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介視域的真理觀

學問君 人氣:2.39W

【提要】真理概念,是真理和反思關於真理爭議的概念運動的出發點。傳統框架的“思想與客體的一致”的真理概念,無視中介在真理性認識活動中的根本性作用,將認識對象與客體等同,遮蔽了真理性認識的對象和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對象化,生成於中介與客體互動的本真的實在。在認識過程中的兩次飛躍階段,客體消解“自在”,轉換爲認識的對象的要素和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對象化的要素的根本環節,在於共在的多態中介與其的互動。在第一次飛躍階段,認識的對象生成於物質態中介、非物質態中介與客體的互動,以互動的關係、現象、結果爲存在形式。在第二次飛躍階段,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對象化,生成於實踐態中介與客體的互動,認識的真理性與否的根據,在於認識是否與實踐態中介和客體的互動關係、現象、結果相一致。作爲對認識對象的規定、本質的正確反映的真理,其概念內涵的內核應當理解爲:思想與中介和客體互動的一致。這一標新的詮釋,爲研究真理和審視爭議,提供了全新視面。

中介視域的真理觀

【關鍵詞】真理概念/中介/客體/互動/認識對象/對象化

【正文】

問題的提出

如果說,“真理不僅是哲學所追求的目標,而且應是哲學研究的絕對對象。”(注:黑格爾:《小邏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93頁。)還可以說,真理觀不僅是我國哲學界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爭議多、分歧大的領域。在關於真理問題的各種不同的理解中,事實上都關涉到真理概念內涵的把握。真理概念,儘管如同真理觀中的其它概念一樣,“毫不例外地相互依賴”(注:《列寧全集》第38卷,第210頁。)。但是,它是真理觀中的基礎概念,是真理問題反思的概念運動的出發點。因此,真理概念內涵的正確把握,是研究真理,審視真理問題領域的爭議,反思分歧的前提。

在關於真理問題的衆多分歧中,對於真理概念的內涵,儘管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是,從根本上看,仍是以“思想與客體的一致”(注:《列寧全集》第38卷,第208頁。)爲其內核的。從思想與客體的關係層面理解真理的概念,體現了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基本原則,肯定了真理的存在,這無疑是正確的。然而,這種真理概念的理解中所浸透着的古典或傳統哲學的、科學、思維科學的基礎,已經爲現實所改造。人的“善假於物”的“理性的狡獪”(注:黑格爾:《邏輯學》下卷,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438頁。)的實踐活動,是古典或傳統哲學根本無法比擬的。在某種意義上,人的“理性的狡獪”,已經成爲社會的第一動力,成爲人的存在方式。在實踐決定認識的前提下,人的認識活動,不再是既往那種主體只以自身的感性器官爲中介對客體的認識,或者是非常簡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非自身感性器官中介居於其間的那種認識。相反,人的認識活動對中介的依賴,已經發展到空前的程度,非人屬人的中介對認識的作用的深度和廣度,甚至使本來作爲人的天賦的肉體器官在認識活動中的中介作用也比任何時候都顯得不同。因而有面對同一客體,“真理”因“各式各樣的眼睛”而改變之說(注:尼采:《權力意志》

,轉引自高清海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頁。)。如果將這種說法與其非理性基調相剝離,那麼它對古典或傳統哲學的“思想與客體的一致”的真理概念的理解的責難,是頗具啓發性的。至少可以這樣認爲,“思想與客體的一致”的真理概念的理解,忽視或無視着中介在真理性認識活動中的越來越強烈的根本性作用。

事實上,“要真正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注:《列寧選集》第4卷,第453頁。)。要真正把握客體,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與客體的一致”這一二項式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中,“僅僅‘相互作用’=空洞無物”(注:《列寧全集》第38卷,第172頁。),相互作用“需要有中介(聯繫)”(注:《列寧全集》第38卷,第173頁。)。中介在真理性認識活動中的不可缺失的地位,使主體對客體的認識,不再僅僅只是憑藉天賦的肉體器官作爲中介的主體對客體的直接認識,而成爲以非肉體器官中介爲基本支撐的包括肉體器官中介在內的中介與客體的互動關係、現象、結果爲直接對象的對客體的間接認識。如果說,當非肉體器官中介還未廣泛介入認識活動,“思想與客體的一致”在主體對客體的直接性認識階段實際上已不可能的話,那麼,當非肉體器官中介廣泛介入認識活動,“思想與客體的一致”在主體對客體的間接性認識階段則更不可能了。在任何種情形下,可能性的光芒都不照耀“思想與客體的一致”,“思想與客體的一致”在可能性空間中失去了地位。因它只是觀念的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