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蒙古族民俗美術內涵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4W

一、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統一

蒙古族民俗美術內涵研究論文

實用美術的客觀規律是實用與美的辯證統一。實用,始終是第一性的,佔據首位;美,是從屬於實用的,是以實用品的物質材料,工藝條件和使用場合等爲標準的,兩者結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強物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蒙古族民間美術,始終遵循着實用與審美緊密結合的創作原則。儘管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魅力能讓人魂牽魄動,但是它的第一特徵仍然是它的實用性。他的發生,發展均與牧民的勞動與生活相伴相隨。它既是牧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實用品,又是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張道一先生在論述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時曾指出,民間美術是同廣大人民的生活關係最爲密切的,就其主流來說,多帶有實用性,雖然有一部分也帶有“純藝術”的特點,但仍距其實用性不遠。蒙古族民間美術的作者是廣大牧民和民間匠師,其中絕大多數民間美術品是他們在勞動生產的業餘時間製作的,主要爲自己使用、欣賞。因此,表現了他們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蒙古族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爲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在民間的宗教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節日賽會等活動中,蒙古族民間美術創作也最爲活躍。由於衆多的蒙古部落,在地理條件、風俗、感情、氣質等方面互有差異,又在民間美術中形成了豐富的品類和多彩的風格,這些美術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馬鞍皮具、金屬器皿、雕刻氈帖、服飾地毯等)有的用於裝飾和美化環境(如剪紙、刺繡、圖案裝飾、壁畫等)具有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器物要在適應人的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利用造型、色彩等創造性組合,造成形式美,讓使用者得到美的享受,無論如何,造物過程中,不能因強化審美功能而損害了器物的實用性。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通常以日常使用的居多,或是結合着婚嫁喜事和傳統的節令風俗,它的主體以歌頌生活爲主,在形式上表現出強烈的裝飾性。在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是怎樣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二、物質材料和自然美的充分利用

物質材料和自然美的充分利用是蒙古族民間美術另一特徵,這一特徵主要是指材質對於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和功能而言的。蒙古族民間美術選用的材料多是廉價的俯拾即是的自然物質,如用樺樹皮製作生活用品,牧民們自己制氈,熟皮,做皮囊。用氈和皮製作各種繡氈,布利阿耳靴,鞍具等。他們用大自然賦予的各種原料製成了花色繁多的實用美術品。《多桑蒙古史》記載蒙古八:“其家畜爲駱駝、牛、羊、山羊、尤多馬。其家畜且供給其一切需要。在此種家畜皮革,用其毛尾制氈與繩,用其筋作線與弓弦,用其骨作箭鏃,其幹糞,則爲沙漠地方所用之燃料,以牛以之革制囊,以一種日之羊角作盛飲料之器”。那些骨雕和鑲嵌的首飾匣,骨雕蒙古象棋,嘎拉哈玩具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美術品。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創作過程,始終包含着對材料的開發和充分利用,體現出材料自身的肌理、紋飾、硬度、光澤等自然形態特徵。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大多是人們日常生活,節日活動或祭祀活動中的實用物品,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在造型上採用大膽取捨,誇張提煉的手法,形成獨有的特徵。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製造技藝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藝。草原上的物質,取之不竭,幾乎一切物質材料都可以作爲蒙古族民間工藝美術的表現對象。一般人認爲是廢品的材料,蒙古族民間藝術家卻能將其變廢爲寶,創作出樸實無華的藝術品。令人讚歎的是,蒙古族民間藝人們在利用原材料的同時,善於識別、保持、發揚物質材料固有的自然美——色澤、肌理、質地等,這種自然的美往往是人工難以獲得的。這反映出草原牧人所持有的那種淳樸、坦率、真誠的素質和審美意識,很好地將材料與自然美充分利用,實在是難能可貴。

三、創作的隨意性

蒙古族民間美術最善於真實,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風貌、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狀態,表現本民族的藝術趣味和風格。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和裝飾,超越了所表現對象的生理和物體的'科學屬性而以創作者自己的心中之意念、意象,即以“心”的幻覺去補充“眼”的不及,將所表現對象賦予傳統所規定的觀念,因而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均是隨意的,或是規整的概括,或是裝飾的均衡、或是模糊的抽象、或是大膽的誇張。只要他們認爲好看的、美的、就都是合情合理的,這是一種可貴的主體意識。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傳播本身就是再創作活動。對民間美術的創作來說是不斷刪改和不斷加工的過程,蒙古族民間美術的作者沒有創作權的觀念,這也是與專業美術工作者的一大區別。任何一個傳播者都有充分的權力根據需要來改動那些生活中的民間美術品,無論如何改動,民間美術傳統美的特色始終得到保留。

四、鮮明的原發性

從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存在形態來看,具有與現實生活重合的性質,是藝術發生的原點,我們通常稱其爲“原發性”。原發性不僅在於民間美術的生產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它顯示了廣大牧民對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蒙古族民間藝人在創作民間美術時,即不炫耀技巧,也不矯揉造作,憑着自己的智慧和生產技能進行創作,帶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點,它遠比其它藝術更貼近現實生活。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於生產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分的雕琢、修飾,保持着清新、質樸的原發性。在現代社會,雖然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社會工業化生產的進程,使得不少蒙古族民間美術被人爲淘汰,然而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原發性特點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廣泛羣體性的民間美術門類,就愈能反映民族的本原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蒙古族民間美術始終像一面鏡子,反映着草原牧民對生活的感受,貯存着可貴的知識,情感和技術。從這些物化的文化藝術符號之中,我們可以體味蒙古族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審美取向,以及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很多作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是祖國燦爛文化寶庫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藏,我們應該繼承和發展蒙古族民間美術,爲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