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中原中醫學文化

學問君 人氣:9.85K
淺議中原中醫學文化
        醫學文化,是指爲涉及保健與疾病的各種正規的人類學活動,包括從生物學和文化角度研究人類行爲與保健、疾病標準物理現象、社會文化現象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中醫文化,是指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文化社會背景以及蘊含的人文價值和文化特徵。它是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文化,以其整體的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有用藥手段而著稱於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學文化構成了中華中醫文化的基礎和主幹。
  有了人類,就有了醫藥的活動。中原地區是中華中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伏羲、黃帝時期,就有了醫藥起源的美妙中華中醫文化的源頭。
  河南是中醫的源頭,是中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人們在長期的採集生活中,逐漸發現了植物藥,車漁獵生活中,逐發現了動物藥;在冶礦生產實踐中,逐漸發現了礦物藥。與此同時,又發明了針法、炙法和外治法等。
  戰國秦漢三國時期,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時期,其標誌是《黃帝內經 》、《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等醫學經典相繼同世,《黃帝內經 》大約是戰國秦漢時期,爲後世中醫理論之源。《傷寒雜病論》系東漢南陽郡涅陽張仲景所著,該書的最大貢獻原則,奠定了臨牀診斷理論的基礎。《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的洛陽,其主要貢獻是提出了中藥學理論。而這三部醫藥學原完成的,可以說中華醫藥理論的形成是在中原。
  南北朝至隋唐進期,中醫學得到了全面。
唐代醫學大家孫思邈,曾長期在中原行醫,著有《千金要方》、《千金》大成,對《黃帝內經》有大量徵引和深入闡發。同時,他收錄了張仲景著作有關傷寒病症的部分,從而醫聖文化得以廣泛。
  宋金元時期,是我國醫學的發達興盛時期,其重心在中原。這一時期醫學發展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醫政設施的進步,當時都城開封設立“翰林醫官院”、“太醫局”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機構,把醫藥行政與醫學分立起來。同時還設立“御藥局”、“醫藥惠民局”等專職藥政機構,這一傳統至今仍被沿用。
  明清時期,由於全國中心的南移,我國醫學在南方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河南仍涌現出了衆多著名醫家。
  宋代以前,河南一直是的經濟、、文化中心,中原大地名醫薈萃,是名醫最多,獻最大的地區之一。
  中原地區在還形成了獨特的藥文化。產於懷慶府(今焦作市 )的“四大懷藥”,即懷山藥、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距今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衆多的中草藥中,獨享有“華藥”的美稱,由此產生、發展成懷藥文化、懷商文化。
  中醫學文化是在中華文化母體滋養下發展成長的,從傳統文化這一母體文化中,源源不斷地汲取營養,積澱起深厚的醫藥文化,是中華醫藥文化的根基和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張仲景醫聖文化爲代表,以其高尚的職業道德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藥體系,成爲中醫學的靈魂,對整個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