帶班級中有位汕頭籍男生,家裏父母是漁民,家境一般,在一次超大臺風中家裏房屋一半倒塌,借款購買的賴以生存的漁船也不幸被毀,一夜返貧。該生的思想壓力很大,對情緒和學習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筆者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他聯繫到圖書管理員的勤工助學崗位,並鼓勵他在班級競選中成功競選到副班長一職。在筆者的關懷和鼓勵下,該生很快走出家庭經濟問題的陰影,工作、學習都很認真,受到了班級學生的認可,最後還以全票競選爲學院學生會主席。

實踐證明,透過以上的做法,筆者所帶班級的貧困學生的學習及心理素質都得到很大提高,他們做到了正視自我、超越自我,實現了自尊、自強、自立,在爲他人的服務中完成了自我實現。

2.3需要層次理論在“差生”中的實踐與運用

高職院校學生雖然也是經過高考選拔升入學校就讀的,但是有部分學生因爲專業基礎、家庭環境、個性等主客觀原因,學習積極性很差,集體意識淡薄,日常生活懶散,缺乏責任心,學業成績差,成爲大學校園中的“差生”。

高校中“差生”的問題不在於智力方面,更重要的在於心理方面,即由於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使自身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也就是馬斯諾需要層次中自我實現的必要條件的缺失,所以要從每個學生的個人自身中去尋找問題的根源,並進行相應的激勵,促使他們向好的方向轉變。因此,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正確把握差生的個體心理特點及其形成的根源,教育引導他們更新思想觀念,樹立自尊、自強的觀念,實現對自我的超越,另一方面還要抓好激活精神動力的方法,引導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經過日常觀察、個別談話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筆者大體可以將差生分爲以下三類:

①未來無憂型。筆者所在學校的生源地主要是廣東本省,外省學生比例很小。很多學生出身自珠三角地區的私營企業主家庭或者幹部家庭,家庭背景好,學生不需要努力奮鬥就可以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有些學生因此放低對自己的要求,沒有追求,成爲未來無憂型差生。他們的心理需求已經越過生理、安全等低級需要,激發層次提高到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但處於心理缺乏狀態。

②破罐破摔型。筆者所帶學生是以男生爲主體的機械類工科學生,經過調查發現,有近1/3學生是由中職升入高職,個別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又有部分學生因爲招生政策原因,因文理兼收導致高考錄取時由文科升入。這些客觀原因的存在使少數學生的英語、數學、物理等課程的基礎很差,導致他們後續學習難度變大。他們曾經努力學習過,但是沒有見到明顯進步,因此在心底認定自己無法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產生厭學心理,成爲破罐破摔型學生。在他們心底,他們有安全的需要,希望將來獲得一份穩定的職業,同時還希望獲得愛、情感,並希望有所歸屬,希望可以獲得成功達到自我實現。

③懶散型。有些學生懶散成性,學習習慣差,集體意識淡薄,缺乏責任心,對自己缺乏正確認識,成爲名副其實的差生。要挖掘他們的心理需要比較困難,因爲他們的需求混雜着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但是還處在心底的無意識狀態。

針對不同的差生類型,筆者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用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心。對於未來無憂型差生,採取的方式是加強溝通與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多進行感情投資,增強其對筆者的信任感,提高其對筆者建設性建議的認可度;透過引導學生參加行業會展、到企業參觀學習等方式,引導該類學生了解專業優勢及發展前景,刺激學生的專業意識,鼓勵他們強化自身能力,利用良好的家庭條件將來自我創業;透過組織籃球友誼賽等男生喜歡的班級活動,促使他們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力量,使他們產生班級榮譽感,透過爲班級和集體服務體驗尊重,在愛和自我實現的層次對其進行激勵,引導他們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對於懶散型學生,筆者所採取的方法就是採用各種方法激勵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以就業教育爲導向,透過引導學生參加專業講座、行業會展、到企業參觀學習等方式,刺激學生的專業意識,並透過表彰會、優秀校友報告會、主題班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往屆畢業生成功就業及創業的先進事蹟和有益經驗,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激活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針對他們懶散、自制力不強的特點,定期利用電話、網絡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提示,加強思想引導,督促他們學習,並且透過對其強化考勤等方式加強對該類型學生的日常管理,做到軟硬兼施,達到促進學習、提高自我的目的。

實踐證明,針對不同類型差生的需求採取不同的激勵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有效引導、完成差生轉化的效果。

3結束語

在新時期,我們在積極構建“以人爲本”的和諧社會,高校中也推行“生本”的教育理念,更凸顯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重要性。筆者認爲,要做到有效激勵每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要首先關心學生、深入學生,用真心和愛心打動學生,與學生建立起信任關係,纔可以瞭解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針對不同需要對學生施加外部推動力或吸引力,想方設法使其心理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促使得學生完成自我改善、自我實現,這正是人本主義和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對我們高校學生工作的最大啓迪。

儘管馬斯洛的五個層次需要在個人發展的不同時期有所側重,但始終貫穿於個人發展的全過程。在高職院校工作實際中對貧困學生、差生兩類學生羣體的應用,筆者認爲運用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採用措施,透過適當的外部誘因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思考、認識,透過心理需要的滿足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成長,激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因此,在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心理及現實需求的基礎上運用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進行鍼對性工作,可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激勵,激勵學生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實現“生本”教育的目的,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收到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小倩. 運用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J]. 涪陵師專學報,2000,(7).

2 常立威.論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及其思想工作的相應對策. 學生工作的釋義與構建[C] .

3 李連華. 需要層次理論在弱勢羣體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J]. 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03,(2).

4 陳雄鋒,李敏,蔡世華. 農業院校大學生學習動力的調查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7,(8).

5 黎翔. 從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看高校“差生”的轉化[J]. 福建財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1).

6 閆傑.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談激勵政策[J]. 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