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漢民族古民居裝飾藝術

學問君 人氣:9.46K

[摘 要]本文對中國漢民族民居住宅的裝飾藝術進行梳理,從雕刻工藝、瓦作裝飾分析其藝術特點,並且從中得出古建築民居的兩大特點。

淺論漢民族古民居裝飾藝術

[關鍵詞]漢民族 民居 裝飾藝術

人類的居住從原始社會的穴居和巢居開始。浙江餘姚河姆渡的建築遺址發現於1973年,餘姚河姆渡的建築距今約有六、七千年的歷史,經過漫長的歲月,民居住宅在不斷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建築的演變和發展也就是民居裝飾的新陳代謝。作爲大衆的建築裝飾雖然比起宮廷建築裝飾的發展要更爲緩慢,但是它仍以獨特的樸素無華的更近於人情味的藝術形式而存在,成爲中國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漢民族民居住宅的裝飾藝術特點

民居是民間建築中最主要的存在形態,是民族文化最基礎最集中的體現場所。從古至今,各階層的人都按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審美觀裝飾自身,裝飾着周圍的環境,包括建築和傢俱等。但有時裝飾往往又能受到人的生理和生活行爲方式的制約,中國封建住宅等級制度的森嚴,極大地限制了民間住宅的裝飾。民間不得施重彩,只允許宮廷和少數達官貴人的住宅用重彩和彩畫,而大多數住宅只能是木雕和磚雕。於是雕刻工藝在民間廣泛流行,並得到迅速發展。如安徽、浙江、江蘇等地至今還保留着明清時期的村民、羣落住宅羣,建築風格各異,雕刻工藝精湛,成爲中國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例如:南京明孝陵宮城東西兩側的磚雕八字牆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圖案,安徽鳳陽明代中都城址內的折枝花和梅花鹿、雲彩、龍等磚雕圖案。同時,安徽、江蘇等地的民間磚雕也有了發展。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太平天國將領的浙江金華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磚上雕刻龍、鳳、仙鶴等圖案,風格剛勁粗壯。清代民間磚雕除江蘇、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瓦作裝飾與門罩和門樓的'裝飾藝術特點

瓦作裝飾主要分佈在山牆、屋脊、門罩、門樓、瓦當等。山牆視不同地區、民俗習慣、宗教信仰影響,形式也變化多樣,有臺階式、圓頂式、人字式等。白的牆,灰的頂,從色彩上造成強烈的對比,從整體上也代表了一種民族的審美意識和美學觀。屋脊的材料大都選用磚瓦,豎立的瓦片整齊地排列壓着山脊,給人以一種穩重感,兩頭略高,中間裝飾圖案,有長方形、六角形、金錢形、幾何形等花樣,一般用磚瓦砌成,形式與洞窗類似,整個屋脊與山牆起伏變化,相互協調。屋脊的造型和裝飾,有時也往往寄託着人們對自然界的一種意念和願望。

門罩和門樓是民居住宅的“門面”。所謂門罩就是大門門框上用水磨青磚砌成的後外突出的線腳及裝飾,頂上覆以瓦檐,除了作爲裝飾外,還具有把牆流下的雨水引向遠處的實用價值。門罩一層兩旁各置圖案,中間用橫坊聯結,檐下用的磚雕支存,額枋下有磚雕斗栱,佈置疏朗。門樓一般有一間三樓,也有一間五樓,還有的用石塊和水磨磚混合建成,式樣和牌坊很相似,但門樓由於工藝複雜,在民居中並不很多。門罩和門最大的裝飾是磚雕工藝。題材上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草蟲魚、文字圖案等紋樣,手法上大都採用線雕、浮雕和鏤空雕。有的在寸餘的土坯上能反映七、八個層次,前後透視,層層深入,造型優美生動,雕鑿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形象栩栩如生,想象力豐富。磚雕工藝不僅融入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法,也包容了瓦作工藝的全部精華。

三、民居住宅與中國古代建築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選用木材,二是看“風水”。民居住宅也不例外。木作裝飾的重點部位大都表現在樑柱的節點,隔斷門窗、掛落欄杆等。這些地方是入院內第一眼所看到,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掛落和欄杆不管是底層還是樓層,層層都有裝飾,掛落以鏤空雕爲主,欄杆以榫卯並帶有透雕,圖案變化豐富。樑柱節點如樑撐、樑枋、木雕都相當精緻,有三面雕刻,也有立體雕刻,造型多樣,題材廣泛。門窗是民宅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是裝修較精彩的部分,如落地長窗,它既代替了門的功能,也具備了窗的作用,它集採光、隔斷、通風、防雨爲一體。有的窗上下一分爲二,上開下關爲門,上關下開遮陽,一舉多用。圖案紋樣不計其數,圖文並茂,詩情畫意,結合中國書法裝飾也屢見不鮮,如浙江南潯民居的門窗採用篆書透雕,巧妙地構成了窗格的圖案,多格齊一。木雕民居裝飾中大都採用線雕、浮雕、半圓雕、透雕等系列手法,因此表現形式和內容也靈活多樣。紋樣的造型還包含着更多的寓意和象徵性質,如蝙蝠(福),壽(桃)雙全,連(蓮)年有餘(魚),松鶴寓長壽,石榴寓多子,牡丹寓富貴,蓮花寓高潔等。幾乎融納了中華藝術的所有題材和式樣,可以說民居裝飾集中華裝飾之大全。

彩畫在民居中應用不多,紅、金色裝飾局部也很普遍。

與人類密切相關的民居住宅、民居裝飾,古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寶貴財富,有待我們去認識研究。