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財務治理目標的理論基礎研究

學問君 人氣:2.39W
企業財務治理目標的理論基礎研究
【摘要】 目前,理論界對財務治理目標的熟悉尚未同一,爭議頗多。本文將從企業目標、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及財務治理環境三方面對財務治理目標的選擇及確定進行理論基礎探索研究。
  【關鍵詞】 財務治理; 目標; 理論基礎
  
  引 言
  
  企業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經營個體,具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企業財務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係。在此關係基礎上,企業財務治理則是指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確保企業生存和穩定發展的理財工作,它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融資和治理。其目標是企業財務治理工作尤其是財務決策所依據的最高準則,是企業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目前,理論界對財務治理目標的熟悉尚未同一,爭議頗多。王化成教授在2000年的一項研究中表明,當前有關財務治理目標的表述達14種之多,除主要的利潤最大化、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每股利潤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三種觀點外,還有不少新的提法不斷出現,如企業財務的可持續發展(即綠色財務治理)、EVA最大化等。
  本文將從企業目標、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及財務治理環境三方面論述財務治理目標的理論基礎。
  
  一、企業目標對企業財務治理目標選擇的要求
  
  企業是以盈利爲目的的組織,其出發點與回宿是盈利。企業一旦成立,就會面臨競爭,並始終處於生存和倒閉、發展和萎縮的矛盾中,企業必須生存下往纔能有活力,只有不斷髮展才能求得生存。由此,企業的目標表現爲生存、發展、獲利。
  
  (一)生存、發展目標要求企業財務治理實現總產值最大化
  企業只有生存,才能獲利。企業在市場中生存下往的基本條件是“以收抵支”和“到期償債”。爲此,力求達到此能力,減少企業的破產風險,使企業能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往,是企業目標對財務治理的第一個要求。
  企業要在發展中求生存,假如不發展就可能產生生存危機。企業發展表現爲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進步,市場份額和收進的擴大。企業的發展要求投進更多、更好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並改進技術和治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資源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貨幣資金。因此,籌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是企業目標對財務治理的第二個要求。
  企業資金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總產值。尤其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決定了企業必然把總產值作爲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從而把總產值最大化作爲財務治理的基本目標。但此目標的確立,輕易導致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只求數目、不求質量;只重投進、不重挖潛的現象。因此,隨着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把總產值最大化作爲財務治理目標,已不符合財務活動的規律,將逐漸被其他財務治理目標所取代。
  
  (二)獲利目標要求企業利潤最大化
  從理財的角度看,盈利就是使資產獲得超過企業投資的回報。在市場經濟中,資金的每項來源都有其本錢,每項資產都應獲得相應的報酬。對企業正常經營產生的和從外部獲得的資金加以有效利用,是企業目標對財務治理的第三個要求。
  這一要求使得利潤最大化成爲企業財務治理的目標。爲實現這一目標,企業要講求經濟覈算、加強治理、改進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本錢,這些措施都有利於資源的公道配置,有利於經濟效益的進步。但是,利潤最大化只是對經濟效益較淺層次的熟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例如,該目標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也沒有考慮所獲利潤與所承擔風險的關係,而時間價值觀念和風險價值觀念卻是財務治理的兩個重要價值觀念,目標與觀念有相悖之嫌。另外,利潤最大化往往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爲的傾向,只顧實現目前的最大利潤,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尤其是企業效益的`相結合被忽視,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王化成教授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13%的人以爲“利潤最大化”是企業財務治理的最優目標,但實際上有55%的企業以此作爲現實財務治理目標。可見,不僅理論界對財務治理目標的選擇衆說紛紜,而且企業實際確定的財務治理目標也差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