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在資訊技術課中實施分層教學

學問君 人氣:2.17W

      [摘要] 本文透過對分層教學在資訊技術課中的實施,闡明瞭分層教學對資訊技術教學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教學方法。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的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 資訊技術 分層教學
     隨着新課程改革,資訊技術教材也相應的調整,資訊技術課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從傳統的授課教學方法,到近幾年來的“資訊技術學科與其它學科整合”和“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目前,我認爲分層教學在資訊技術中值得提倡。因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同一個班級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實際出發,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下面我從資訊技術課中實施分層教學的體會:
     一、學生層次的分層
    學生掌握知識的層次是客觀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起點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學生接觸電腦早,基礎好,學習興趣高,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也相當好,有了這些基礎後他們的學習非常順利的;相反的,他們接觸電腦的機會少,對電腦並沒有興趣,接受能力也相當差,課堂習慣又不好。其次,學生自身能力素質也有着較大的差異,如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
     從上面兩個特點,我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知識、能力水平和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爲三層次,高層:學生電腦操作基礎好,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強,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中層:學生各方面都比較一般化,課堂學習中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低層:學生雙基情況比較差,對電腦沒有興趣,接受能力及學習習慣都比較差。
     以前面的三層標準,每個學期前,我有意地將各層次的學生安排在機房的不同位置,對學生說明這主要目的是針對各個同學情況和老師教學設計而安排位置的,不過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課堂教學中,有利於教師的輔導。在教學目標實施過程中,有利於激發各層的學生學習,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於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定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的教給學生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以便學生吸收知識。對高層學生來說,在掌握了課本的基礎知識後不應該讓他們的學習活動停止,應巧妙設計,在課本基礎知識之上更大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及個性,進一步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對中層學生,給他們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還開發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低層學生,促使他們打好基礎,耐心輔導,多加訓練。例如在資訊技術教材第二冊中第8課設計封面,我將教學目標分爲三個層次。初級:瞭解封面的基本組成和佈局,掌握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對中級的學生而言,可掌握初級目標以外,熟練掌握圖片插入,更改圖片的大小和位置,並鼓勵學生達到精益求精。進階:在初級中級目標都達到的情況下,我要求學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協調等,同時還要掌握好“疊放次序”調整。透過這三個目標的落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整堂課下來,各層次的學生掌握的都相當不錯,整個課堂效果很好。
     三、教學效果的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實施課堂教學分層的基本要求是:對優生以“放”爲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爲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得。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分層教學的目標,準備難易程度的練習。對高等水平學生進行適當擴展和補充,讓學生自己摸索探究,並進行談論;對低等學生在練習時進行個別輔導,還要手把手指導。特別是對中等學生來說,更應注意他們的`學習動機,落實好大綱。
     四、作業評價的分層
    資訊技術課的作業一般是學習了每一模組或某幾個模組後,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進行的綜合性練習或作品的製作。作業要求可分三個層次,一種就只佈置基礎部分的作業,可以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給另一種學生布置稍微有點難度的作業,可以讓有餘力的同學多進行思考;還有一種,可以安排一些較難的作業,要求一題多解,溝通知識的橫向聯繫,培養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學完word後,我佈置瞭如下三種類型的作業:1、提供一個圖文混排的樣張中所需的素材,讓學生模仿着做出樣張的內容。2、提供一個內容豐富的素材庫,在提供幾個樣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素材,參考教師提供的樣張,完成自己的作品。3、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任務,如出一份班級學習園地的彩報,並提出格式上的技術要求,如:分欄、插圖、藝術字等等,並讓學生任務獨立收集素材,編輯出一份精美的雜誌。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後進生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學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學習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謹慎、謙虛、不斷優越自我。
     綜上所述, 分層教學施教實質上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施教方法和內容,保護較後進者的學習信心,使他們在現有基礎上儘快地彌補知識結構或學習習慣上的缺陷迎頭趕上;使有潛力的學生不停滯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標,錦上添花,最終使全體學生都達到大綱要求。

淺議在資訊技術課中實施分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