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企業價值治理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69W

內容摘要:非財務指標的運用與企業價值治理(VBM)的需要密切相關,而因果關係是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對現有非財務指標研究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研究的優點及不足,以爲基於因果關係的價值動因研究是未來研究主導方向,並提出構建因果模型應留意的幾個方面。

對企業價值治理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思考

關鍵詞:非財務指標 價值治理 價值動因 因果關係

平衡記分卡是試圖將非財務指標納進治理控制系統的一種新的治理工具,它誇大因果關係鏈的選擇與運用,但平衡記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業中衆多因果關係的一部分。因果關係中的因與果實質上是一種先行指標與滯後指標的關係。非財務指標具有雙重性:固然從產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爲一種結果指標,解決基於歷史本錢的會計計量模式所無法反映的產出結果,如無形資產、風險產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從動因的角度,作爲財務指標的前導指標,是企業發展的價值驅動因素。因此,基於價值治理的非財務指標的研究核心是對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因果關係分析。對非財務指標研究的現狀進行總結,進而研究它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應留意的幾個方面,對治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運用具有指導意義。

非財務指標的相關研究綜述

綜觀國外相關研究,與非財務指標相關的研究可回納爲以下三個方面:

(一) 以戰略爲導向的非財務指標的選擇與業績的關係

這是側重於研究非財務指標與戰略之間的緊密度所產生的經濟後果,現有對非財務指標與企業業績之間的關係研究集中於驗證顧客滿足程度與全面質量治理(TQM)方面非財務指標的運用與業績間的關係。

1.在顧客滿足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透過從77家代表不同行業的瑞典企業中取得的橫截面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會計業績與顧客滿足度正相關。Perera等(1997)發現公司透過改變他們的生產戰略以進步顧客滿足度使用非財務指標與改進業績有關。Ittner等(1998)用顧客層面、業務單位以及公司層面的數據檢驗了顧客滿足度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係,發現只有公司層面的顧客滿足度與公司當前的市價有關,但與當前的會計指標並不相關。

2.在全面質量治理方面。現有對TQM與公司業績的關係研究,基本上都證實了採用TQM的公司會計業績與市價都會進步。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於TQM的報酬體系會帶來更高的業績。Chenhall(1997)的研究以爲,同時採用TQM與非財務指標的企業會比只採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財務指標的企業得到更好的業績。

這方面的研究總體上都表明同時使用財務與非財務指標比單一使用財務指標要更爲有效地反映企業真實業績。

(二)基於代理理論的研究

代理理論是解決委託代理題目及研究激勵機制的主要經濟學理論。基於代理理論的研究可分爲兩方面:一方面,從治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綜合業績評價體系能否更有效反映治理行爲,以利於治理職員進行決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發現,將非財務指標加進業績評價體系在一些情況下能比單一使用財務指標更快與更直接地反映出治理行爲。Rees等(1994)以爲,非財務指標能更好地衡量現在的治理行爲所能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使治理職員能夠很快地糾正治理上的行爲。另一方面,研究非財務指標在經理人報酬契約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財務指標更不輕易操縱,由於它們不象本錢分配或資產估值那樣那麼依靠治理職員的判定。

(三)基於權變理論研究不同變量對非財務指標選擇的影響

權變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企業治理所形成的兩大綜公道論之一,它誇大對治理會計特定技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企業所面臨的環境。透過早期一些不同的實證研究結果,發現非財務指標的使用與企業的一些變量(如:時間等)相關。當考慮到非財務指標是否與公司的特性相符時,非財務指標與公司業績之間的聯繫是一種權變的關係。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識到基於治理會計的柔性化特點,只有從權變理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響變量,才能更好區分非財務指標在不同條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透過對僱員的報酬體系進行研究,發現不同的非財務指標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所產生的業績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則表明非財務指標的使用與企業以下幾個變量明顯相關:是否存在革新進取的戰略、質量導向的戰略、產品開發週期的是非、行業規則、處於財務困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