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

學問君 人氣:2.47W

摘要:英語專業作爲當前許多高校的最基礎性學科,英美文學課程也成爲英語專業的必修課。透過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應用能力。但在當前高校開展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並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和記憶的能力都較差,所以需要教師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需要針對課程內容龐雜的特點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透過對英美文學課程的教授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人文素質修養。

淺析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高校;英語專業;授課方式;多媒體教學;英美文學課程

隨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高校教育中更側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我國高校在課程設定上文學課程的比例不斷增大,這對於學生自身修養及關注人文、熱愛生活都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高校英語專業對於學生英美文學的學習也較爲重視,開設了英美文學課程,學生透過英美文學課程可能更好地對英美國家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從而爲自己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高校學生透過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在閱讀經典文字的過程中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對自身所養的不良英語使用習慣進行糾正。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英美文學課程的設定爲高校開展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透過對英美文學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歷史背景的瞭解,從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到政治經濟,從而爲學習英語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但是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卻沒有想象中的美好,英美文學課程的設定也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失去了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真正意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教學模式不夠完善,教師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學方式比較古板,因循守舊,毫無創新,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導致英語教學水平不高。在僵硬的教學模式下,有些學生認爲以後不會從事英美文學的研究工作,所以對英美文學的學習自然不感興趣,只是單純地挑選自己認爲有用的課程來學。而部分爲了以後的學業考慮的學生,也是爲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美文學,但是由於學習的出發點以及教師授課方式限制,在英美文學學習的過程中,都是以應付考試的方式來學習,主要是對作家作品的死記硬背,而沒有真正地瞭解英美文學的內涵。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現狀制約了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所以急需改進英美文學課程的授課方式,完善教學模式,爲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採用以自主講解爲主、教材爲輔的授課方式

各高校英語專業所採用的英美文學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無論是採用哪種教材,基本都是由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構成,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與實際授課時間之間存在衝突,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時間不夠及分析不足等問題。在實際的課程講解過程中,由於教材設定的內容過多,在課堂上根本無法全部講完,更不用說將知識點講透。所以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對於大部分內容都是採用一帶而過的方式,不僅學生無法理解,並且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文學史和文學選讀二者之間本身就是互相映襯的關係,透過文學史的講解,爲學生了解英美文學打下理論基礎,而透過文學選讀可以加深對文學史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由於授課方式或者授課時間的限制,卻將二者分開來講,導致兩個部分之間的關係無法體現出來,失去了教材佈置的合理性。

爲了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對英美文學進行學習,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授課方式,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以自主講解爲主,教材爲輔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瞭解,熟悉其中的知識點,然後將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針對英美文學各個時期的特點整理出清晰的脈絡,然後有重點、有層次、有目的向學生進行英美文學知識的介紹。而針對授課時間不充足的問題,可以對時間分佈進行調節,將文學成就較高及影響更大的文學時期重點講解,帶領學生細讀文字,對一些成就不突出的時期則可以簡要介紹或是不講。在英美文學的課程安排中,因爲英國文學比美國文學的研究更加細緻,研究內容以及時間所佔的比例較大,所以可以將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的時間比例進行調整,多分配一些時間在英國文學的講解中。對授課內容進行精簡,做好取捨,將重點突出出來。

三、設計藝術的文學課堂

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接觸譯文版的英美文學小說,但這對於研究英美文學是遠遠不夠的,在英美文學課程學習過程中,由於文學時代的劃分及文字的含義都具有龐雜及枯燥性,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記憶的難度,缺乏興趣。所以在教師系統和深刻的對文學知識進行講授時需要對文學課堂進行設計,使其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1)打破單一教師的授課模式

英美文學課程內容較爲龐雜,授課任務量較大,教師由於受制於課時的限制,很難深入、全面地進行講解。而且在課前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對基礎知識進行整理,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對課堂的互動環節進行設計,所以在英美文學課程授課過程中較爲單調,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對傳統的一個教師一授到底的授課模式進行改革,將英美文學課程由多名在文學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教師來進行分擔授課,根據各教師自己所擅長的內容來分別講解不同的時間和不同風格的文學特點,這樣教師不僅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前備課,課堂上講解的深度也能夠進一步深入,同時還能夠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較強的新鮮感,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2)加大“文學選讀”的分量

正如在上文提到的,英美文學課程是“文學史”和“文學選讀”的結合。但這兩方面卻不可能完全對等。傳統的教學模式重“史”輕“選讀”,教師側重於對文學發展歷史的介紹,只留下極少的時間帶領學生瀏覽文字。學生只能從教師的講解中記憶文學和文字的特點,沒有時間在具體的文字中求得證實,所以筆者提倡相反的重“文字”輕“史”的方式。根據現在教材的編排方式,文學史的知識完全可以透過讓學生提前閱讀教材,自主提煉某一特定時期文學作品所具備的共同特點,但讓學生自己閱讀具體文字是相當有難度。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加大引導學生進行“文字選讀”的分量,掃除學生在理解文字語句上的困難,並透過分析具體的人物形象,欣賞獨特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自然地加入文學術語的講解,將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